熟记清单,分层作答
2014-07-09蒋华童
蒋华童
对于散文来说,比较突出的表达方式就是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表达特色的考查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本考点在散文考查中一直属于必考考点之一,区别只在于有的省市从某一个方面来考查,如只考修辞手法,或只考描写方式,这种考法相对容易。有的省市是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回答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这样考难度相对较大。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是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而设的一种题型。它是文学类作品阅读的主要题型。鉴赏表达技巧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及表达效果的分析。
鉴赏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考情分析】
1.大角度设题:请分析……的表达效果。2013年山东卷第20题“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分)”
2.小角度设题: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2013广西卷第15题“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作简要分析。(6分)”2013年湖南卷第16题“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5分)”
对于大角度设题,我们考生应分别从表达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逐一思考判断,有没有使用到对应的技巧。如2013年山东卷第20题干中关键词为“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这就提示我们既要从表现手法角度,又要从修辞角度思考。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将牛比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2)运用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后的疲惫。
对于小角度设题,只要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提示,从对应清单中寻找术语来回答即可。如:2013广西卷第15题干中关键词为:“修辞手法”、“哪些”。这提示我们应该在修辞手法的范围里寻找,而且不止一个答案。
【解题技巧及步骤】
高考散文类文本阅读,更多侧重于对表现手法的辨认和赏析,而这正是考生的弱项。我们应该系统归纳总结,有针对性地选择高考题和命题严谨的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一定要对常见手法、术语能准确记忆和辨认,而且要灵活分析鉴赏。
一、明确清单,熟记于心
首先,要熟记表达技巧知识清单。这样,有利于快速判断手法,准确地答题。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托物言志、渲染烘托、对比衬托、借古讽今、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3.描写手法:主要有点与面、正与侧、动与静、视与听、声与色、虚与实、远与近、白描、细节等。
4.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对偶、顶真、互文等。
其次,还要熟记常见手法表达效果的术语以及答题模式。这样答题才会有思路,不空洞。
如:①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作用。
②拟人——使事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果在人称上将事物说成“你”等,不仅使事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作用。
③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作用。
④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作用。
⑤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⑥夸张——可以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⑦反复——使文句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⑧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⑨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二、审清题干,遵循程序
题干中会明确答题的区间,如“全文”、“某段”、“画线句子”等。对全文而言,往往是指表达方式等;对语段而言,往往是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等;对句子而言,主要是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有些命题者会降低难度,明确答题的角度,如“请从修辞的角度”(2013广西卷)、“分析表现手法”(2013年山东卷)等,这样题目只要直接从相对应的知识清单中寻找有关术语即可。有了上述知识清单作为基础,在答题时只要遵循以下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表现手法的判断。要明确指明文章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阐明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要结合文章分析清楚这种手法,比如是比喻的修辞,就要阐述清楚是将什么比作什么。
第三步:结合文章,分析运用该种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回答表达特色鉴赏题时一定要准确(判断手法)而全(说全所用的表达特色)。
实际上考生多在“全”字上失误。因此,一定要多角度思考,仔细排查其众多手法、技巧。
如果有不止一种手法,每一种手法都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回答就可以了。答案之间用序号①③③③标注一下即可。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题。(金陵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①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②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③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④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驻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⑤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⑥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⑦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⑧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分。
⑨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⑩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⑾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⑿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⒀不仅仅是孩子们。
⒁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⒂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⒃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⒄寒冷还会来的。
1.第④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一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考点解析:本语段考查了“分析基本特征,掌握表达技巧”考点。要从表现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等角度来思考。“穿上”“琼衣”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结了冰”像“穿上了漂亮的琼衣”一样,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三个结构相同的成语构成了排比的句子;“朔风一吹”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而前面内容是从视觉来写的。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2分,答出任何两种即可)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与动听声响,(1分)突出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