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仙人”身世破解
2014-07-09张鑫
张鑫
世上存有两位“泼墨仙人”,一位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梁楷名画《泼墨仙人图》中;一位,却在一方自然奇石上——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抒写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的仙人形象。他双眼微睁,醉意朦胧,憨态可掬,可谓自然潇洒,形象至极。这便是现藏于常州“磬宇堂”主人张建宇处的“泼墨仙人”石。
“泼墨仙人”荣耀档案
2009年,公开亮相常州盆景奇石展,引来访者如潮
2010年,中国书画界泰斗陈佩秋先生为之题词
2010年,被评为上海世博会“极品石”
2010年,登上央视《鉴宝》栏目,被推荐为“民间国宝”。这在电视媒体的全国文物鉴定寻宝中,奇石被推荐为民间国宝的尚属首次。
2014年,海峡两岸交流展,“泼墨仙人”石与南宋名画《泼墨仙人图》见面,意义非凡。
就在媒体和石友为这方奇石的风采一片惊叹时,关于他身世的争论也愈加热烈。
身世一说:云南黄蜡?
因为此石确实难得一遇,又兼具文化意义与艺术收藏价值,自然引人关注。有地质专家专门分析过它的成分与可能的地理位置,却因“石英岩”在国内庞大的家族而无法定论。这时,云南临沧市云县石友主动提供资料,证明“泼墨仙人”是云南蜡石。该石友不但讲出了具体产地,还特地将与“泼墨仙人”性状表现非常相似的“兄弟石”寄至“磬宇堂”,两方石质地相同,色纹相近,确实相当有说服力。
于是,一段时间内,“泼墨仙人”就以“云南黄蜡石”的身份公开于众。或许云南蜡石当年风头正劲吧,几年内,他的身世并无异议。
终有定论:出自汉江
直到2009年,或许是“仙人”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汉江石友终于不再甘当“无名英雄”,在网上公开了“泼墨仙人”的流转过程,有根有据,证明此石出自襄阳。
随着汉江石的声名鹊起,汉江石友为“泼墨仙人”正名的呼声也越加强烈。本刊记者特意回访几位经手石友,他们的讲述,足以还这块石界公认的名石以本来面目。下面,让我们来了解“泼墨仙人”的真实经历——
一手:2005年,湖北襄阳邵楼村当地石农李木匠在茨河河岸边捡拾所得;
二手:2005年,为湖北襄阳石友石杰购得,命名“寿星”;
三手:2006年,上海秦明兴在网上以1800元购得,慧眼识珠,确定了“泼墨仙人图”的新主题。随后,亲自设计并制作了与新主题契合的红木雕花座,“泼墨仙人”主题定型。
四手:2008年,张建宇先生到访“秦石轩”,经多日诚心洽谈,“泼墨仙人”易主,由上海迁至常州。
相较于云南蜡石,汉江石以前名不见经传,很容易被人忽略。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石圈儿其实并不缺少好石头,反而还有很多未曾涉猎的地域,值得我们抛却固有的观念与执念,去发现与发展。
结语
目前,一切看似盖棺定论。“泼墨仙人”认祖归宗,让更多人熟识了汉江这个极具潜力的地域。其身世误传的经历,却也让我们反思寻找石头、认识精品的误区。整个过程中,汉江的石友一方面觉得委屈,源从自己来,却被忽视了若干年。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没有对石头精准的认识和定位,正是文化储备缺失的遗憾。在市场推广、经济考虑已经走到前列的时候,文化的跟进,才是避免身份尴尬的根本。
只有足够的精彩才会饱受关注,才可能引发争议。从这个角度讲,探寻一块石头身世的过程,也是我们夯实对精品认知的过程。关于“泼墨仙人”,我们的收获是:一,精品从来不唯石种论,云南蜡还是汉江石,不会对其精绝程度产生任何影响;相反却启发我们,在寻找精品的过程中,恰恰更应关注石头本身的文化与艺术内涵:二,新兴石种、新兴产地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等待着你去关注、发现……
本文采访过程中,“泼墨仙人”现藏者张建宇先生介绍,他正筹备将此石的故事集结成册,永久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