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广场”是个蠢主意
2014-07-09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7月7日文章,原题: 将中国大使馆的地址改为“刘晓波广场”是个愚蠢的主意 我很少认同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观点,但国会通过的一项修正案,却令我和北京驻华盛顿的外交人员们成为不太可能的“同床者”。按照该修正案,中国驻美大使馆所在街道的名称将改为“刘晓波广场”。在西方,这个“著名”异见人士是中国侵犯人权的标志;而在中国,并不那么“有名”的他则是西方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象征。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表示,该修正案“非常荒谬”——我同意这种看法。以下原因表明此举实属愚蠢的主意。首先,这将缩小美中关系的范畴。《华盛顿邮报》的评论称“公开声明反对极度不公是正义之举。”很难直接驳斥这种无聊诡辩。但将中国大使馆永久与刘挂钩是个错误:美中关系的组成绝不仅限于人权。美中即将举行年度战略与经济对话。所谈及或精心避免的主题代表着双方关系的“实质”:网络安全、人民币升值、军事关系,以及中国与日本等的紧张态势……人权只是谈判桌上的诸多话题之一。况且,倘若美国不与中国谈论其他任何问题,就别奢望提及人权。《华盛顿邮报》将此举与1984年把苏联驻美大使馆门前街道改名为安德烈·萨哈罗夫广场相提并论。但当初苏联是自给自足的帝国,对美经贸关系有限,而如今中国是世界最大贸易国,经济与美国深深融合。时代不同了,关系也迥异。其次,这将开令人不安的先例。沙特驻美大使馆位于华盛顿闹市区且占地颇多,美国也应以沙特女权活动者马纳尔·沙莉夫为该区域命名吗?刚果民主共和国、白俄罗斯、伊拉克和其他人权状况不佳的国家,都在华盛顿设有使馆。其地址也都应改名吗?第三,这么做不会奏效。重新命名使馆周边区域,既不能激励中国的人权团体,也不能表明美国的支持。美国的政策从来不是以荒谬应对荒谬。让我们不要开这种先例。▲(作者伊萨克·斯通·费什,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