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认识与探讨
2014-07-09李瑞霞
李瑞霞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得到迅速发展和全方面推广应用,它直接涉及到矿井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煤矿在机电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煤矿机电管理水平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
随着集团公司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我们在采掘工艺革新和煤矿机电设备的系统化、大功率化、设备控制先进化的转变,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的难度也随之加大。由于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安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的地位,贯穿于矿井生产战线的各个环节。同时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给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大力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阳煤一矿为例,介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及提出的一些对策。
1 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
1.1 机电设备存在隐患较多,很多机电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由于有些生产厂家已经倒闭,配件无法组织,使得其根本达不到机电设备的完好标准。加之这些年对设备的技术测定不及时,测试手段落后,对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事故隐患不少。
1.2 机电技术力量薄弱,加上矿上认为机电工人属于辅助性职业,不加重视,不提待遇,造成机电人员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普遍存在不愿干、不愿学的思想;加之集团公司这几年的迅猛发展,并购小煤矿等,造成一些技术人才分流,机电人才极为缺乏。对一些先进的如皮带变频器及其他控制技术等,发生事故时,只能通知厂家下井处理,费工误时,延误生产。
1.3 管理理念落后
现在矿领导对机电设备重视不够,只注重产量,没有突出机电设备作为现代化煤矿生产的重要性。把机电管理部门看作是一个辅助生产工区,淡化部门职责,管理制度不完善,有时落实不到位;机电管理人员无实际职权,仅应付当前的生产。
1.4 没有充分发挥机电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
尽管煤矿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机电工区只承担着两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一是机电生产。机电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同时机电管理机构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管理人员不足,专业组织不健全,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1.5 机电设备现场检查力度和深度不够
在专业性很强的机电设备检查中,又由于专业检查人员少,而机电设备存在的战线长、范围广,采用抽查式,检查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和主动性。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无十分准确而清晰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检查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
2 机电设备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矿采取了加大设备投入、健全组织管理、充实人员、加大培训四方面的措施,提高管理的水平
2.1 提高装备水平,及时淘汰报废老、旧、杂设备
2010年以来我矿计划淘汰MGTY-250/600采煤机2部,更新为MG-300/700WD采煤机;报废超期服役的MGTY-400/930-3.3D报废MG-375液压牵引采煤机,报废MG-475液压牵引采煤机,更新为MG-475电牵引采煤机;淘汰SGZ-764/630刮板输送机两部,更新为SGZ-800/800刮板輸送机。
2.2 健全组织管理,充实人员,提高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按照集团公司机电管理的要求,健全了六个机电专业化管理小组,从生产单位抽调了人员,充实了井下机电管理组、设备管理组,并针对实际情况,修订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了管理责任分工。
一是对全矿的所有在册租赁设备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重新对原设备台帐进行了补充和信息更新,包括设备的型号规格、主要技术参数、使用跟踪情况记录等,同时,决定建立一个租赁设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内容涵盖设备的基本信息、上下井记录、出入矿记录、检修数据记录、数据的汇总打印等功能,达到鼠标一点,该设备的“生命轨迹”就能全部展现出来的效果,按照各自分工不同,分别进行授权,设备管理组负责设备的出入矿登记,主要技术参数的输入,使用队组负责日常检修记录的填写,技术组负责设备检修记录的登记,矿、工区分管领导具有查询调拨等权限,保证矿、工区的机电设备管理单位,真正做到设备管理的实时动态信息跟踪。
二是加大对设备使用现场的技术管理和安全隐患管理,主要由管理组负责,对井下主要采掘设备进行设备点检,配备了红外测温仪等一批技术检测仪器,按时、按点、按路线对设备的主要运转部位的温度、运转的声音、设备的完好程度、设备的润滑等方面进行检查,为此按类别制定了设备点检管理办法,明确了设备点检的程序、具体的点检标准、隐患的处理上报、隐患的跟踪等事宜,有效提高了设备的现场管理水平,保证了设备的开机率。
三是严格落实设备包机责任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
加大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的培训力度。结合集团公司机电设备管理中心的要求,我矿要求对每一台进矿的新设备必须先培训,后使用,操作人员先拿证,后上岗;责成设备管理组具体负责联系厂家,组织授课、考试,提高设备管理人员、队组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认识程度,做到懂设备原理、熟设备保养。每次培训都留有培训记录,做到有档可查。
培训工作做到走出去和走进来相结合,走出去就是把需要培训的人,包括厂房的检修人员、井下的使用操作人员送到厂家组织脱产培训;走进来就是邀请厂家售后技术人员来矿上组织培训,培训要注重实效,保证培训效果,不拘泥于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已参培人员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最简洁的方式来保证参培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胜任检修和使用操作的要求,达到合理、正确使用设备,保证设备事故的及时处理。
机电设备管理作为煤矿重要管理体系之一,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提高机电设备的开机率,提高机电设备的周转率,消除机电事故隐患,是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吉庆菊.浅谈煤矿机电的设备管理[J].管理与财富,2008,(9):12-14.
[2]杨龙洋.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研究[J].矿山天地,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