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4-07-09李国生
李国生
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已经成为当代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史料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料,将史料融入到高中历史课堂当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课堂活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作以下探讨。
一、利用史料,分析史料与理论间的关系
高中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大都是通过叙述表达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历史内容,也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般来讲,史料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就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在高中历史题目当中,关于史料的问题大概为“此史料阐述了什么样的观点?”或者“在这段史料中你了解到什么样的历史信息?”等等。高中历史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出经验教训,指导当下的生产与生活。但是,学生会对史料的真实性提出疑问,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充足的史料去验证课本相关叙述的真实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讲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它是一场具有重大文化影响力的运动,面对这样的观点,学生会表示怀疑。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新青年》杂志的相关史实来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中先进分子所持有的先进思想,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可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从而更加主动与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二、利用史料,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史料分析能力是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之中利用史料,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事实,更是为了使学生可以从中有所感悟。教师要利用史料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将史料作为历史学习的证据,而不是简单地对史料进行重复,对前人的观点进行记忆。教师在进行史料的讲解之时,可以使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所提高,更可以使学生对于历史事实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需要将史料与课本知识整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进行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讲解之时,学生只能在课本上了解到长征的时间、地点与人物,对于长征路上发生的故事不甚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己收集到的长征路上的图片以及人物传记、回忆录等来丰富历史课堂内容。在这样的史料应用过程中,学生对于长征会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高中历史课堂对史料的灵活运用会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并逐渐喜爱上学习历史。
三、利用史料,对比史料当中的不同
历史的真实情况只有一种,但是史料的记载内容与形式的不同,使得一个历史事件有着不同的记载,这主要受到史料编写人个人历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要利用史料当中关于历史事件的不同记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与分析历史史料,发现不足与优势,从而使自己可以更加公平与公正地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行评判。
在历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史料分析方法。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去自主搜集关于同一事件的史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找到不同的史料,学生们可以在分享他人的史料中发现自己所找史料的片面性与独特性,从而学会更加全面与客观地对待历史。
四、利用史料,讨论相互冲突的历史证据
史料分析能力一直是历史高考考查的重点。而在学生的能力考查方面,命题者会利用与高中历史课本上相矛盾的史料,让学生对其进行对比与分析。利用史料的冲突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判,对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与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的图片与文字资料,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其他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矛盾与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比如在讲解遵义会议之时,课本上所陈述的会议召开原因是为了修正红军思想上的错误,而据有些史料的记载,对军事路线的改革才是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史料与课本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出现这两种说法的具体原因。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发言。经过多角度思考学生会发现这两种观点实际上具有同样的意义,只是思考的出发点不同。这样的学习会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师开展史料教学的重要目的。
(责任编辑 庞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