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馆藏零借阅文献变量特征及质量优化策略研究——以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4-07-09徐淑琴
徐淑琴
(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宁夏固原756000)
1 研究背景
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是将馆藏利用率偏低甚至零利用文献剔旧,把新的采进文献及时纳入馆藏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只有及时将失去使用价值的文献剔除,不断为馆藏文献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保持馆藏体系的健康和活力,积极有效发挥图书馆最大的利用效能。
2006年,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馆藏纸质文献实行数字化管理时将3万余册出版年代长、破损且无法修复的、失去学术价值的、未有读者借阅过的文献剔除掉,此后再未对馆藏文献进行过清理、剔除,致使有限的馆藏空间越来越紧张。本文通过对我馆 2010.01.01—2012.12.31 日的流通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51 802余条从未流通的记录,占馆藏文献总量68 822种的75.26%。以往的同类研究主要从采购、分编、流通、管理等环节[1],或者从科技创新、服务对象、学派兴衰等角度进行分析,很少有从零借阅文献本身进行分析。本研究对零借阅文献的复本量、出版时间、出版社、文献类别等四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从零借阅文献自身特征的角度探讨导致零借阅文献产生的原因。目的是为我馆清理、剔除失去学术使用价值的文献,使有限的馆藏空间发挥更大的利用效能。
2 我馆零借阅文献记录简述
根据斯多利亚洛夫(1983)对零借阅文献概念的界定,零借阅文献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图书馆馆藏中某种文献一次都没有被读者借阅过的馆藏文献[2]。由此在流通管理系统中形成的相应记录称为零借阅记录。
经金盘NET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UNICODE)统计模块中的流通统计功能筛选,我馆在统计时间段内流通有效数据总的零借阅记录为51 802条。我馆规定的如底本库、特藏库只阅不借等特殊文献不在本次统计范围内。
2.1 可外借文献数大于零的文献零借阅记录
经过数据筛选统计到我馆馆藏文献共有48 982条数据从未被读者借阅过,且其可外借数大于零的零借阅记录文献进馆以来从未被读者借阅的相应数据共有48 982条,约占馆藏总量的71.17%,如《理论力学》(王笃学、冯维明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革命中的太行抗日根据地社会变迁》(大卫·古德曼(澳)著,中央文献出版社)。统计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数据显示在统计时间段之间以上图书未被读者借阅过,且之前也从未有读者借阅过。
2.2 统计时间段内(大于等于一年)未有读者借阅,但在统计时间段之外累计有读者借阅过,且其可外借数大于零的零借阅记录
统计到相应数据共有2 820条记录,约占4.09%。如《社会学研究》(赫伯特·斯宾塞(英)编,华夏出版社),统计日期截止为2012年12月31日,数据显示在统计时间段之间未被读者借阅过,借阅数为2;《社会学概论:试讲本》(《社会学概论》编写组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借阅累计数为8;《中国哲学史简编》(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借阅累计数为2。
其中有23条文献统计记录,每种累计借阅数都在5册以上。如《大学英语词汇词组即时通双色版,四级词汇》(刘春燕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统计日期截止为2012年12月31日,数据显示在统计时间段之间未被读者借阅过,之前借阅累计为17册;《数学分析》(第四版)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配套高教版(焦艳芳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统计日期截止为2012年12月31日,数据显示在统计时间段之间未被读者借阅过,之前借阅累计为10册。
3 零借阅文献特征分析
根据我馆流通管理系统统计图书流通数据用Excel97-2003格式导出结果,并针对性筛选出在统计时间段零流通的所有文献记录,分析如下:
3.1 零借阅文献复本量特征分析
利用统计到的零借阅文献数据,运用Excel分别筛选出复本量为 5~10,11~15,16~20,21~25及大于25的记录。其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复本量文献零借阅比例分布图
由图1可知,复本量超过5册的零借阅文献共有7 408册,占统计数据中零借阅总量的14.30%,占统计期间馆藏数据的5.89%。复本量的增加,并没有使馆藏文献流通量得到相应提高,相反导致大量的零借阅文献产生。个别文献的复本量严重超标,如《古代汉语》(胡安顺、郭芹纳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复本量达到19册;《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辛宝忠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复本量达到20册。复本量盲目增加是生成零借阅图书的重要原因。
3.2 部分零借阅文献出版日期特征分析
图2 部分零借阅文献出版日期特征分析
由图2不同出版日期文献占零借阅文献总量的比率得出,除年代不详文献占零借阅总量的1.57%外,2012年、2011年零借阅文献比率最低,各占3.56%、3.76%。而比率最高的则为2000年以前出版的文献,占 31.22%,其余依次为 2007年占7.73%,2010 年、2009 年各占 7.07%、6.97%。读者阅读调查问卷发现,大学生读者普遍对出版时间长的文献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统计数据也反映出以下两个特点:
(1)馆藏文献时间越长借阅率越低。零借阅率最高的是2000年以前的文献,占零借阅率文献的31.22%,陈旧、破损且失去学术价值的文献是导致零借阅率文献增加的主要原因。
(2)读者一般集中于新文献借阅,尤其是到馆两年内文献借阅率最高。零借阅文献最低的是2012年,其次是2011年,说明文献到馆后96.44%、96.24%的文献处于流通状态。
3.3 零借阅文献出版社特征分析
作者在统计的零借阅文献记录的基础上,运用Excel分别筛选出部分出版社的统计数据,再统计出图书馆拥有该出版社的所有图书。统计各出版社出版文献的零借阅量占馆藏中该出版社文献总数的百分比(如图3所示)。
图3 部分出版社零借阅文献所占比例示意图
对图3部分出版社文献零借阅情况及统计期间,我馆馆藏中该出版社的文献总量对比,以及馆藏比例及零借阅比率比较分析后,发现复旦大学出版社文献的零借阅率最低,零借阅文献占馆藏比率的4.55%,占零借阅比率1.57%,说明该出版社的文献是师生教学、科研重要的资源保障,最受我校读者欢迎。其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方面文献在我馆利用率较高,零借阅文献占馆藏比率的8.59%,占零借阅文献比率的2.41%。排在第三位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零借阅文献占馆藏文献比率的8.95%,占零借阅文献比率的2.6%,但统计数据同时表明,最不受读者欢迎文献是该出版社的科普读物。
零借阅率最高的是华文出版社文献,占馆藏比率的60.13%,占零借阅比率的11.55%;其次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占馆藏比率的27.65%,占零借阅比率的9.3%;排在第三位的是大众文艺出版社,占馆藏比率36.89%,占零借阅比率9.26%。
由此可以看出,读者对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文献普遍受欢迎,零借阅的文献数量与馆藏中该出版社文献入藏总量比率大都在20%以下,而比率超过20%的零借阅文献大多是一些小型、不知名的出版社,这类出版社出版的多数读物大多是一些社科类读物,尤以小说见长。读者对出版社的宏观概念化选择也是影响零借阅图书的重要因素。
3.4 对零借阅文献类别特征分析
作者在统计零借阅文献记录的基础上,运用Excel分别筛选出具有明确分类记录的文献,再分别按类进行筛选统计,其分布如图4所示:
图4按类别分别对零借阅文献总数、馆藏文献总数、零借阅率占馆藏文献比例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零借阅文献主要分布在医药卫生(R)类(97.69%),航空航天(V)类(95.71%),自然科学总论(N)类(93.96%),交通运输(U)类(90.5%),天文学、地球科学(P)类(89.82%),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类(89.23%),农业科学(S)类(87.84%),军事(E)类等八类(86.66%)。相对而言,除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类文献入藏量较大外,其余几类文献的入藏量很少,但他们的零借阅率却是最高的,说明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需求不在这几类文献上,且与现有专业关联度小有关,对这几类文献的关注度特别低,建议今后文献采进中需减少此类文献的采进量。相反,图中五类文献入藏量大,但零借阅率也相对较低,其零借阅率占馆藏文献的比例分别为:艺术(J)类51.75%、文学(I)类52.62%、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A)类52.39%、综合性图书(Z)类53.8%、语言、文字(H)类54.13%。这可能与此类文献的通识性和青年大学生“快餐文化”需求有关。新文献入藏量与文献借阅量成正比,说明馆藏结构基本合理,同时也反映出目前读者的文献需求和阅读倾向,后续文献采进可适当增加此类文献的种数,对语言、文字(H)类文献适当增加复本量,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图4所示,按类别,零借阅比例最小的是 J、I、A、H类文献,文献利用率很高,说明这几类文献的馆藏结构也符合读者需求。剩余的其他各类藏书零借阅比例基本上都在60%以上波动,情况基本正常。统计数据表明,保加利亚图书馆学家M·斯坦切夫提出的藏书必须符合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的数学公式:F1∶F2∶F3∶FN≈Q1∶Q2∶Q3∶QN(F1、F2、F3、FN 为藏书的各组成部分,Q1、Q2、Q3、QN 为读者的需求)仍然具有现实意义。[3]
图4 零借阅文献按类别统计分布显示图
4 馆藏文献优化和质量控制策略
4.1 优化出版社选择策略,提高文献精选度
由图3可以看出,文献利用率最高的出版社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出版的文献利用率均呈高值,但部分核心出版社出版的文献馆藏量很大,零借阅比例却很高。所以,文献采进不仅要考虑是否核心出版社,也要参照是否符合我校科研、教学实际需求。当然在采购方案中也不能放弃对馆藏资源保障率的相关外围出版社的选择,采访人员要找到读者感兴趣的热点和借阅文献范围,及时补充和筛选这些文献。对我馆馆藏零借阅文献低的核心出版社出版的文献需要精选,可以适当增加其入藏量。对非核心出版社出版的零借阅率低的文献,亦可适当增加该文献的入藏量。
4.2 调整馆藏结构,合理布局馆藏文献
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都相对有限,如何使有限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我馆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倾向,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需求为目标,对馆藏文献科学合理分布,优化馆藏,缩短读者借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零借阅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馆的馆藏分布方案值得借鉴。如①生物科学(Q)类,医药、卫生(R)类文献随我校医学院学生入老校区医学书库,就近方便医学专业学生使用,降低专业文献的零借阅率;②设立新书架。将新进入流通部的文献全部归入新书架,下次进新文献之前提前通知流通部将新书架的文献归入各类文献架,再将新进文献归放在新书架。新书架摆放在各书库的最前面,读者进入书库,便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最新文献;③设立特色阅览区。我馆新建立了“师范教育研究中心”、“固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阅览区,将相应文献资料分类入藏,突出馆藏特色,也方便读者阅览;④对馆藏文献定期进行清理、剔旧,保障新进文献及时进入流通环节流通。根据文献半衰期规律,我馆对出版时间长、失去学术价值、未有读者借阅过零借阅文献,及时进行剔旧,纳入新文献,充分利用有限的馆藏空间提高文献利用率。
4.3 加强文献直购工作
对时效性强、流通更新快的文献如语言、文字(H)类,尤其是读者急需的如考研、各种考级类文献,可以采取直购式,或现采式采购方式入藏。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把读者需要的文献采购到馆,可及时解决读者的燃眉之急,充分发挥馆藏文献资料的使用价值,有效提高馆藏质量和馆藏利用率。
4.4 控制文献入藏比例
图3分析结果,新书入藏量一般与借阅量成正比,借阅量大的文献其入藏量也大,这也客观反映了当前读者对文献的阅读倾向和需求。采访人员可以此作为新文献采购的参照,确定采购比例。另外,在零借阅文献分布图中,数理科学和化学(O)类文献入藏量处于第二位,但其零借阅率却排在第九位。这类文献因其专业性太强、阅读面窄等因素,采购中还需适当调节比例,减少采购种数及复本量。
4.5 加强文献导读、宣传工作
读者知识背景不同,文献需求层次就不同。当他们面对庞大的文献资料库时,会出现目标混乱与偏差,因此,借阅过程中就特别需要导读帮助。采访人员可通过各种渠道如,纸本专业文献评论报纸与杂志,各大权威报纸、报业集团与门户网站的文献评论专栏、频道、书评论坛、文献评论网站、评论网站等加强书评的搜集、整理、宣传,利用图书馆网站、图书咨询报、新书导读、文献评介等媒介,使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每种文献的基本内容及应用价值,以此来激发读者对馆藏文献的正确认识与选择。也可以利用讲座、演讲、论坛、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读者进行借阅引导,拓展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深度,在过程中解决读者因专业视角偏差所产生的关注范围受限的问题,有效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
[1]毕艳娜.零借阅率现象分析[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1):62.
[2](苏)斯多利亚洛夫.图书馆藏书[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3]黄 军,代洪波.零借阅图书特征分析——以西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重庆图情研究,2010(2):6-8.
[4]雷顺利.基于零借阅图书分析的馆藏优化和质量控制[J].图书馆杂志,2010(1):9 -12.
[5]何 璇.基于图书利用率统计的中文计算机类图书的采购策略[J].图书馆建设,2010(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