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养猪场免疫程序设计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2014-07-09陈雅云

湖北畜牧兽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注意事项影响因素

陈雅云

摘要:当前,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繁杂,为防止猪群免受传染病危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免疫至关重要。总结归纳了免疫程序设计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旨在为规模化养猪场免疫保健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免疫程序;影响因素;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59-02

传统的免疫概念是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有害产物(毒素)的侵入所引发的疾病,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即对传染因子再次感染具有抵抗力。免疫是机体对自我物质和非我物质的识别,机体通过一系列(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生理学过程排除非我成分保护自我成分,从而使机体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在保护机体的同时,也可能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免疫是使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疫苗、自场血清病毒等)通过各种人为的方法输入到猪体,激发猪体对某种疾病产生特异性抵抗力,是规模化养猪场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为达到免疫目的,在实施免疫的过程中需注意如下事项。

1 免疫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1.1 地源性和猪场发病史

猪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源性特征,猪传染病种类很多,并不是每个规模化养猪场都会发生所有的细菌病或病毒病,这跟猪场所处的位置有着密切关系。免疫设计首先是考虑病毒性疾病的防控,要了解猪场附近区域以往和目前疫情流行情况,如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乙型脑炎、流行性腹泻等,在免疫设计时必须将当地常流行、危害性大的病毒性疾病列入到免疫范围。细菌性传染病因细菌血清型众多,不同地域流行的菌株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控更多是依靠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除非该细菌性疾病在猪场的发生率和造成的损失都较为严重时才应考虑应用菌苗,尽量做到不接种无效疫苗。

1.2 母源抗体干扰

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对新生仔猪十分重要,如果仔猪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接种弱毒苗,会中和母源抗体水平,极大地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还应考虑到新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并不完善。因此,在母源抗体水平高时不宜接种弱毒苗,应在适当日龄再加强免疫接种,达到有效抗体水平。

1.3 季节性

不同的传染病具有不同的流行规律,有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如猪瘟;有的传染病发生有一定季节性,如口蹄疫多发于春秋季节、乙型脑炎多发于蚊子活跃的季节、流行性腹泻多发于寒冷季节。因而,要根据不同疾病的流行季节,结合疫苗产生抗体的时间来制订免疫计划,提前做好免疫,确保在疫病发生流行前达到有效抗体水平。

1.4 饲养管理水平

猪场的管理水平对免疫设计有很大影响,必须考虑。在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下,传染病的发生及免疫的设计实施都不一样。在先进的饲养管理水平下,免疫实施较为彻底,猪场不易受到强毒的攻击。而在相对落后的饲养管理水平下,免疫实施不彻底,猪只受感染的机会就多。一般来说,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的猪场其免疫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更复杂一些。

1.5 免疫时机及次序

在规模化养猪条件下,根据猪的生理、免疫特性及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最适于免疫接种的时间段叫做最佳免疫时机。最佳免疫时机是非常有限的,这表现在仔猪上就更加苛刻,一般认为0~65日龄是最为有效的免疫时间,而且通常要在7~45日龄之间完成所有的基础免疫。相对来说,种猪的最佳免疫时机比较宽松。病猪和弱猪不宜进行免疫。每次进行免疫要选择晴好天气,避开暴雨、大风、高温、气候突变等天气,以防环境变化加重应激而影响免疫效果。免疫优先次序是指猪场依据当地的疫病流行状况,选择哪些疫苗是必需接种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可以不接种的,以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免疫时间使所接种的疫苗发挥最大的保护效力。一个猪场通常需要接种多种疫苗,半数以上需要加强免疫1~2次,因而导致狭小的免疫特定时间段非常拥挤,有的猪场甚至缩短免疫间隔,以安排更多的接种次数,这就极易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如何合理选择安排疫苗的免疫次序也至关重要。比如接种猪瘟疫苗后,应间隔10 d以上再注射伪狂犬弱毒苗和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疫苗。

1.6 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

不同疫苗之间可能有干扰作用,要科学安排间隔时间,避免相互影响,如在接种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和蓝耳病疫苗时,必须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注射间隔1周以上,以避免前者对后者的免疫干扰作用。一般注射疫苗后4~7 d内,禁忌免疫注射其他疫苗。

2 接种疫苗时应注意的事项

2.1 免疫猪群一定要健康

对有疫情、疾病或有临床病症的猪,无论症状严重与否均应推迟免疫时间,待恢复健康后再进行补免,避免免疫抑制。

2.2 正确把握免疫时机

在断奶、转群等应激条件下7 d内,阉割前后7 d不进行免疫接种;引种到场7d内猪群不接种任何疫苗;妊娠母猪在产前和产后10 d不免疫接种。对繁殖母猪,最好在配种前1个月注射疫苗,既可防止母猪在妊娠期内因接种疫苗而引起流产,又可提高出生仔猪的免疫力。

2.3 避免药物干扰免疫效果

在使用弱毒疫苗前后5~7 d内,禁忌在饮水或饲料中使用抗菌药物或消毒药物;在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3 d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注射活菌疫苗前后5 d严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细菌性灭活疫苗没有影响。

2.4 注意疫苗的来源、运输与保存

疫苗来源途径要正规,详细了解疫苗的运输和保管情况,用前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检查疫苗瓶及标签情况,凡疫苗瓶破裂,无标签、无检验号码及过了有效期的疫苗都不得使用。

2.5 规范操作

2.5.1 疫苗稀释 使用冷冻贮藏疫苗时,应避免温差过大,如猪瘟疫苗稀释用的生理盐水,必须提前至少1~2 d放置在冰箱冷藏,或稀释时将疫苗同稀释液一起在室温中放置10~20 min。使用液体疫苗时,要充分混匀,但不能用力过大,以防产生气泡,同时回温至20~30 ℃后再接种猪只。使用冻干疫苗时,要检查真空度(用注射器吸取适量的稀释液注入疫苗瓶中,稀释液能自动快速进入,说明真空度高),失真空的疫苗必须废弃。根据规定倍数稀释,做到现配现用,稀释后的疫苗应在3 h内用完。

2.5.2 免疫途径 接种疫苗的途径有注射、饮水、滴鼻等,应根据疫苗的类型、特点及免疫程序来选择每次免疫的接种途径。例如喘气病弱毒冻干疫苗采用胸腔接种,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采用仔猪滴鼻效果更佳,既可建立免疫屏障又可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

2.5.3 严格细心注射 注射部位和注射器械要严格消毒,选用注射针头的口径和长度要合适。肌内注射,母猪、后备母猪和公猪最好采用16号针头,10 kg以下的猪宜用20号针头,10~30 kg的猪宜用19号针头,30~100 kg的猪宜用18号针头。皮下注射,最好采用18号或19号针头,长度通常在1~3 cm。注射时要正确把握进针深度进针深度的适宜程度应根据猪只的大小、肥瘦程度灵活掌握。严格做到一猪一针头,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2.5.4 注射剂量要准确 使用剂量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注射剂量过大,可能引起免疫麻痹或毒性反应,注射剂量过少,会因抗原过少,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效应,达不到预防效果。注射操作要细致,进针要快稳,拨针要快速,以确保疫苗液足量注射于皮下或肌肉内。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免疫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猪群的健康与否和养殖效益的高低,免疫接种不仅需要质量优良的疫苗和正确的免疫接种方式方法,还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结合种源引进场的免疫程序,有针对性地设计免疫程序,才能起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猜你喜欢

注意事项影响因素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知识初探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下雨天的注意事项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