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六单元 描写要生动

2014-07-09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卷毛太公老照片

【教材原题】

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老照片。选取其中你最难忘的一组或一张,在描写的基础上,回忆一下:这张(组)老照片是什么时候、与什么人一起拍的?在它的背后是否记录着一些难忘的人与事?试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写作导引】

生动描写那定格的一刻

南京市高淳区第三中学 孙军花

相册轻启,掀开了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仿佛在述说着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老照片,因为有时间的坐标,岁月的脚印,便成了信息的记录、故事的载体。一张张照片,展开一个个故事。打开照片集,一件件喜事,伤心事,开心事……都浮现在眼前。看,这些瞬间的定格,似乎让我又回到了从前……就让我们将记忆深处那与老照片有关的一个个难忘的生活故事重现吧。

既然是故事就应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就要求文章有细腻的描写。所以写人要细致生动的刻画人物的肖像、神态、心理、言行,努力使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充满鲜活的魅力。写事在交代六要素的同时,重点要把故事的经过具体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感的共鸣,老照片的故事才能使人难以忘怀。

【学生习作】

例1:

老照片的故事

南京市高淳区第三中学初一(9)班 虞一萌

眼前的黑白照片,承载着多少岁月……

是无意间在外婆房间发现了这张照片,我兴奋地拉着外婆说:“外婆,你看这第一排是你、三外公和四外婆。第二排是二外婆和太婆……咦?这一排小孩子是谁啊?”

外婆笑着指给我看:“这最高的就是你妈,另外就是你的四个舅舅和一个阿姨呀!”我吃惊地张大了嘴巴:“这照片可真够老了!”外婆拿起照片眯起了眼睛:“这张照片是你太公去世那年拍的。”“可怎么没有太公呢?”我再次端详照片。

外婆摸着照片,陷入了回忆:“你太公年轻时上过大学,可就因为遇上了‘文革,就只能回乡做个代课老师。你太公呀,子女多,当时日子又苦,他用那点微薄的教师工资养活我们,真不容易啊。可他很开明,让我们每天跟着他去学校听课,希望我们每个子女都能受教育,所以家里缺少劳动力,日子就更苦了。可你太公却说:‘苦尽甘来,一家人在一起努力就有希望。”

“天有不测风云,我的两个年幼的姐姐因岀痧而早亡,这让你太公很悲伤,每天都睡不着觉,他说:‘都没来得及记下她们的模样,连个念想都没有。于是你太公就有了给全家合个影的念头。可那个年代,人们连饭都吃不饱,每天都想着揽工分,谁还有钱去拍个照片呀!更不幸的是,后来我病了。那病来得迅猛,连续几天的高烧让我奄奄一息。迷迷糊糊地不知过了多久才醒来,一醒来就看见了你太公:他那花白的头发,干裂的嘴唇,我甚至看见了你太公眼角的泪痕,倦怠、无助、凄楚,从他的眼角处弥漫开来,铺满了整张脸。看到我醒来,你太公拉着我的手说:‘醒了,好了。幸好、幸好……他一改往日的斯文,欣喜若狂得像个孩子。太婆说我生病的这几天,你太公寸步不离,嘴里念叨着我的名字,像大病一场。看着大病初醒的我,看着终还齐整的一家子,你太公说等我好了,攒够了钱一定要去拍个全家福。”

“再后来,儿女们求学的求学,出嫁的出嫁,生儿育女,各自忙于生计,聚少离多,你太公一直未能再提起这个心愿。终于等到大家都安定下来,上天却捉弄人,你太公病倒了,食道癌晚期。很快太公就不能起床了,太公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为他筹集医药费、为他忙里忙外,他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直到你太公去世满月的那天,你二外婆才偶然提起:太公在世的一天夜里,她听见太公躺在病床上,嘴里呢喃着:‘要是有张全家福,我也有个念想!我们大家回想往事,为此陷入了沉痛,决定择日不如撞日,一起完成当年你太公的愿望。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

“你看,你太婆旁边还有个空位,是我们留给你太公的,你太公当时要在,准会笑眯眯地坐在那里呀!”外婆用衣角擦着红红的眼睛,笑着对我说。

看着外婆,我也不禁热泪盈眶,“外婆,你别伤心了!我有办法。我们请人画张太公的照片,然后PS上去不就行了?”外婆惊讶道:“还有这么高级的事儿,还是我孙女聪明。”

“那是,我是谁?”看着调皮的我,外婆开心地笑了。

点评:

作者独具匠心,通过外婆的口吻,叙述了一位老人(太公) 出于对家庭与子女的眷顾,想要与全家人合个影。但几经波折与坎坷,太公的心愿死后才实现,最终将他一生的牵挂定格的照片中只能给他留了个空位,给人颇多心酸与感慨。读罢全文,不仅为老人执着的爱所感动。

在外婆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语言修饰,而是用了平凡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在朴实之中,展现了真挚的情感。 (指导老师:孙军花)

例2:

老照片的故事

南京市高淳区第三中学初一(10)班 张钰澄

空中飘着些小雨,我静静地翻着以前的相册。相册中的一张张照片,如同这滴滴小雨,在记忆的天空飘飞、舞蹈着。翻着翻着一张照片从手间滑落,俯身捡起一看,照片上的情景是那么遥远,却又是那么熟悉:两个孩子各拿着半张奖状,其中一个还肿着小嘴,但她们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那是我7岁的一天,我去参加绘画比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心里不免有一些紧张和激动。迷迷糊糊地走进了比赛场地,面对“家长止步”的指示牌,老师和妈妈只能把我送进比赛房间,我只好独自一人拎着袋子找了一张桌子坐下。

比赛开始了,我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画底稿、勾线,准备好水粉笔和颜料,调好颜色,深呼吸一口气,拿起画笔,向自己的画进攻了。不知过了多久,这一幅画终于画完了,我自我欣赏着作品,感到很欣慰。无意间瞥见了我身边的一个小朋友,她坐在那里流眼泪。我感到很好奇,问道:“你怎么哭了?”“我的笔刚在我涂色时弄断了。”她的声音略带哭腔,泪珠大滴大滴地滑过她的脸颊。一旁,一只已经变成两段的画笔孤零零地躺着。妈妈不是常常教育我要去帮助别人,与人分享吗?我想。于是,我便大方地把手中的画笔借给了她。她也停止了哭泣,朝我露出了微笑,她的笑是那样纯洁。看着她也慢慢完成了,我的心里也很高兴。

从比赛场地出来,我们俩已变成了朋友。她腼腆,我好动。我拉着她的手跑到这跑到那,滑滑梯,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可是一不小心,从滑梯上冲下去的我,绊倒了倚在滑梯旁的她,她的嘴唇流血了,疼得她眼泪直流。见到血,我也吓哭了。妈妈们闻讯赶来,问我怎么回事。看着妈妈那责怪的眼神,我吓得不敢吱声,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她,没想到她却说是自己摔的。止了血后的她静静地坐在桌边,我悄悄地走过去,拉拉她的衣角,轻声地问:“你还痛吗?”她捂着肿胀的嘴,摇了摇头。我愧疚地说:“谢谢你帮了我,不然我会挨妈妈骂的。”“没事,我们是朋友,刚才比赛时你不也帮了我吗?是朋友就要互相帮助的。”我低着头看着脚尖,觉得很不好意思。见我不说话,她又说道:“我真的不疼,你看!”她撅起了嘴唇,我也学她撅起了小嘴。两张搞怪的笑脸,让我们哈哈大笑。

我又拉起她快乐地跑向操场,不过这一次我将她的手握得很紧很紧。

两个小时后,比赛结果终于出来了,我获得了二等奖,欣喜若狂的我飞快地奔到她的面前,却看到了一张沮丧的小脸。看到我手中的奖状,她都快哭了。我手足无措地拿着奖状。最后我下定决心,将奖状撕成了两半,郑重地递给她,说:“我们是朋友,我得了奖,分你一半,那你不也得奖了?”她惊讶地拿着半张奖状开心地笑了。我们拿着半张奖状飞奔向妈妈们,妈妈们看着我们滑稽得意的模样,赶紧按下快门,将我们的笑容永远凝固在那个瞬间。

绘画比赛的这次邂逅后,我们又同学了七年,成为了彼此最珍惜的朋友。所以这张已经存放了七年之久的照片,成为了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也正是它的故事,让我拥有了我最好的朋友……

点评:

孩提时代的友谊纯朴而简单,作者将纯朴而简单的情感融于生动细致的生活小事中:活泼热情的我与腼腆爱哭的她因比赛相识,因一句童稚的承诺“我们是朋友,朋友就要互相帮助”就出现了一张分享一张奖状的喜剧照片。充满童趣童真,让人读来忍俊不禁。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人物的形象刻画,“眼巴巴地看着”“撅起了小嘴”“欣喜若狂的我”“沮丧的小脸”“滑稽得意的模样”等这些对孩子一颦一蹙的细致描写,让两个孩子的形象活灵活现,令人印象深刻。

(指导老师:孙军花)

例3:

老照片的故事

南京市高淳区第三中学初一(9)班 张 璐

书房的架子上有一张特别的照片,爸爸对它极为珍视。常常看见爸爸看着看着,嘴角就会浮现一丝笑意;有时还会轻轻地摇头叹息。

照片中的那个人是高中时代的爸爸。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两道浓密的眉毛下一双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嘴巴微微抿着,一张棱角分明的脸。那时的爸爸真是年轻气盛、风华正茂。

我不明白爸爸为何会对这张照片有这么复杂的情感,原本我以为这张照片是他年轻时唯一拍的照片,所以才会如此。直到奶奶告诉我关于爸爸高中时的一些事情,我对此才有了更深的理解。

高中时代的爸爸是非常聪明的。他上课趴着睡觉,可考起试来却总是数一数二;别人下课坐在座位上苦思冥想一道题,他扫几眼,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然后抱着篮球飞奔到操场上。这么聪明的爸爸,本应该是顺理成章通过高考,迈入大学,毕业后有份好工作。爷爷奶奶、爸爸的老师同学,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可事情却在高三那年有了波折。

那年,爸爸结识了几个社会上的人,跟着他们抽烟、打架,让爷爷奶奶为他操碎了心。一次,爸爸居然逃课穿着溜冰鞋在校园里溜冰,老师见了,斥责了几句,爸爸就与其顶撞,差点打了起来,就这样,爸爸被开除了。可爸爸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爷爷奶奶,继续装着去上学,其实是在外面玩。一个星期后,有人向奶奶提及此事,奶奶这才知道,差点气晕过去。爸爸能有这个珍贵的上学机会,是姑姑辍学换来的,而如今的爸爸却让全家人失望了。爷爷把爸爸狠狠地打了一顿。

虽然如此,但爷爷奶奶还是四处托人为爸爸争取求学的机会。他们四处奔波,出入各位学校领导的家中。尽管如此,爸爸还是永远地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他过去的所作所为,让他付出了如此沉痛的代价。爷爷失望的眼神,奶奶长长的叹息,深深刺痛了爸爸。从那以后,爸爸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呆在房间里不出来。

终于有一天,爸爸走出了房间,不顾家人惊异的目光,来到镜子前,把很久没好好整理过的那头乌黑浓密的短发用水梳得一丝不苟,用清水洗脸,穿上那套高一刚入学时的夹克衫,走出家门,来到镇上的照相馆。端坐在椅子上的爸爸微微侧着头,目光坚定,神情冷峻,不自觉间,抿紧了嘴。咔嚓一声,爸爸的高中时代就永远定格在了这张照片上,结束了他的年少轻狂。

从那以后,他主动要求爷爷为他找些事做,爷爷托人把他送进了驾校。那个时代,进驾校是非常不易的,能成功考取驾照更是难上加难。但爸爸做到了:当教练说解散时,别人都在休息,爸爸却“霸占”着方向盘不放,一遍遍重复着教练所说的开车技巧。在他如此的努力下,他成了那批学员中唯一一个成功拿到驾照的人。拿到驾照之后,爷爷奶奶为他买了一辆货车,他便成天在外为各家公司运货。

有时,爸爸要把货物运到上海等地,路程漫漫,还要开夜车,爷爷奶奶为爸爸担心,劝他不要去了。可爸爸却摆摆手安慰道:“没事的,我可以的。”如他所说,每次他都平安归来,货物损伤量也少,于是找爸爸运货的公司越来越多了。

和妈妈结婚后,爸爸不再帮人运货了,他来到了工地上,经过他的辛勤努力,他从一个基层人员,一步一步做到了项目经理的位置,接着,便有了我和妹妹,也算是人生圆满吧。

这就是这张老照片的故事,也是爸爸青春时代的故事。

再看到爸爸凝视照片时的神情,我就会想:或许这张照片是爸爸在祭奠他那段逝去的青春吧。

点评:

一个遗落青春的故事;一个重拾梦想的故事。年轻时的爸爸因为顽劣,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幡然醒悟的他用一张照片终结了那段荒唐的岁月。成长的酸楚终化为雨后彩虹,回首照片,最美的永远是那张风华正茂、激情洋溢的青春的脸。文章通过对照片中爸爸的外貌与拍照时爸爸的神态等的精彩描写,将爸爸情感的变化描摹得细微、生动,富有感染力。结尾与开头呼应,自然巧妙,更是意味深长,令人回味。

(指导老师:孙军花)

【教材原题】

你是否养过动物?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记忆?试以“动物”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导引】

生动描摹,

华丽再现动物的“灵性”

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 李芙蓉

第六单元导读中提到“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的确,对于同学们来说,作文中经常选取的素材除了身边熟悉的人,那就是自己所喜爱的小动物,可是当大家把心中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借用作文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时,往往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却很少。究其根源就是“我手无法写我心”。

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定要有文采,否则就不能流传久远。所谓文采,就是需要同学们在写作时学会使用一些写作技巧。如果我们想把人物写的传神,就要按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运用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如果想把动物写的有“灵性”,就要运用一些生动的描写。这里对于动物的生动描写,不是简单地把外形交代清楚就可以的,首先你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抓住特点并不是让你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抓住最具特点的地方来写,例如《华南虎》里,虽然只写了老虎的背面,但是却抓住了“凝结着浓浓的鲜血”的趾爪以及墙上带血的抓痕,这就让读者感受到了老虎的“悲愤”,作者写动物就抓住了重点;其次,描写要从多方面来观察描绘,例如郑振铎笔下的三只猫通过毛色、动作、叫声、习性、命运等的不同描写来凸显出它们的不同,令人难忘。如果我们在对动物的描写的过程中借助一些修辞手法,那将会使小动物们显得更加灵动。

我们写动物的作文也不能仅仅停留于再现动物,而更应该借描摹动物来表达我们的某种思想情感,或借物喻理,或借物喻人。我们常常赞美春蚕的忘我,蜜蜂的勤劳,狐狸的狡猾,所以在选材时,我们要选择有意义的材料来写,在字里行间融进自己的感情。同学们,如果我们在写关于动物的文章时,能够细致观察生动描摹并且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那么一个个充满“灵性”的动物将会华丽再现!

【学生习作】

例1:

鸡 王

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初一(2)班 王舒宇

鸡,是最普通不过的动物了,农村的田野里随处可见,而我却对这平凡的动物充满敬意。

那时,我年龄尚小,随母亲一起去探望外婆。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我叫苦不迭:外婆家也太荒僻了,如此落后,连个车都没有,一路走来脚都磨起泡了。我埋怨着推开外婆家陈朽的小门,“吱呀”一声,露出那个饱经风霜的小院。我取下背包,刚准备放松下疲惫的身体,院落里突然窜出一个火红的身影,冷不丁吓了我一跳。那个鲜红的“怪物”径直向我扑过来,我大吃一惊,连忙向身后的母亲跑去。屋里的外婆听到声响,这才慢步走出来,笑着说:“这年头,连公鸡也欺生嘿。不打紧,进来吧!”我在妈妈的保护下进了屋,偷偷端详那只公鸡:身体硕大威猛,鸡冠鲜红如血,一双眼炯炯有神,恶狠狠地盯着我;羽毛亮丽而富有光泽,仿佛被油彩涂过一般,似缎子一般发亮,一双翅膀健壮有力,时而收拢,时而展开着拍打尘土;鸡喙坚硬,仿佛能一口将钢铁啄断。我不禁生出几分恐惧,在外婆家的几日见到它就躲得远远的。

去年寒假又去外婆家,离门口还有数米就看到那个火红的身影了。只见它在门口踱来踱去,似狗一样的看门,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让我不禁笑出了声。也许是混熟了,它也不再欺负我,威武地昂头高叫几声,表示欢迎。这叫声穿破云霄,方圆几十里的鸡都叫唤起来,好不热闹。外婆爱抚地说:“这只公鸡是整个村子的鸡王,连猎狗都敬它三分,我舍不得买狗,平日里看家护院全靠它了。”妈妈有些担忧:“如此健壮,只怕是野鸡,养不了的。”外婆却毫不担心,笑着说:“不要紧,它可恋家了。”我转头一看,它已带着一群小鸡去啄草找吃的了,丝毫没有被这恶劣的环境所困扰。

鸡这样能文能武,难怪古人说鸡有“五德”,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那威武的鸡王呢?

点评:

小作者以细腻的视角观察着外婆家的鸡王,本是不为同学们所熟悉的动物,却写得活灵活现,细致的描写使大公鸡那威武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不熟悉小作者时它“欺生”,熟悉之后又用高亢的叫声欢迎,仿佛鸡王也是个可爱的孩子。同时叙写的妈妈与外婆关于鸡王的谈话,让我们了解到鸡王还有看家的本领,对它的敬畏油然而生,情感上也与小作者产生共鸣,甚至开始期待一睹这只鸡王的风采。

(指导老师:李芙蓉)

例2:

我的“卷毛”

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初一(5)班 金 秋

踏着金色的阳光,还未至家门,耳畔便响起了那熟悉而温暖的“汪汪”犬吠,随着门“吱呀”一声打开,那调皮鬼几乎同时扑了上来,蹭着我的裤子衣衫,恨不得和我融为一体。我瞅着它那双黑珍珠般的眼睛,“噗嗤”一笑,一天的烦恼霎时烟消云散。

是的,也许你猜到了,这便是我家的泰迪犬——“卷毛”。

卷毛,爸爸起的这个名字多么新颖有趣,瞧着它那遍体巧克力色的曲曲卷卷的毛发,你便会心一笑地明白了这其中的来历。再看它水灵灵的“黑宝石眼睛”和三角形的“饼干鼻子”,软而薄的耳朵贴在小巧的脑袋两侧,圆球状的尾巴如一朵蓬松的炸开的花球,厚实的四掌轻盈地迈动——这一切装点着它,多么可爱,多么灵动!

可你也定不会想到,看起来如此乖巧的它却是个十足的顽皮家伙。那一次“失踪事件”至今回想起来,依旧令人哭笑不得。

去年秋日的某个傍晚,我们一家三口带着卷毛出门散步,血红的秋枫摇曳着,远远地便吸引了我们。可没想到在我和父母兴致勃勃地赏完红枫后,一回头却发现——卷毛不见了!空荡荡的马路只有几个来往行人和我们焦急的呼唤。无数不祥的念头在我们脑海中闪现,一番无望的搜寻过后,心灰意冷的我们想着卷毛平时种种调皮可爱之处,万分难过地走上回家的路。可就在我们踏上最后一级台阶的一瞬间,卷毛棕色的身影竟映入我们眼帘!它睁着一双无辜的眼睛,发出小猫般可怜的叫声,真的是它!我们欣喜若狂的扑上去,将它蜷缩成绒球般的身子紧紧抱住,这顽皮鬼居然自己回家了!我看着它那无助的神情,一腔责怨尽数化成了怜惜,但愿它吸取教训,再不这样让我们忧心了。心中的大石落了地,家中再一次燃起欢乐的火花!

此时我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那棕色的快乐身影——哦!卷毛!

点评:

本文对于“卷毛”的细致描写让读者认识了这只可爱的泰迪犬,它不但可爱而且顽皮,小作者通过“卷毛”失踪后归来的事件,显示了“卷毛”顽皮的一面,也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小作者的家人与“卷毛”之间深厚的感情,使文章的主题不仅仅停留于关于小动物的简单描写,而是升华到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上了,这是写这类作文的又一境界。

(指导老师:李芙蓉)

编者按:从2013年9月开始,我们欣喜地看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有了较大范围修订,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增了写作课。对于十年来教材没有单设写作课、教学没有有序写作指导的状况,这无疑是一个有益的补充。面对新增的写作课,如何指导学生写?学生又能怎样写?为此,我们特设“同步作文”专栏,邀请各校教师和同学参与,也诚邀您加盟!

猜你喜欢

卷毛太公老照片
背影
背影
你们好呀,小卷毛
卷毛小猪历险记
My New English Teacher
老照片
我的太公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