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水稻高质高产种植技术
2014-07-09刘炳玉
摘要:如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挖掘水稻高产潜力,提高水稻亩产量,是目前水稻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水稻育苗管理,科学的田间管理两个方面探讨了东北地区水稻的种植技术。
关键词:水稻种植;管理;科学;选择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9-31-1
我国城乡居民的饮食习惯以米饭为主,大米是主要口粮,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挖掘水稻高产潜力势在必行。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较高的水稻种植地区,该地区土壤肥沃,水质好,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稻米远销全国各地。
1 水稻育苗管理
1.1 水稻种子的选择
东北地区的水稻,必须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优质水稻种子,首先选择饱满的,没有病虫的水稻颗粒作为播种的种子。种子选择好后,在晴暖的天气下晒种,增加种子的表面透性和种子的吸水能力。然后对已经晾晒好的种子消毒,先用百分之一的生石灰水澄清液或水稻浸种剂浸泡种子,大概浸泡两天。在消毒杀菌同时,为培育出强壮秧苗创造条件。
1.2 育苗技术
苗床长12~15米,东西走向,在秧床间开宽40~50厘米的排水沟。苗床施加有机肥,为了防止苗期病害,可以喷散适量的移栽灵。薄膜水育秧,需要密闭保温,从播种到嫩叶长出一叶一心期间,需要防止烧芽,晴天温度过高时,注意揭开薄膜降温。
1.3 育秧方法
为了使苗床增温,需要完善一些配套设施,应用酵素有机肥堆制技术,实现高台集中育秧,坚持常年苗床培肥。秧田地要在秧苗移栽后施肥复种。水稻收割后,翻土约15厘米,施入有机肥、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配制育秧营养土,在7月份,施加酵素有机肥。
2 科学的田间管理
2.1 建立轮耕制度
制定严格的轮耕制度,常年保持耕层深度在15~20厘米,要旱整平水田整地,每个稻池内地面高低相差不超过30厘米,“灌水棵棵到,排水处处净。”秋季将土地平整,早春泡田整平。一次完成碎土灭茬。稻田土壤达到平、碎、软、深。边沿整齐,田面干净,沉浆时间15天左右。
2.2 插秧标准,保证秧苗质量
插秧规格,用机械插秧规格3×1厘米,每穴苗数4~5苗,平方米穴数应保持在28~30穴。每平方米基本苗数120株。人工插秧规格每穴苗数3~4苗。平方米穴数在25~28穴,每平方米基本苗数110苗。
插秧质量标准,插秧方式浅、直、匀、齐。插秧后及时灌水,插秧深度在1.5厘米左右,秧苗直、行列直,行穴距整齐,每穴均匀,3~4苗,深浅一致。插后及时覆水促进秧苗返青。坚持“五不插”原则,土层、水深掌握好,秧苗质量好的条件下,及时插秧。
2.3 合理施肥
水稻种植的施肥做到“三依据四结合”,依据产量指标、叶龄、天气的具体情况施肥,氮磷钾结合,有机肥化肥结合,叶面施肥土壤施肥结合,表施深施结合。肥料品种的施肥量,基肥:尿素每亩3公斤,磷酸二铵每亩10公斤,硫酸钾每亩6公斤,硅肥每亩50公斤,平安福菌肥每亩4公斤。分蘖肥:硫酸铵每亩8公斤,插秧后5~7天追施。二次分蘖肥:尿素每亩5公斤,在水稻六叶龄时施肥。调节肥:尿素每亩1公斤,在水稻五到七叶龄施肥。穗肥:尿素每亩1公斤,硫酸钾每亩2公斤,在倒二叶抽出一半时施肥,把几种肥料均匀混合,在放水泡田前及时撒施。
2.4 防治病害
水稻产量直接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如稻瘟病是毁灭性的病害,多发生在北方水稻种植,稻瘟病的发生会造成水稻减产20%,防治不及时,甚至造成绝收。防治水稻病虫害十分重要,药物的选择也是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叶稻瘟的防治措施是,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用 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100克对水45公斤喷雾防治,30%洁苗乳油15毫升,对水45公斤喷雾防治。50%硫磺唑每亩200~250毫升,连喷两次,间隔五到7天一次。水稻穗稻瘟的防治:破口期是防治稻瘟病的最好时期。每亩用40%富上一号乳油150毫升对水45公斤喷雾防治,间隔5~7天一次,连防3次。
总之,东北地区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挖掘水田潜力,科学种植水稻,提高水稻的产量,才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5).
[2]孙岩松.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和思考[J].中国稻米,2010,(20).
作者简介:刘炳玉,四平市辽河农垦管理区辽河农场三塔分场,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