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应多一些人文素养
2014-07-09周俊玲
文 周俊玲
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在出访途中和重要会议上,常常是历史典故娴熟运用,诗词佳句脱口而出,不仅展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温文尔雅的政治风度,更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传统的体现,受到世人的称赞。无论是以诗言志抒情,还是用典故叙事说理,习近平同志用诗词典故展示着他的个性,表达着他的情感。这种不带矫饰的直抒胸怀,带来了一股新颖之风,使人们对中国领导人熟练运用本民族传统智慧来应对处理各类事务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也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同时也表明人文素养在政治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拥有道德伦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经过人文熏陶和理性思考,表现出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对人的关怀。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广博而又丰厚的文化底蕴。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还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应有所涉猎,并形成自己对于生命、生活、历史、社会的独特见解、感悟和态度。二是敏锐而又深邃的时代感悟。观察形势、考虑问题、把握机遇,都能从长远的角度着眼入手,摆脱旧有方法的束缚,运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顺应时代潮流,从战略全局审视问题,最终作出独创性决策。三是细腻而又深厚的群众情怀。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情感,在工作中关怀人、体贴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让群众向往、贴心。四是积极而又多彩的生活情趣。领导干部身处时代的最前沿,应该具有健康情调,阳光心态,开朗乐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的情趣;志趣高雅、积极向上,富有激情,充满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人文素养事关领导干部的素质。培根说:“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辨。”知识直接关系人的素质。未来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文化素养的竞争。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信息变幻莫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否适应社会发展,有无现代化本领,取决于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高低。因此,提高干部队伍综合水准,特别是人文素质就成为十分紧迫而又事关大局的重要问题。高素质从哪儿来?来自于孜孜不倦地学习,来自于修身养性,来自于实践锻炼。因此,加强修养与提高素质密切相关。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陶冶了思想情操,拓展了聪明才智,提高了自身境界,也就能使领导干部担当起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人文素养事关领导干部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品德、性格、气质、才能、情感等特征的综合反映。人格的力量是领导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来源。周恩来以其人格力量,甚至感化了上世纪30年代初期炮制“伍豪启事”、要用八万大洋买他人头的国民党中统负责人张冲。张冲作为国民党谈判代表,与中共代表周恩来亲身接触后,为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进而对共产党人有所了解,给了我们党不少力所能及的帮助。领导干部人格高尚,就会产生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而领导者高尚的人格离不开一定的人文修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做一个英明的决策者、民主的领导者,就要通过加强人文修养来增进人格力量,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文素养事关领导干部的能力。列宁之所以成为一名伟大的革命导师,是因为他知识渊博,仅语言就掌握9种。毛泽东同志之所以有雄才伟略,与他博古通今密切相关。今天,领导干部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大政方针,也必须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作为领导者,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必须在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基础上,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分析得更透,判断得更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用,而这些都需要深厚的人文素养提供精神养料,在工作实践中通过人文素养的提高,增强科学决策能力、精深判断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说服教育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的人文素养,是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是人文知识积累与内化的结果,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培养。
第一,注重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从领导干部自身来说,加强人文知识学习是提升人文素养的最基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是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楷模。在他的中南海故居,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满。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他也带许多书,一有时间就看,真正做到了手不释卷。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领导干部多读优秀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就能不断加强智慧修养、人文关怀和感情倾注。所谓智慧修养,即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的理解与领悟。所谓人文关怀,即胸怀天下,超越“小我”,关心民生,尊重人、关怀人,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谓感情倾注,即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要有忘我的感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些修养,领导干部才不会被一点儿蝇头小利、眼前利益所动摇,不会为名所累、为利所缚、为欲所惑而丢掉做人的原则、突破道德的底线、丧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因此,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优秀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第二,培养爱思考、善思考的良好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还要深思,深思就是边读书边用脑思考,通过大脑的活动,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做书的奴隶。只有博学深思,领导干部的眼界才能更加宽广,谋略才能更加深远,方法才能更加丰富。要密切联系国际国内形势,联系所在单位改革和建设发展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进行思考。一要善于冷静思考。戒浮、戒躁、戒傲,真正做到慎重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避免失误。二要善于理性思考。领导干部不仅要从感性上认识事物,还要从理性上思考问题,注意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好。三要善于战略思考。从战略上谋深、谋远、谋大,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要把书本上的东西变为自己的,把知识变为智慧,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第三,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中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这就告诉我们,提升人文素养不仅要注重学习,还要注重实践,要做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能转化成能力;只有坚持知行统一,才能有效提高人文素养。事实上,高尚的行为是以正确的认知为指导的,如果提高人文素养只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不触及自己的思想,不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或者知而不行、或者知行相悖,那么提高人文素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意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思路、领导人民群众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措施。只有这样,自身人文素养才能不断得以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