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菱鲆养殖全程使用全价配合饵料与冰鲜杂鱼对比试验

2014-07-08佟伟张劲松寇锋石峰张静刘园园

河北渔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杂鱼投饵苗种

佟伟+张劲松+寇锋+石峰+张静+刘园园+王雨霏+李宏坤+宋昊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2.011

大菱鲆俗称多宝鱼,2000年引进葫芦岛市,目前全市养殖总面积近300万m2,年产商品鱼3万t,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8%。该鱼在葫芦岛市已成为一个主推品种。伴随着多宝鱼产业的快速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渔民收入已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试验是在苗种规格、水温、水质、养殖面积及管理措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投喂两种不同饵料,进行养殖效果的对比,目的是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探讨大菱鲆养殖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饵料来完全替代冰鲜杂鱼,并将该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选在兴城市现代渔业园区永康养殖场,该养殖区附近海域无污染源,水质清澈。养殖用水均为同一地下井盐水,水质优良,不含任何沉淀物和污物,水质透明、清澈。大菱鲆为底栖鱼类,光照不宜太强,以500~1 500 lx为宜。该养殖区光线均匀、柔和、不刺眼,感觉舒适,光照节律与自然光相同。水温约在5~19 ℃之间,是比较适合的温度范围。井盐水盐度在25‰~30‰之间,是最适宜的盐度范围。pH值:7.5~8.0之间,是最佳的。采用纳米增氧技术,溶解氧大于6 mg/L。

试验用养殖系统:本次试验是在同一个养殖棚中选4个面积均为7 m×7 m的方形水泥池进行,其中试验池两个,分别是一号池(1#)和二号池(2#);对照池两个,分别是三号池(3#)和四号池(4#)。每口鱼池深70 cm,一般注水35~40 cm,都有独立的进排水、供氧系统。进、排水采取池角进水,以利于池水产生旋转,使污物集聚到池中央,从中央排到池外。供氧系统采用纳米管增氧技术,每池使用纳米管5根,每根长6 m,共计30 m,均匀分布于养殖池底。

时间从2010年5月初至2011年5月,共进行365 d。

1.2 饵料品种

本次试验选用的人工配合饵料为山东渔用饲料研究中心生产的“升索牌”全价配合颗粒饵料。其原料组成为:鱼粉、虾粉、豆粕、小麦粉、维生素(A、D3、E、K3、B12、C等)、磷酸二氢钙、氯化钴、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硫酸亚铁等。饵料成分含量:粗蛋白质≥48%、粗脂肪≥8%、粗纤维≤6%、粗灰分≤17%、钙≤5%、总磷≥1.2%、水分≤12%、赖氨酸≥2.0%。另一种为本地独有的冰冻钢条鱼(玉筋鱼)作为饵料。

1.3 苗种选择、运输及投放

此次试验的苗种是2010年2月2日购于山东省烟台瑞华苗种繁育场,苗种平均体重4.8 g,体长5.5 cm以上。体形完整,规格整齐,苗种体表鲜亮、光滑,活动能力强,无炎症和寄生虫。运输时使用尼龙袋充氧方法装运。苗种放养时池里的温差控制在1~2 ℃范围内,盐度差在5‰以内。前期都投喂全价饵料,待苗种长到平均每尾120 g时,即2010年5月初开始进行对比试验,初始每池放养1 200尾。

1.4 日常管理

1.4.1 饵料的投喂 投喂时坚持“五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位、定时、定人。在苗种初期采用少量多次的投饵原则,配合饵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1%~2%,鲜杂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1.5%~3%。具体的投饵量还要根据水温及鱼摄食情况来确定,一般控制在饱食量的80%~90%,不宜有残饵。不同生长阶段日投喂次数,见表1。

表1 大菱鲆不同生长阶段日投喂次数

单尾重量/g 投喂次数/d

初期 4~6

100 3~4

300 2~3

500 2

500以上 1~2

1.4.2 水质管理 每天抽样检测养殖用水的温度、溶解氧、盐度、pH、硫化物含量、氨氮浓度等,并注意观察水质的变化。大菱鲆养殖水质调节主要通过调节水的交换量来控制,一般换水量保持在2~3个循环/d,具体还要根据养殖密度、水温及水循环量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每次投饵完毕,及时清污。为保证池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养鱼池定期倒池。

1.4.3 巡池 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池,观察鱼摄食、活动及水温、充氧等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4.4 养殖记录 每天详细记录池内大菱鲆的活动情况、实际投喂量及体重,根据记录,统计各池的成鱼出塘时的实际总投喂量及总重量,数据如表2。

表2 成鱼出塘时的实际总投饵量及总重量

池名 1# 2# 3# 4#

总投饵

量/kg 915.26 991.54 3 515.58 3 808.55

总重

量/kg 1 008.18 1 094.03 1 127.83 1 298.91

1.5 病害防治

大菱鲆疾病的防治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本次试验的两组试验池和对照池大菱鲆的发病情况不尽相同,对照池鱼的肠炎等鱼病发病率要高于试验池,主要是由于冰鲜杂鱼易携带病原造成的。采取的措施是,冰鲜杂鱼在喂食前要清洗干净并做消毒处理;对肠炎疾病,一般投喂大蒜素等药饵进行防治。

2 试验结果

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得到不同饵料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饵料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

初始平均

尾重/g 试验末平均

尾重/g 生长速度/

g•d-1

人工配合饵料 120 973.25 2.34

冰鲜杂鱼 120 1 189.58 2.93

试验结果指标数据对照,见表4。

表4 试验结果

指标名称 试验组 对照组

投饵量/kg 1 906.8 7 324.13

总重量/kg 2 102.21 2 426.74

饵料系数 1.05 3.4

饵料价格/元•kg-1 9.20 7.00

成活率/% 90 85

鱼饵料成本/元•kg-1 9.66 23.80

3 讨论与分析

3.1 生长速度分析

试验表明,投喂冰鲜杂鱼的大菱鲆生长速度快于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价配合饵料中蛋白质尤其是可消化吸收的动物蛋白相对较小,特别是劣质饵料更少。第二、鲜杂鱼所含的蛋白质均为动物蛋白,而且组成动物蛋白的必需氨基酸较丰富,可消化吸收利用率高。第三、冰鲜杂鱼中还可能含有某种促生长的不可知因子。由于生长速度的原因,养殖户一直以来都习惯采用冰鲜杂鱼饲养大菱鲆。

3.2 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试验组和对照组其它费用大致相同,单就饵料成本计算出了两组的经济指标,对比如表5(成鱼价格按2011年大菱鲆平均价格60元/kg计算)。

表5 试验组和对照组饵料成本的经济指标对比

试验组 对照组

总产值/元 126 132.60 145 604.40

饵料费用/元 10 090.56 51 272.41

利润/元 116 042.04 94 331.99

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使用人工配合饵料养殖大菱鲆,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都明显降低,经济效益大大高于投喂冰鲜杂鱼。

3.3 社会效益分析

随着鱼类养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进程的不断提高,以冰鲜小杂鱼为饵料的养殖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大菱鲆人工配合饵料的研制与开发,不仅能满足养殖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能带动饵料产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

3.4 两种饵料优缺点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使用全价配合饵料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成本优势。随着冰鲜鱼资源的减少,冰鲜鱼的价格也越来越高,而全价配合饵料的价格波动不大,成本优势也越来越明显。第二、产品优势。全价配合饵料可以制成不同粒径的适口饵料,也容易配制药饵和添加其它添加剂。第三、发展优势。具有营养全面、利用率高等优点,最主要的是来源有保证、方便运输和贮藏,可以进行鱼类集约化养殖。

(收稿日期:2013-11-21)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2.011

大菱鲆俗称多宝鱼,2000年引进葫芦岛市,目前全市养殖总面积近300万m2,年产商品鱼3万t,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8%。该鱼在葫芦岛市已成为一个主推品种。伴随着多宝鱼产业的快速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渔民收入已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试验是在苗种规格、水温、水质、养殖面积及管理措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投喂两种不同饵料,进行养殖效果的对比,目的是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探讨大菱鲆养殖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饵料来完全替代冰鲜杂鱼,并将该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选在兴城市现代渔业园区永康养殖场,该养殖区附近海域无污染源,水质清澈。养殖用水均为同一地下井盐水,水质优良,不含任何沉淀物和污物,水质透明、清澈。大菱鲆为底栖鱼类,光照不宜太强,以500~1 500 lx为宜。该养殖区光线均匀、柔和、不刺眼,感觉舒适,光照节律与自然光相同。水温约在5~19 ℃之间,是比较适合的温度范围。井盐水盐度在25‰~30‰之间,是最适宜的盐度范围。pH值:7.5~8.0之间,是最佳的。采用纳米增氧技术,溶解氧大于6 mg/L。

试验用养殖系统:本次试验是在同一个养殖棚中选4个面积均为7 m×7 m的方形水泥池进行,其中试验池两个,分别是一号池(1#)和二号池(2#);对照池两个,分别是三号池(3#)和四号池(4#)。每口鱼池深70 cm,一般注水35~40 cm,都有独立的进排水、供氧系统。进、排水采取池角进水,以利于池水产生旋转,使污物集聚到池中央,从中央排到池外。供氧系统采用纳米管增氧技术,每池使用纳米管5根,每根长6 m,共计30 m,均匀分布于养殖池底。

时间从2010年5月初至2011年5月,共进行365 d。

1.2 饵料品种

本次试验选用的人工配合饵料为山东渔用饲料研究中心生产的“升索牌”全价配合颗粒饵料。其原料组成为:鱼粉、虾粉、豆粕、小麦粉、维生素(A、D3、E、K3、B12、C等)、磷酸二氢钙、氯化钴、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硫酸亚铁等。饵料成分含量:粗蛋白质≥48%、粗脂肪≥8%、粗纤维≤6%、粗灰分≤17%、钙≤5%、总磷≥1.2%、水分≤12%、赖氨酸≥2.0%。另一种为本地独有的冰冻钢条鱼(玉筋鱼)作为饵料。

1.3 苗种选择、运输及投放

此次试验的苗种是2010年2月2日购于山东省烟台瑞华苗种繁育场,苗种平均体重4.8 g,体长5.5 cm以上。体形完整,规格整齐,苗种体表鲜亮、光滑,活动能力强,无炎症和寄生虫。运输时使用尼龙袋充氧方法装运。苗种放养时池里的温差控制在1~2 ℃范围内,盐度差在5‰以内。前期都投喂全价饵料,待苗种长到平均每尾120 g时,即2010年5月初开始进行对比试验,初始每池放养1 200尾。

1.4 日常管理

1.4.1 饵料的投喂 投喂时坚持“五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位、定时、定人。在苗种初期采用少量多次的投饵原则,配合饵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1%~2%,鲜杂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1.5%~3%。具体的投饵量还要根据水温及鱼摄食情况来确定,一般控制在饱食量的80%~90%,不宜有残饵。不同生长阶段日投喂次数,见表1。

表1 大菱鲆不同生长阶段日投喂次数

单尾重量/g 投喂次数/d

初期 4~6

100 3~4

300 2~3

500 2

500以上 1~2

1.4.2 水质管理 每天抽样检测养殖用水的温度、溶解氧、盐度、pH、硫化物含量、氨氮浓度等,并注意观察水质的变化。大菱鲆养殖水质调节主要通过调节水的交换量来控制,一般换水量保持在2~3个循环/d,具体还要根据养殖密度、水温及水循环量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每次投饵完毕,及时清污。为保证池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养鱼池定期倒池。

1.4.3 巡池 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池,观察鱼摄食、活动及水温、充氧等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4.4 养殖记录 每天详细记录池内大菱鲆的活动情况、实际投喂量及体重,根据记录,统计各池的成鱼出塘时的实际总投喂量及总重量,数据如表2。

表2 成鱼出塘时的实际总投饵量及总重量

池名 1# 2# 3# 4#

总投饵

量/kg 915.26 991.54 3 515.58 3 808.55

总重

量/kg 1 008.18 1 094.03 1 127.83 1 298.91

1.5 病害防治

大菱鲆疾病的防治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本次试验的两组试验池和对照池大菱鲆的发病情况不尽相同,对照池鱼的肠炎等鱼病发病率要高于试验池,主要是由于冰鲜杂鱼易携带病原造成的。采取的措施是,冰鲜杂鱼在喂食前要清洗干净并做消毒处理;对肠炎疾病,一般投喂大蒜素等药饵进行防治。

2 试验结果

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得到不同饵料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饵料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

初始平均

尾重/g 试验末平均

尾重/g 生长速度/

g•d-1

人工配合饵料 120 973.25 2.34

冰鲜杂鱼 120 1 189.58 2.93

试验结果指标数据对照,见表4。

表4 试验结果

指标名称 试验组 对照组

投饵量/kg 1 906.8 7 324.13

总重量/kg 2 102.21 2 426.74

饵料系数 1.05 3.4

饵料价格/元•kg-1 9.20 7.00

成活率/% 90 85

鱼饵料成本/元•kg-1 9.66 23.80

3 讨论与分析

3.1 生长速度分析

试验表明,投喂冰鲜杂鱼的大菱鲆生长速度快于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价配合饵料中蛋白质尤其是可消化吸收的动物蛋白相对较小,特别是劣质饵料更少。第二、鲜杂鱼所含的蛋白质均为动物蛋白,而且组成动物蛋白的必需氨基酸较丰富,可消化吸收利用率高。第三、冰鲜杂鱼中还可能含有某种促生长的不可知因子。由于生长速度的原因,养殖户一直以来都习惯采用冰鲜杂鱼饲养大菱鲆。

3.2 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试验组和对照组其它费用大致相同,单就饵料成本计算出了两组的经济指标,对比如表5(成鱼价格按2011年大菱鲆平均价格60元/kg计算)。

表5 试验组和对照组饵料成本的经济指标对比

试验组 对照组

总产值/元 126 132.60 145 604.40

饵料费用/元 10 090.56 51 272.41

利润/元 116 042.04 94 331.99

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使用人工配合饵料养殖大菱鲆,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都明显降低,经济效益大大高于投喂冰鲜杂鱼。

3.3 社会效益分析

随着鱼类养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进程的不断提高,以冰鲜小杂鱼为饵料的养殖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大菱鲆人工配合饵料的研制与开发,不仅能满足养殖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能带动饵料产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

3.4 两种饵料优缺点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使用全价配合饵料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成本优势。随着冰鲜鱼资源的减少,冰鲜鱼的价格也越来越高,而全价配合饵料的价格波动不大,成本优势也越来越明显。第二、产品优势。全价配合饵料可以制成不同粒径的适口饵料,也容易配制药饵和添加其它添加剂。第三、发展优势。具有营养全面、利用率高等优点,最主要的是来源有保证、方便运输和贮藏,可以进行鱼类集约化养殖。

(收稿日期:2013-11-21)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2.011

大菱鲆俗称多宝鱼,2000年引进葫芦岛市,目前全市养殖总面积近300万m2,年产商品鱼3万t,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8%。该鱼在葫芦岛市已成为一个主推品种。伴随着多宝鱼产业的快速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渔民收入已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试验是在苗种规格、水温、水质、养殖面积及管理措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投喂两种不同饵料,进行养殖效果的对比,目的是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探讨大菱鲆养殖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饵料来完全替代冰鲜杂鱼,并将该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选在兴城市现代渔业园区永康养殖场,该养殖区附近海域无污染源,水质清澈。养殖用水均为同一地下井盐水,水质优良,不含任何沉淀物和污物,水质透明、清澈。大菱鲆为底栖鱼类,光照不宜太强,以500~1 500 lx为宜。该养殖区光线均匀、柔和、不刺眼,感觉舒适,光照节律与自然光相同。水温约在5~19 ℃之间,是比较适合的温度范围。井盐水盐度在25‰~30‰之间,是最适宜的盐度范围。pH值:7.5~8.0之间,是最佳的。采用纳米增氧技术,溶解氧大于6 mg/L。

试验用养殖系统:本次试验是在同一个养殖棚中选4个面积均为7 m×7 m的方形水泥池进行,其中试验池两个,分别是一号池(1#)和二号池(2#);对照池两个,分别是三号池(3#)和四号池(4#)。每口鱼池深70 cm,一般注水35~40 cm,都有独立的进排水、供氧系统。进、排水采取池角进水,以利于池水产生旋转,使污物集聚到池中央,从中央排到池外。供氧系统采用纳米管增氧技术,每池使用纳米管5根,每根长6 m,共计30 m,均匀分布于养殖池底。

时间从2010年5月初至2011年5月,共进行365 d。

1.2 饵料品种

本次试验选用的人工配合饵料为山东渔用饲料研究中心生产的“升索牌”全价配合颗粒饵料。其原料组成为:鱼粉、虾粉、豆粕、小麦粉、维生素(A、D3、E、K3、B12、C等)、磷酸二氢钙、氯化钴、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硫酸亚铁等。饵料成分含量:粗蛋白质≥48%、粗脂肪≥8%、粗纤维≤6%、粗灰分≤17%、钙≤5%、总磷≥1.2%、水分≤12%、赖氨酸≥2.0%。另一种为本地独有的冰冻钢条鱼(玉筋鱼)作为饵料。

1.3 苗种选择、运输及投放

此次试验的苗种是2010年2月2日购于山东省烟台瑞华苗种繁育场,苗种平均体重4.8 g,体长5.5 cm以上。体形完整,规格整齐,苗种体表鲜亮、光滑,活动能力强,无炎症和寄生虫。运输时使用尼龙袋充氧方法装运。苗种放养时池里的温差控制在1~2 ℃范围内,盐度差在5‰以内。前期都投喂全价饵料,待苗种长到平均每尾120 g时,即2010年5月初开始进行对比试验,初始每池放养1 200尾。

1.4 日常管理

1.4.1 饵料的投喂 投喂时坚持“五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位、定时、定人。在苗种初期采用少量多次的投饵原则,配合饵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1%~2%,鲜杂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1.5%~3%。具体的投饵量还要根据水温及鱼摄食情况来确定,一般控制在饱食量的80%~90%,不宜有残饵。不同生长阶段日投喂次数,见表1。

表1 大菱鲆不同生长阶段日投喂次数

单尾重量/g 投喂次数/d

初期 4~6

100 3~4

300 2~3

500 2

500以上 1~2

1.4.2 水质管理 每天抽样检测养殖用水的温度、溶解氧、盐度、pH、硫化物含量、氨氮浓度等,并注意观察水质的变化。大菱鲆养殖水质调节主要通过调节水的交换量来控制,一般换水量保持在2~3个循环/d,具体还要根据养殖密度、水温及水循环量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每次投饵完毕,及时清污。为保证池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养鱼池定期倒池。

1.4.3 巡池 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池,观察鱼摄食、活动及水温、充氧等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4.4 养殖记录 每天详细记录池内大菱鲆的活动情况、实际投喂量及体重,根据记录,统计各池的成鱼出塘时的实际总投喂量及总重量,数据如表2。

表2 成鱼出塘时的实际总投饵量及总重量

池名 1# 2# 3# 4#

总投饵

量/kg 915.26 991.54 3 515.58 3 808.55

总重

量/kg 1 008.18 1 094.03 1 127.83 1 298.91

1.5 病害防治

大菱鲆疾病的防治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本次试验的两组试验池和对照池大菱鲆的发病情况不尽相同,对照池鱼的肠炎等鱼病发病率要高于试验池,主要是由于冰鲜杂鱼易携带病原造成的。采取的措施是,冰鲜杂鱼在喂食前要清洗干净并做消毒处理;对肠炎疾病,一般投喂大蒜素等药饵进行防治。

2 试验结果

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得到不同饵料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饵料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

初始平均

尾重/g 试验末平均

尾重/g 生长速度/

g•d-1

人工配合饵料 120 973.25 2.34

冰鲜杂鱼 120 1 189.58 2.93

试验结果指标数据对照,见表4。

表4 试验结果

指标名称 试验组 对照组

投饵量/kg 1 906.8 7 324.13

总重量/kg 2 102.21 2 426.74

饵料系数 1.05 3.4

饵料价格/元•kg-1 9.20 7.00

成活率/% 90 85

鱼饵料成本/元•kg-1 9.66 23.80

3 讨论与分析

3.1 生长速度分析

试验表明,投喂冰鲜杂鱼的大菱鲆生长速度快于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价配合饵料中蛋白质尤其是可消化吸收的动物蛋白相对较小,特别是劣质饵料更少。第二、鲜杂鱼所含的蛋白质均为动物蛋白,而且组成动物蛋白的必需氨基酸较丰富,可消化吸收利用率高。第三、冰鲜杂鱼中还可能含有某种促生长的不可知因子。由于生长速度的原因,养殖户一直以来都习惯采用冰鲜杂鱼饲养大菱鲆。

3.2 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试验组和对照组其它费用大致相同,单就饵料成本计算出了两组的经济指标,对比如表5(成鱼价格按2011年大菱鲆平均价格60元/kg计算)。

表5 试验组和对照组饵料成本的经济指标对比

试验组 对照组

总产值/元 126 132.60 145 604.40

饵料费用/元 10 090.56 51 272.41

利润/元 116 042.04 94 331.99

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使用人工配合饵料养殖大菱鲆,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都明显降低,经济效益大大高于投喂冰鲜杂鱼。

3.3 社会效益分析

随着鱼类养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进程的不断提高,以冰鲜小杂鱼为饵料的养殖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大菱鲆人工配合饵料的研制与开发,不仅能满足养殖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能带动饵料产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

3.4 两种饵料优缺点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使用全价配合饵料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成本优势。随着冰鲜鱼资源的减少,冰鲜鱼的价格也越来越高,而全价配合饵料的价格波动不大,成本优势也越来越明显。第二、产品优势。全价配合饵料可以制成不同粒径的适口饵料,也容易配制药饵和添加其它添加剂。第三、发展优势。具有营养全面、利用率高等优点,最主要的是来源有保证、方便运输和贮藏,可以进行鱼类集约化养殖。

(收稿日期:2013-11-21)

猜你喜欢

杂鱼投饵苗种
情系野生小杂鱼
这类水域适合夜钓
江苏:全面推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
杂鱼小吃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钓到餐桌上的快乐
观赏鱼喂食须知
河北省农业厅督导检查沿海三市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工作
宁夏银川市成为西北最大水产苗种集散中心 等
高效养鱼投饵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