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皇岛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分析与防控措施

2014-07-08陆凯坤

河北渔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贝类病种饵料

陆凯坤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2.007

自从“十•五”之后,我国对渔业政策与渔业结构进行了与时俱进的相关调整,全国各地的水产养殖行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秦皇岛水产养殖行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仅数量较以前取得很大提高,质量与品种更是发展显著。而伴随秦皇岛水产养殖行业的突飞猛进,其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其集约化程度日渐增强,而伴随当前日益恶化的水产大环境,就给水产养殖提出来更大挑战,因为在当前大环境下,水生物疫病难以避免,而规模愈大,自然愈发难以控制。因而如何控制当前水产养殖病害是很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秦皇岛水产养殖病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病害类型、流行特点与致病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控措施,为秦皇岛之后的水产养殖工作做一理论依据,而此研究对其之后的病害防治工作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秦皇岛水产养殖业流行病害类型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秦皇岛水产养殖行业的10个养殖场,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病害情况,详情如下。

1.1 水产养殖鱼类

对于海水养殖鱼类来说,发病的类型主要有大黄鱼鱼苗中常见的刺激隐核虫病、细菌性溃疡等,比目鱼中常见的牙鲆红底板病、黑体病等。这些病种给秦皇岛水产海水养殖行业带来不小的损失。而就淡水养殖鱼类来说,本次研究发现容易感染的细菌病种主要有号称“三病”之一的赤皮病,号称“三病”之二的烂鳃病,号称“三病”之三的肠炎病,链球菌病在秦皇岛淡水鱼类中发病率也较高,而且致死率高达60%。另外,还有一部分鱼类伴随有鲀异钩虫、小瓜虫病、环虫病等寄生虫病,以及一些环境因素伴发的鱼类疾病,这些疾病影响了秦皇岛水产养殖的发展。

1.2 水产养殖甲壳类

就甲壳类来说,发病的类型主要是“对虾”伴随的红体病与白斑综合症,“梭子蟹”伴随的水霉病与烂鳃病,另外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确的疾病也让一部分甲壳类水产动物致死,给秦皇岛水产行业带来很大损失。

1.3 水产养殖贝类

就贝类来说,目前秦皇岛养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工厂化的方式,另外一种是海上吊养的方式。就贝类病害类型来说,一部分是孢子虫病,这种病在贝类发病时,致使它们活力变弱,渐渐失去附着的能力,最后致死,另一部分则死因不明。贝类病害的发病高峰集中于每年的6-8月份这个高温阶段。

1.4 水产养殖爬行类

就爬行类来说,发病的类型主要是“鳖”类伴随的腐皮病与鳃腺炎病。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其发病率也保持一致趋势,但是死亡率最高的月份却是在4-5月,这可能与鳖类在这些月份刚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抵抗力还相对较弱有关。

2 秦皇岛水产养殖业流行病害特点

2.1 发病周期长

本次研究发现,从1月到12月,病害发生情况从未间断,即使在水温较低的第一季度与第四季度,也有一些霉菌病、寄生虫病伴随,可见,发病周期持续时间不短。

2.2 汛期发病率较高

本次研究发现,与其他时间相比,汛期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率相对较高,这可能有以下原因:雨后将一些地表杂质冲入养殖池,致使一些病菌生长迅速;另外,高温天气容易引起水质变坏而导致养殖动物发病。

2.3 发病面大,死亡率升高

本次研究发现,与往年相比,病害发生率与致死率都有所升高,且病害类型较为广泛,可能与近年来养殖规模不断增大与水产环境不能及时保护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协调有关。

2.4 病情防控工作越来越难

本研究发现,目前秦皇岛水产养殖业病害已经由以往的单一型向综合病型过渡,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新的不明原因的致死现象频频发生,而在水产养殖规模日趋扩大的情况下,病情的防控工作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3 秦皇岛水产养殖业致病因素分析

3.1 苗种病害检验检疫力度不够

目前来说,秦皇岛水产养殖行业的很多鱼类、贝类的种苗来源于外地,而当前针对苗种病害检验检疫力度还有欠缺,很多必要的检疫程序还不能全面进行,致使一些可能存在于种苗身上的病害没有及时检疫出来,进而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出现,而本来在养殖地的一些水产动物并未有病害,在外来种类携带的病害传播下,病害疫病也难以避免,于是致使病害面进一步扩大。

3.2 养殖环境逐渐变坏

就这方面原因,秦皇岛水产养殖行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目前养殖环境存在很多人为的污染,水源遭到破坏,致使水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积累病原菌,当病原菌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得不到及时控制的时候,就会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第二,就目前来说,由于水产养殖业规模的不断加大,喂养饵料的次数与数量也就相应增大,但这个次数和数量若控制不好,就会引起不够或者过剩,当饵料不够的时候,养殖动物会因饥饿致使抵抗力下降而致病,而当饵料过剩的时候,也有很大弊端,会因残饵过多而积累最终变质引起水质变坏,若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病原菌就会慢慢增多,而当养殖水中病原菌积累超标时,就将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现象的发生。

3.3 喂养饵料处理措施有待加强

伴随着秦皇岛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场采用工厂化养殖技术,越来越多的养殖场选择人工配合颗粒饵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病害发生率有了非常显著的降低。但是,不可否认,仍然有一部分养殖场还在继续使用活杂鱼作为饵料对水产养殖动物进行喂养,如果这些饵料处理程度不够,而携带病菌,就有可能将水产养殖场加以污染,引起场地的病害。与此同时,投喂活鱼饵料会增加养殖场的密度,致使水质极容易富营养化,给病菌提供了传播的好场地,进而在水循环的时候也会污染其他地方。

3.4 防治措施不力

目前秦皇岛很多水产养殖场缺少预防意识,对待养殖环境不能按时做好消毒及防菌、防病工作,而预防工作没做好,若病害传播起来,就将难以掌控病害局势。另外,当前还有一些病种诸如小瓜虫、鲀异钩虫等缺少对症治疗的药物,当发生这些病种的时候,诸多水产养殖场都仅仅采用隔离这些病种的水产养殖动物,而难以对这些病种进行根除。

4 秦皇岛水产养殖业防控措施

首先,从源头上做起,多进行种苗疫情监测控制的重要性宣传,让养殖户明白此工作的重要性,从合格的单位购入种苗,并采用相关技术对其做好防疫处理。同时将对病害的监测工作提上日程,并将检疫程序规范化,从而实现有章可循。

第二,养殖技术人员要多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与指导,提高他们对病害的应对能力。让养殖户明白预防的重要性,从而做好水质处理、饵料选择与数量质量控制、合理管理等防治工作。

第三,配备相关的监测仪器,若发现水产养殖动物患病,应该及时采取积极措施防治或者隔离,将病害降低到最低,进而避免更大的损失。

(收稿日期:2013-11-28)

猜你喜欢

贝类病种饵料
香饵
“长”出来的珍宝
湖南省:按病种收付费新增胃息肉等54个病种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用饵之道贵在“善变”
“新病种”等十五则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看病花钱,心里“有数”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