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蜀南竹海景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防治对策
2014-07-07罗永忠
罗永忠
[摘要]蜀南竹海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境内,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427种不同竹类为观赏景观。近年来受局部特大暴雨影响,以景区为中心的范围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由最初的地表土石溜滑,进而转化为坡体深层滑坡,导致景区公路路基被毁、景区内房屋墙体、地面开裂, 2012年7月21日~22日,特大暴雨导致景区东大门近200米环山公路被毁,景区内3处路基被掏空1/3~2/3,景区内西面青云长廊与蜀南宾馆之间山体滑坡,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所幸无人员伤亡。
[关键词]蜀南竹海景区 特大暴雨 浅表滑塌 土体滑坡 截排水沟 抗滑桩(墙)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302-1
1“2012年7月21日”暴雨形成多处滑坡
1.1暴雨特征
时隔两年后的7月21日19时至22日19时,据监测统计,四川宜宾境内长江支流长宁河流域内的江安县、长宁县、珙县等地普降暴雨,雨量分别达到177.4mm、165.5mm和117.5mm,最大降雨量达226.4mm[2]。7月22日,长宁河下游多处被洪水淹没,长宁县城多处被洪水围困。当日,四川省宜宾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1.2局部山体滑坡导致道路阻断或路面悬空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在蜀南竹海景区东大门往大井镇方向400m处(大井村境内),一段近200m的环山公路,整个道路滑坡,总方量超过50万m3,车辆行人均无法通行。滑坡致使该段道路全部断裂,在滑坡最严重的东大门处,可以看到景区内的沥青道路上好几处路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和路外侧的滑塌。据当地村民讲述,大雨过后发生滑坡时,开始是山上不断有泥土滑落下来,随后路面就开始出现裂痕,再后来整个路基大面积滑坡,过后几小时都还有零星的泥土石块从山上滑落下来。当地政府紧急启动一级预案,迅速撤离危险区内居民,并拉起警戒线,竖起告示牌,所幸滑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蜀南竹海景区东大门被迫关闭。竹海景区内长宁、江安两县近4000群众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东大门附近村民进出均必须从竹海西大门绕行长宁竹海镇,最远需绕行约40公里。
同时,蜀南竹海景区内因暴雨出现3处路基部分滑坡。景区内3处塌方点均是约三分之一的路基由于滑坡基本被掏空,只有三分之二的路面可以通行。此次山体滑坡面积约1.6×104m2(约240亩),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000万元。
1.3景区内1处滑坡
最为典型就是景区内7.21公路滑坡[3]。蜀南竹海景区内7.21公路滑坡位于长宁县万岭镇,景区内西面青云长廊与蜀南宾馆之间,前缘高程676m,后缘高程710m,相对高差34m。坡度为12°-18°。滑坡平面呈近似矩形,纵向长175m,横向宽192m,滑体厚度3~8m,滑坡体积约17.5×104m3,主滑方向185°,属浅层中型推移式顺层土质滑坡。
滑坡后缘和中前部为景区内环山公路,围绕公路两侧为12户当地村民房屋。滑坡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后缘3户居民房屋墙体拉裂、屋内地面开裂,裂缝长2-10米,宽2-4 cm,及中后部公路下挫拉裂,裂缝长10-60m,宽约20-40cm,可见深10-60cm,下错5-20cm,裂缝走向与坡向垂直,且呈多级下挫,贯通性较好。滑坡中前部公路内侧5户居民房屋墙体开裂、屋内地面鼓涨开裂,裂缝长2.5-8m,宽0.5-2cm。
1.4景区滑坡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由于蜀南竹海景区植被茂盛,常态下坡体水土保持较好,早期的残坡积土与多年树叶腐烂后形成松散土体,降雨和地表汇水易于下渗形成饱和土体。早期景区公路修建,局部地段是半挖半填形成的路基,因开挖坡体,一方面导致内侧坡体失稳;另一方面,因填方导致外侧填方体和老土界面形成地下水富集带。
1.5截排水和抗滑桩(墙)综合治理
随着地质灾害的逐年加重,原来靠单一用机清除滑落下来的土石已经不能适应地质灾害的彻底根治。2012年7月景区发生多处滑坡后,对阻断公路段重新规划新线路或作修复设计,对3处路面外悬路段,景区管委会已立马组织人员进行块石砌体圬工填充悬空段,给路面以衬砌。对景区内7.21公路滑坡,采用滑坡中后部和前缘公路内侧抗滑支档,以抗滑桩为治理工程主体,滑坡后缘和中部分别作截排水工程,排到东侧冲沟里。
2结论及建议
2.1结论
①蜀南竹海景区地处川南中低山区,坡体上陡下缓,竹子等植被茂盛,坡体主要为崩(残)坡积棕红色含块石粉质粘土,地表汇水面积大,这就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早期的景区开发,虽注重环境的保护,但景区道路的建设,势必局部为斜坡的开挖及对斜坡的回填加载,或多或少地人为改变了局部斜坡应力环境,坡体截排水系统不尽完善,这也是近年景区道路变形破坏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③早期每年汛期景区的斜坡松散土体在雨水的侵蚀作用下,呈浅表部的滑塌堆积于环山公路上,各级公路均作为山坡土体堆积的场所,每到这时,景区管委会采取用挖掘机清除道路上的土石,并疏通堵塞排水沟,在当时基本上可满足治理滑坡灾害的需要,只是每年汛期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应对自然发生的地质灾害。
④随着表层覆盖层的逐步侵蚀,地质灾害愈向深部发展,由原坡体松散土石的滑落到基覆界面以上土石的滑移,公路填方路堤的变形等愈来愈大。
⑤鉴于日趋发展严重的地质灾害,其防治措施也由原机械清除滑坡的土石方,逐步发展为用抗滑挡墙、抗滑桩等圬工砌体、钢筋混凝土等对滑坡地段加固,才能彻底根治滑坡灾害,确保游人和景区的安全。
2.2建议
①由近几年灾害愈演愈烈的状况,首先应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如公路、宾馆、景点边坡的安全评估,全面评价景区的地表截排水系统,如桥、涵的功能与作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要做进一步勘查工作,同时做好监测预警,成立景区管委会地质环境观测站,给站上工作人员普及地质灾害知识,对于能发灾的地段设置远程红外线监测视屏,其数据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管委会下总调度室,遇到险情,及时通过景区电视台发布公告。
②加大对景区内滑坡治理的投入,设立专项治理基金,不分年度,分批对可能发生滑动的坡体及早进行维护和治理。在滑坡后缘,可通过疏通桥涵洞、截排水等,维护挡墙、堡坎等治理工程,做到防患于未然,可大大地节约治理成本,以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 长宁县志编写委员会. 长宁县年鉴[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
[2] 光明网. 全国主要暴雨受灾省份伤亡及损失统计[EB/OL].(2012.7)[2013.8] http://roll.sohu.com/20120726/n349094148.shtml.
[3] 张燕. 蜀南竹海景区公路7.21滑坡勘查报告[R]. 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