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铅山县东坑铅锌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4-07-07罗贤贵
罗贤贵
[摘要]通过对矿床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多方面分析,阐述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为矿床的找矿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P613[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101-1
1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夏亚板块与下杨子亚板块碰撞拼接带—武夷山隆起带。武夷山隆起带北段之冷水坑—梨子坑近东西向中生代陆相火山盆地的中部,地处江西铅山县的篁碧—徐家厂中心式火山盆地的东部。区内主要为鹅湖岭组(J3e)。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由于东坑矿区以前没有做过大比例尺的地质资料,根据1:20万的区调资料,东坑矿区出露的地层只有鹅湖岭组(J3e)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岩、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及含砾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等。
在东坑矿区北部的庙家区段出露鹅湖岭组的岩性主要为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其岩性特征主要为:岩石呈肉红色,凝灰熔岩结构,块状构造。火山碎屑物主要为凝灰,大小在0.2~2mm之间,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晶屑等,长石以钾长石居多,板柱状,表面泥化浑浊不清,高岭土化较强,解理发育;斜长石比钾长石少,相对新鲜一些,但局部有绢云母化。熔岩基质呈隐微晶结构,由钾长石和石英晶粒镶嵌而成,粒径0.01~0.1mm,其间可见较多的黑云母微晶,鳞片状。
2.2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最为发育。桐木关—漠口断裂为区内的主干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其两侧次一级的北东东向、北西向、北东或北北东向断裂带较发育。断裂产于鹅湖岭组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岩、流纹质凝灰熔岩中,表现为强硅化、绿泥石化多金属矿化破碎带。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倾角66°~84°。长约千余米,宽3.50~20米,断裂面呈缓波状,具斜列擦痕,接触带具构造角砾岩、挤压透镜体等组成。有大量绿泥石脉、碳酸盐微脉充填,具较强的磁黄铁矿化、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铜矿化。
东坑矿区的断裂构造体系主要是在桐木关—漠口北东、北北东向的主干断裂控制下,发育了两个较为完备的火山口环形构造体系。在东坑矿区的火山口环形构造体系中,沿众山沟配套发育较多的“放射状”的断裂构造。这些与火山机构相配套的构造体系对东坑矿区的成矿作用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2.3岩浆岩
东坑矿区的南部主要是(多斑)细微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其岩性特征为:岩石呈多斑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超过50%,主要为长石,有绢云母化蚀变,基质呈细微粒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碱性长石、斜长石和石英,次为黑云母。斑晶含量较多,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组成。碱性长石主要为条纹长石,呈板状,半自形,主晶为钾长石,客晶为钠长石。钠长石呈细小的条纹,沿解理或双晶方向有定向排列的现象,有的定向不明显;钾长石可见卡氏双晶,有弱的粘土化现象,表面略显浑浊。斜长石呈板柱状,有环带构造,通常中央部分具较强的绢云母化,边缘残余的部分可见聚片双晶,双晶纹细密,属酸性斜长石。斑晶大小为1×2~4×6mm不等。
基质呈细微粒结构,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长石成分与斑晶中的长石基本一致,半自形,柱状、粒状,大小为0.2~1mm不等。石英为它形,粒状,粒径为0.05~0.3mm。黑云母,绿~棕色,多色性强,完全解理发育,叶片状,片径0.1~0.4mm。有的具绿泥石化,析出铁质物,此外见微量的榍石、锆石、电气石等副矿物,自形晶,微粒,<0.05mm。
3矿化体地质特征
区内西侧的大龙坑附近的沟中见有铅锌矿滚石,矿石围岩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具较强蚀变,有绿帘石化;矿化主要为铅锌矿化、黄铁矿化。铅锌矿石主要呈脉状、浸染状分布。
区内东侧发现明显铅锌矿化脉的断裂破碎带四条。这四条矿脉有些呈平行或近似平行关系,破碎带宽1~6m。破碎带产状15-85°<66-85°,其铅锌矿化较强,品位较高Pb:1.35~11.5%,Zn:0.44~13.8%。Cu:0.15%。
区内苗家附近水沟见铅锌矿化体出露,一种是石英脉型,一种是蚀变岩型,同时伴有莹石。围岩主要为晶屑凝灰熔岩。铅锌矿化脉宽3m,矿脉产状:330°<78°。由于该矿脉氧化较严重,经过多个部位采样化学分析,其品位Pb:0.1~1.22%,Zn:0.68~1.52%。水沟附近见多条2~10cm的含铅锌铜矿石英脉
4找矿标志
东坑矿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分布广、规模大 ,且次火山岩或浅—超浅成斑岩发育,对本区成矿十分有利 ,构成了具有特色的东坑铅锌多金属成矿区。
区内成矿元素以铜、铅、锌、银为特点,形成了北武夷地区特有的多金属矿组合。矿化类型较多、复杂,以多成因叠加改造矿化类型,即广义的层控型矿床型,和火山-次火山岩性矿床最有找矿意义的,矽卡岩型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江西省赣东北地质大队《江西省铅山县东坑铜多金属矿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