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黑格其尔铅锌矿成矿条件分析
2014-07-07孙立军李俊
孙立军 李俊
[摘要]根据内蒙黑格其尔铅锌矿矿床的产出、充填方式,矿石结构、构造特点,矿物及元素共生组合、典型蚀变,综合区域地质条件认为该矿床成因系由于火山喷发时火山热液携带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富集在火山碎屑岩中,后期的岩浆活动进一步淬取了火山碎屑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含矿热液,含矿热液经过搬运,沉淀而形成金属硫化物矿。确定其铅锌矿床类型为中温热液脉状铅锌矿床。
[关键词]铅锌矿 成矿条件 中温热液脉状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89-1
1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上地层、构造、侵入岩都很发育。区域上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为二连-贺根山深大断裂和大兴安岭主脊断裂带。区域上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频繁而剧烈,早期以侵入活动为主,在中晚侏罗世伴随有强烈的岩浆喷发。早期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西坡,岩性以二长花岗岩、花岗岩为主,侵入到中下侏罗统地层,围岩具混染和角岩化。对区内多金属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是形成矿体的主要热源。
2矿区地质概况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第三系五叉沟组及第四系。
矿区内可见北东向断裂F2、近南北向断裂F3、F4、F5;近东西断裂F7、F8;北西向断裂F6、F9。
勘查区内侵入岩为燕山期中粒二长花岗斑岩(ηγπ53),该岩体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勘查区的北部及东南部,呈岩基产出,与本区铅锌多金属矿的形成有关。中粒二长花岗斑岩,灰褐色-灰紫色-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微斜长石、条纹长石及石英,少量黑云母,斑晶主要为微斜长石、条纹长石及石英,含量约35%左右,石英颗粒呈圆粒状。该岩体侵入到上侏罗统玛尼吐组和白音高老组地层中,接触带有同化混染现象,使白音高老组地层发生不同程度的角岩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并见有硅质细脉分布。
在控矿构造破碎带中,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岩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萤石化。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区内铅锌矿体赋存于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安山质凝灰岩中,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其产出严格受地层与构造控制,近北东向展布,形态多呈脉状、网脉状。矿体顶底板围岩均为安山质凝灰岩,与围岩界线呈渐变关系。主要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矿石类型为块状硫化物型。
3.2矿石结构和构造
3.2.1矿石结构
矿石结构为主要有半自形-它形晶粒结构、压碎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织结构及少量自形晶粒状结构等。
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矿石中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呈半自形和形态不规则的它形粒状。
交代残余结构:闪锌矿被方铅交代呈孤岛、港湾状、具明显的溶蚀边,黄铁矿也被方铅矿、黄铜矿交代形成此结构。
压碎结构:由于成矿作用是在构造长期活动下的产物,通常表现为早期形成黄铁矿受构造应力作用而被压碎呈不规则状,铅锌充填在压碎的黄铁矿裂隙中。
3.2.2矿石构造
矿石的构造主要有浸染状及细脉浸染状、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
浸染状构造:为矿石主要构造类型,金属硫化物和铅锌矿物多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
块状构造:方铅矿、闪锌矿呈不规则块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比较常见。
条带状构造:金属硫化物呈条带状分布于硅化蚀变岩中,与石英呈现同期生成特点。
3.3矿体围岩
矿体上、下盘围岩均为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上安山质凝灰岩,近矿围岩蚀变较强烈,颜色为浅灰-深灰色,表现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及高岭土化,受构造的影响局部出现片理状,矿体与围岩界线呈渐变关系,总体走向与地层基本一致。
4结论
经分析认为该矿床成因系由于燕山期火山喷发时火山热液携带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富集在火山碎屑岩中,后期的岩浆活动进一步淬取了火山碎屑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含矿热液,含矿热液经过搬运,沉淀而形成金属硫化物矿。硫来源于火山作用,以H2S形式在火山喷发时遇到氧化环境,使其转换并与金属元素化合而形成金属硫化物。矿体赋存于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安山质凝灰岩中。根据矿床的产出、充填方式,矿石结构、构造特点,矿物及元素共生组合、典型蚀变,确定铅锌矿床类型为中温热液脉状铅锌矿床。
参考文献
[1]内蒙古地质队,内蒙古地质概论[M]. 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地质局科技情报室,1982.
[2]宋云辉、万阈、王军年,新疆蒙马拉铅锌矿成矿条件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2.
[3]翟裕生、姚书振、蔡克勤,矿床学[M]. 地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