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题为抓手解读文本

2014-07-07黄主勤

考试周刊 2014年39期
关键词:拜师莫泊桑蜡烛

黄主勤

文题是课文的灵魂,具有高度的指向性,或介绍了文章的主人公,或体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是课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可以从题目知其内蕴,窥其意趣。由此可见,从课题入手是解读文本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下面我以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文章为例,谈谈见解。

一、品味课题类型

这册书的课题可粗略地分为下面的几种类型:

1.用地点作题目的有:《记金华的双龙洞》、《烟台的海》。

2.用人物作为课题的有:《天游峰的扫路人》。

3.用相关联的人或物作为题目的有:《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孔子游春》。

4.用植物作为题目的有《广玉兰》、《夹竹桃》。

5.用景物、景观作为题目的有:《三亚落日》。

6.用说明的事物作为题目的有《海洋——21世纪的希望》。

7.以事件作为题目的有:《螳螂捕蝉》、《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莫泊桑拜师》、《夜晚的实验》、《三打白骨精》。

教师指导学生弄清题目的类型,有助于他们了解课文,有助于他们对同类型题目的课文进行比较学习。

二、捕捉文题词眼

这就是将课题分解成几个词或字,通过对字、词的逐个理解达到理解课题、领悟课文的学习目的。如《三打白骨精》,就是把它分解成“三”、“打”、“白骨精”这三个词加以理解,“白骨精”是妖精的名字,“三”是数字,“打”是棒打的意思。通过这几个词的逐一理解,课题的意思是:三次棒打白骨精。这是一种既简单又好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更容易指导学生使用,也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学生经常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前预习。首先是因为它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课题意思,如《莫泊桑拜师》,“莫泊桑”是人名,“拜师”即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学习。这种课题的意思是:莫泊桑向别人请教,拜人为师。理解了题目这一层意思再看课文,对课文的学习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次比较实用,学生对课题怎样分解容易完成,每个字、词的理解相对来讲要简单一些,实在有难度的可以采用查找工具书等方法予以帮助。

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迅速地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准确地把握学习重点,层层突破。《读书要有选择》是一篇略读课文,其中一个学习目标是:了解可以选择的读物类型并学会选择读物。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而引入课题。将课题和课文主要内容进行直接对话,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攻读。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清楚地透视学习内容,再明了“自己应该读哪几种类型的书,以后应该怎样选择读物”,从而直入学习重点。这种在课题中提炼重点字词加以分析、指导理解的方法,更深入浅出,直截了当。

《夜晚的实验》一文生动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如何运用课题提问,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呢?我让学生朗读课题,在想象朗读中感悟课题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问。学生纷纷举手读课题:“夜晚的实验——谁在夜晚做的实验”、“夜晚的实验——为什么要在夜晚做实验”、“夜晚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

三、把握文章重点

一些文题或暗示文章的写作重点,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可通过理解文题理清层次,明确文章重点。《学会合作》、《广玉兰》、《夹竹桃》这类题目的写作重点较明确,只需提醒,学生就会明白。《明天,我们毕业》课题明白如话,但是情感悠长,特别是一个逗号,值得品味。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逗号去掉,或把课题改为“我们明天毕业”进行对比,学生都能体会到这个逗号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与对“明天”的向往。而有的比较含蓄、隐晦,只是文章的线索,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辨析、思考理解。如《半截蜡烛》,我在解题时,只是说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使学生产生疑惑。然后我让学生找出母子三人各自想到的保护半截蜡烛的办法。很快,学生找到母子三人想到的办法:伯诺德夫人“点燃煤灯,吹熄蜡烛,暂缓危机”;杰克“搬柴生火,借机端烛,被喝止”;杰奎琳“危急关头,上楼睡觉,端走蜡烛,最终化险为夷”。“半截蜡烛”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重点是通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面对敌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和勇敢及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四、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根据题目,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会运用什么写作顺序,会先取哪些地方作为详写,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阅读课文,进行对比学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作者写作的思路和顺序。例如在教学《学会合作》的时候,看过课题就明白文章估计是围绕“合作”写的——合作的重要意义、怎样才能卓有成效的合作,进而明了合作的真谛。又如《莫泊桑拜师》就是围绕莫泊桑拜师的起因、拜师的经过、拜师的结果来写的。理清文章的思路,再读文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有的文章仅靠划分层次并不能理清思路。由于文本内容复杂,头绪众多,仅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能抓住复杂内容有机结合的内在机理和症结,因此,有必要在分析内容层次的基础上,捕捉串联复杂内容的“线索”。通常所讲的“线索”有这样几种:(1)以中心事件为线索;(2)以感情为线索;就如《明天,我们毕业》就以“眷恋”为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就如《半截蜡烛》就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4)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五、揣摩文章写法

文题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思想,提高朗读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有了课文作参照,学生面对具体的文题的审题、选材、构思、布局、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都会触发写作灵感,得到直接感受,很好地发挥课文对作者文教学的范例作用。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效果显著。主要方法有:(1)仿写。学了某一篇课文,设计一个相似的题目,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如教完《广玉兰》,写《荷花》;讲完《学会合作》,练写《学会感恩》。(2)迁移。迁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渗透、运用而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可将课文题目略作变化,成为作文题目。如讲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换一个地点写昆山的亭林公园。因写作对象不同,学生模仿时必然进行必要的创作变化,从而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不改变题目原文的意思,将课文体裁改变,进行改写、扩写,可以由读到写的迁移。教了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要求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成记叙文。《如梦令》描写“我”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要改写成记叙文,必须展开想象,从而达到训练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目的。

“题”的本义是“额头”,而“目”是眼睛。把文章的题目比为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道出了题目对课文的重要意义。因此,从解读课题入手研读文本,可收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之功效,值得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拜师莫泊桑蜡烛
拜师
浇不灭的蜡烛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湍河之畔拜师记
湍河之畔拜师记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