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4-07-07庄永辉

考试周刊 2014年39期
关键词:习惯技能文章

庄永辉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学习、汲取知识、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是人类认识事物、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能力。阅读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分析的能力。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中学生(特别是中职生)不爱自读文章,读不懂报纸杂志,普通话不过关,连看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书籍都十分吃力,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语文阅读费时费力,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还包括对阅读的构成规律缺乏整体把握,阅读训练目标不清。例如,有的教师认为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懂得了基本的语言规则就有了阅读能力,因此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字词解释、句式句义分析过于琐碎;有的把一般阅读活动和阅读训练混为一谈,忽视阅读基本功能的训练;有的受考试升学率的影响,认为考什么教什么最保险,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编制练习题上,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致使学生高分低能。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消除阅读训练中的盲目性,注重分析构成阅读能力的因素,并科学地制定训练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道德、审美、理想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根本因素。

读懂文章,就是从形式到内容地掌握文章思想内容、领悟作品情感色彩,鉴别是非、美丑、正误。如:教学《挖荠菜》时,对母亲那种对荠菜的特殊感情不能理解,对她今天还让孩子挖荠菜吃的做法,学生很不以为然。这反映了学生对今天幸福生活得之不易缺乏感性认识,没有树立艰苦奋斗的观点,影响了对课文思想含义的理解。鲁迅曾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以因读者而不同。”(《鲁迅全集》)第七卷,《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莫泊桑的《项链》,不同的学生读后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对路瓦裁夫人的虚荣心感到厌恶,持批评态度;有的对她追求物质享受感到同情。原因在于他们有不同的苦乐观,对人生价值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是否有正确的道德观、健康的审美感决定了阅读中能否正确地理解。在阅读训练中,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和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是由阅读教学规律决定的,而且是由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决定的。阅读教学是学校教育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分目标必须贯彻总目标、总方针。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进行道德观、审美感和革命理想教育是必要的,必须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含义,从中受到教育,并在阅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鉴别,以便吸取精华、扬弃糟粕,受到思想启迪。

二、情感、意志品质是构成阅读能力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心理过程分析,学生阅读能力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结果,在阅读训练中,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阅读要求预习思考,初读时了解全文的基本脉络,初步感知文章的特点。然后在教师的设疑问难下细读、讨论,如果自己的理解与集体的议论、教师的总结或不定期有关的资料的分析相吻合,便会产生快感;如果有了矛盾,就有解决疑点的愿望,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进一步深入阅读、讨论,在紧张的思维活动中力求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一阅读过程包含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情感、意志活动起着促进作用,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阅读目的,引起有意注意。其次,在深入阅读中,进一步集中注意力,深入钻研。事实上,缺乏稳定、持久的阅读兴趣和坚强、顽强的阅读意志,是不能完成阅读任务的,也实现不了目标。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注重调动学生情感、意志活动,在严格的训练下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效发展阅读能力。

三、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操作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基本智力因素。

阅读活动是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要从事阅读活动,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字词贮备。没有记忆力就不可能积累词汇,原有的生活经验不可能留下印象,阅读不能顺利进行。理解中心就要从印的或写的文字中提取信息,通过联想活动和头脑中贮存的知识和沟通进行再造想象,对文字的含义和文章的内容获得感性认识,然后进行逻辑思维加工,使认识由感性向理性飞跃,掌握文章主旨;这一阅读理解过程又是语言操作过程,是把看到的外在的词、句、段改造成自己的内训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认识。因此,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思维力、语言操作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基本智力因素。没有这些心智活动的参与,阅读活动不能展开,加强这些智力技能训练,就以强化阅读效果。如,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先目视、口育,接受文字所传递的信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把外部语言在头脑中加工转换成内部语言,获得体验,在吟诵中头脑就能栩栩如生地再现日出的江花、春来的江水的美景。读者仿佛飞入诗情画意之中与诗人一起漫步江边,沉浸在旭日笼罩下的翻卷着浪花的江水中,从那天水一色、通体火红的意境感受江南风景的“壮丽”,又和作者迎着春风观赏那清澈明亮、澄净如蓝的江水,它“绿”得那么深邃柔和,从中感受到江南春光的“秀丽”,使没有到过江南的人也能通过阅读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认识到江南风景好,好在阳刚美和阴柔美的和谐统一,激起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四、知识、技能、习惯是构成阅读能力的基本因素。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技能”指操作的技术,以行动方法的形式为人们掌握。“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中形成的,运用知识加工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阅读能力是在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运用技能,自能读书的本领。知识和技能是构成阅读能力的基本因素。

与形成阅读能力有关的知识有两类。第一类是书面语言知识和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性知识(—般指阅读规则)。这类知识是从事阅读的最基本条件。第二类是与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紧密相关的自然知识、科技知识、历史知识、社会常识、文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基础知识及文艺批评的基础知识。这类知识关系到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技能是运用知识从事阅读活动的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各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又分为两类,一是运用字、词、句、句群、段、篇、章等知识的阅读方法。如运用句子结构知识找主词、主干的方法;运用句群组合规律的知识找中心句的方法;运用段的知识理解结构的方法;运用各种文体知识阅读不同类型文章的方法,等等。二是指一般的阅读方法。如查工具书、参考资料的方法;精读方法;速读浏览方法;整理汇编资料的方法,等等。掌握了这类阅读方法就具有了基本阅读功力。第二类是基本智力技能。如,运用记忆方法积累材料;运用联想、比较的方法提出问题,等等。掌握这类方法可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在实践中熟练技巧,养成习惯,才算形成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独立阅读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没有边读边思的习惯,读时囫囵吞枣,将一无所获,阅读就没有意义,没有整体阅读的习惯,阅读就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得到的只是零碎分散的印象。没有条分缕析的习惯,就抓不住文章的要点。没有摘录整理资料的习惯,就不会积累,知识就不能增长。要注重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知”只是训练的起点,“行”才是目的,要在严格的阅读训练中运用知识,熟练技能,养成习惯。

总之,构成阅读能力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智力因素由阅读知识、阅读技能和基本智力技能构成,是构成阅读能力的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由道德观、审美感和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意志等心理品质构成,是发展阅读能力的动力。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阅读训练的最终目的。这三个方面,各种因素各有特点,各有发展规律和训练途径。但在阅读能力结构中,它们又密切相关,互相促进。阅读能力的形成是这些因素互相融合、综合发展协调前进的结果。因此,要使阅读训练行之有效,就必须发挥各因素的力量,不能突出一点不顾其他,要从整体发展高度制定训练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惯技能文章
高级技能
上课好习惯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放屁文章
好习惯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