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的特征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2014-07-07安舒怡

学理论·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微信

安舒怡

摘 要:人类进入了“微时代”,“微信”具有如下特征:信息发布简短化;信息渠道多样化,信息发布快捷化,交互功能强大化,信息平台平民化,信息传播时尚化。同时,“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平台、管理门槛、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教育原则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密切关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新现象,对于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时代;微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268-03

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微空间”的不断拓展,微博、微信等各类“微软件”应运而生,使人类进入了“微时代”。2013年6月25日,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卷)蓝皮书发布,提出了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十个趋势,其中提到“第一,网民总数会超过6亿。第二,微信用户将呈爆发式增长。”[1]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如何正确认识“微信”,如何正确发挥移动互联网中“微信”的作用,如何面对“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加强对“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的研究和良性引导,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信”的特征分析

在“微时代”的各种媒体中“微博”和“微信”是最受大学生群体喜爱的两种交流媒介。“微信”是一款与腾讯QQ相类似的即时通讯软件,是由腾讯公司开发推出,能够支持图片、语音、视频以及文字传输等多种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和亲人、好友进行类似彩信和短信等方式的联系,与以往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相比,“微信”具有如下特征:

1.信息发布简短化

“微信”中传输的信息文本有字数限制,每条信息一般均不得超过140字,用户在意思表达明确的前提下需精简字数,这一限制条件有效提高交流速度,使得交流的范围变广,这也是公共领域所要求的表达清晰和交流充分的大前提。

“微时代”中信息网络是软件基础,移动设备是硬件基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类移动设备均成微型化发展趋势,无论是设备外形还是屏幕均逐渐微型化。因此,传统传输内容与移动设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信息精简化势在必行,大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更倾向于迷你信息。

移动设备微型化发展趋势使得其流动性增强,用户在传播、接收信息的地点、时间上有更多的选择,也就导致“碎片化”现象的产生。无聊、闲散时间段成为“微信”信息传播的高峰期。

2.信息渠道多样化

“微信”可以通过特定的手机客户端、移动网络等方式,随时随地随心地登陆“微信”账号发布、接收各类简短信息。

“微信”中用户信息发布更加倾向于生活,其发布内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微信”平台可侧面了解用户性格甚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微信”主体多样、论题复杂且无核心,其交流平台侧重于人性化以及多元化。“微信”软件中的部分功能充分弥补了现代社会中“时间碎片化”,因为“微信”软件所发布的内容就是碎片化的即时信息。更完美的“群组”功能可以容纳几十人进行同时聊天,这样用户可以对相同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及多方面的交流。

3.信息发布快捷化

“微信”具有极强的整合性和实时性即其信息传播的“瞬时化”。它的信息传播方式快捷方便,它具有十分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微信”能够整合各类媒体工具,实时地发布和评论信息。它的“朋友圈”功能可以及时的更新状态,发表个人的感受和对时下热点新闻进行讨论。而其软件中特有的“摇一摇”功能只需客户轻摇手机就能实现交友、即时通讯和语音信息的传播,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

通过“微信”零时差的信息发布,师生、同窗、朋友之间的交流畅然无阻,这比博客而言优势更明显。然而,“微信”零时差信息发布并没有设立相应的环节加以监督和管理,用户发布的绝大部分信息均可以在信息网络中流通,这就导致“微信”平台中存在信息冗杂、垃圾信息的现象。为加快“微信”信息流通,及时剔除垃圾信息,“零难度”操作以及“零时差”信息发布发挥作用。

4.交互功能强大化

“微信”的信息交互功能十分强大,它缩短了大学生群体之间、大学生群体与社会之间的交流空间范围。它的“关注”交互性与群组交互性都能在瞬间形成海量的信息接收和反馈,这也使当今移动网络具备了更快速的汇集网络舆论力量和网络舆论影响力的重要能力。

5.信息平台平民化

“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其服务对象为普通大众,唯一的门槛就在于移动设备这一硬件条件。因此,无论贫富、地域、身份、年龄、性别、民族,均可以在“微信”中享受平等的平台。“微信”交流平台中,任何公民均可以平等发言,任何公民的言论均会受到网民的检验,权威将不再放置高台,名人将重新定义。只有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认可的言论才是切实有效的权威。“微信”平台的平民化特征满足了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也为“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6.信息传播时尚化

“亲”这一淘宝体悄然在网络走红,不过当前网络最时尚的问候语还当属“你微信了吗?”根据腾讯公司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微信”用户已经过亿,成为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的佼佼者。相比较于“微信”而言,相类似的即时通讯工具早已在市场中出现,米聊、KIKI等起步均早于“微信”,但影响力相差甚远。中国移动公司为挽救短息市场,推出飞聊应用,中国联通相应的推出沃友应用,但效果均不佳。尽管中国移动、联通以及电信均做出努力,但实际效果均为“微信”服务的管道工。甚至有专家学者预测,传统短信服务将在2015年退出市场。“微信”的崛起伴随着传统短信市场的没落,这对于“微信”的发展孰好孰坏,不得而知。

“微信很潮”是事实,甚至有许多用户在贴吧上发布关于“微信”使用的心得以及感受。这一现象的出现体现出当代人在高新技术之下生活更加方便。对于社会中尚未接触以及使用尚不熟练的用户而言,“out”这样的调侃必不可少。对于“微信”的猛然崛起,专家学者加以研究分析,发现“微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关系链及其关系链中的相关产品。“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其与QQ、QQ邮箱等相互关联,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之快、受影响程度之深,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之一。青年人将“微时代”背景下的各种移动网络工具作为自己追求潮流、彰显个性和抒发内心感情的重要途径。当“微信”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一些时下蔓延网络的非主流思想文化和“三俗”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受到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微信”逐渐成为能够影响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就使得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勇敢的接受“微时代”背景下“微信”软件及各类移动网络平台带来的强势挑战。

1.“微空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平台提出了挑战

“微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载体,由于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必须借助一定的平台来进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微信”作为自媒体技术的又一新生力量从出现到被认知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微信”又融合了传统的通讯手段以及互联网的双重能力使得其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备受追捧。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一种挑战,对此应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忧患意识和适用更新的工作载体来开展工作,建立新平台才能更加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

2.“微软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门槛提出了挑战

在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可对各类信息进行过滤和管理,在我们管理范围内尽可能使其传播的信息是正面、健康、积极向上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如今的移动网络几乎蔓延整个大学生群体,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再具有信息管理的优势,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的虚拟社区接触各种信息,我们甚至不再真正了解大学生们在想什么或需要什么,更不知该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信”的实时对讲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亲友视频及聊天,“微信”的“群聊”功能也成为高校学生组织和兴趣社团召开网络会议和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这使我们进入了管理盲区和教育盲点。为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更多、更及时的信息渠道和更高的网络技术素养。

3.“微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提出了挑战

党团课的教育、树立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来进行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感染教育等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这些方法的可控性十分强,也比较容易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然而,“微时代”背景下,“微信”的使用使得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方法更加简单便捷,这就导致各类信息,包括不良信息等内容很容易脱离主流渠道。

移动网络信息的部分内容与当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所传达的信息不同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必然会引起大学生的困惑和迷茫。监管部门很难对虚拟社区进行完全监控,这使得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可控性。面对传统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利用好“微信”软件和移动网络平台,探索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4.“微视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提出了挑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绝对空间之中,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得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处于单一的环境。在“微视角”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绝对空间被打破,教育时间、地点更多的呈现琐碎化、即时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紧密。在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接受、消化过程中,教育客体受到教育主体、环境以及中介的多方影响,从而实现持久连续性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包容性。教育客体无论处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宏观环境抑或是微观环境中,其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效果均会因教育者主动性的增强而增强。为保证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通过设立开放式课堂的方式,实现社会舆论的扩大,给予沟通主体足够的空间培养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5.“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原则提出了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环境、人文、时事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们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为基础,不断创新大学生的教育载体和形式。相比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创新和发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当前高校中的现状加以了解,针对不同高校、不同年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地域学生的思想状况加以调查,掌握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当掌握的信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出创新性教育载体,并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实效。

“微信”的出现挑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原则,它只通过网络文字、画面、语音传递信息,这使高校的思想政教育工作者更难去把握大学生的实践行为,使其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沟通,虽然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但并不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行为状态。不能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及时监控和调整。大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更难被教育者把握,大学生能否对事情进行理性批判,并将其中合理的道德需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求让人堪忧。

面对“微时代”的来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积极的对策:提高“校园网络”管理团队的技术和素质;实现师生近距离接触、“面对面”和“心贴心”的沟通;网络引导和课堂教育相结合,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等。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信息交流渠道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2013年6月,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8.5%,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2],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问题和挑战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研究、参与网络领域的新技术、新问题、新现象,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使自身更具有时代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预测2013新媒体发展十大趋势[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2013-06/25/content_

29221239.htm,(2013-6-25).

[2]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

//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

717_40664.htm,(2013-7-17).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_118164235.htm,(2013-11-15).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微信
微信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