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红豆杉资源初步调查

2014-07-07王西峰解振锋张奇奇麻应太段文东车小强李春宁

陕西林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红豆杉样方保护区

王西峰,解振锋,张奇奇,麻应太,段文东,车小强,李春宁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安710100)

红豆杉(Taxusmairei),又名紫杉、赤柏松,常绿乔木或灌木,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属浅根植物,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植物,国家I级珍贵保护树种。红豆杉在全世界共有11个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寒温带及热带、亚热带高山地区。我国分布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西藏红豆杉5个种(4种1变种)。分布于西南、东北、华中、华南及华东地区。

秦岭地区分布的野生红豆杉为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Cheng et L.K),俗称美丽红豆杉、红榧、紫杉,为红豆杉属植物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南岭山脉山区及河南、陕西(秦岭)、甘肃、台湾等省的山地或溪谷。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特征种,常与其它阔叶树、竹类以及针叶树混生。分布海拔为800~1 600 m,在广东阳山、乳源、连县海拔400~500 m的山地也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研究发现红豆杉树皮与叶中含有的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是广谱、低毒、高效的抗癌新药,它能与微管蛋白结合,并且能促进其聚合,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抗白血病、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的作用,被医学界公认为是人类近二十年来抗癌药物的最大发现,药用价值非常高,为此,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现存资源已很少,处于濒危状态,1992年中国林业部将其列为I级珍贵保护树种。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秦岭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地处柞水、宁陕、长安三县(区)交界处,地理坐标为108°47″~109°03″E,33°47″~33°55″N。 是 以 秦 岭 羚 牛 (Budorcastaxicolor bedfordi)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6 418 hm2。牛背梁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统计,区内有种子植物113科525属1 268种,脊椎动物24目78科204属305种。其中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种(第一批),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28种。

牛背梁保护区是红豆杉在秦岭地区主要的分布区域之一。曾经在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广泛分布。多年来,由于对红豆杉生境破坏、非法采集和过度利用,红豆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致使红豆杉数量稀少、资源匮乏。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曾先后于1996和2010年进行过两次大型的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并就红豆杉的种类与分布情况做过简要阐述。结果显示,牛背梁保护区现存的红豆杉资源数量稀少,且主要生长在保护区边缘地带,海拔较低,距离周边社区居民区较近,极易遭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与破坏,急需加强红豆杉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最大限度保护其野生种质资源。2012年4月~12月,对区内红豆杉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期为红豆杉资源的保护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范围为牛背梁保护区辖区以内,以海拔1 800 m以下为重点调查区域。

在前期基础资料收集工作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药农、背工,以及老猎人等,掌握红豆杉在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分布历史与大致分布范围。

外业调查中,采用全境踏查的方法收集各类数据。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当发现红豆杉时,利用GPS对其定位。并以红豆杉植株为中心布设一个10 m×10 m的正方形样方,详细记录样方内红豆杉的数量、生境类型、生长状况以及人为干扰等因子。外业调查中共设立调查样方9个。

内业工作中,通过对野外收集的各类数据的归纳整理,以及对红豆杉生长现状、生境因子、人为干扰因素等的综合分析,制定牛背梁保护区红豆杉资源保护管理对策与建议。

2 调查结果

2.1 红豆杉的数量

通过野外调查统计,在牛背梁保护区总计发现红豆杉9处12株,其中在大东沟、吃水沟、陈家沟等7处共发现红豆杉7株,均为单株生长。只有在西沟辖和石砭峪正河发现了2处多株生长的情况,其中,在西沟峡1号样方中发现了3株红豆杉,为最多。在石砭峪正河的2号样方中发现了2株红豆杉。红豆杉在牛背梁保护区多以单株散生的点状分布,没有多株(3株)聚生现象或成林分布。

表1 区内红豆杉数量统计表

2.2 红豆杉的分布

从红豆杉在牛背梁保护区内的垂直分布情况来看,红豆杉垂直分布在1 230~1 480 m的范围内(表1)。其中,以西沟峡1号样方的分布为最低,海拔为1 230 m,以大甘沟2号样方的分布为最高,海拔为1 480 m,垂直跨度为250 m。从总体情况来看,而以海拔1 230~1 258 m的分布更为集中,垂直跨度仅为28 m。

从东西水平分布情况来看,分布则较为广泛。从保护区西部的陈家沟到东部的大东沟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大甘沟和西沟峡等地。而在保护区大东沟地以东和陈家沟地以西地区尚未发现红豆杉的分布。

从南北分布情况看,红豆杉在保护区秦岭南坡的分布明显多于北坡,75%的红豆杉分布在南坡,北坡仅占25%,而且仅限于石砭峪正河海拔1 385 m两处仅3株。

2.3 生长状况

红豆杉的平均高度为5 m,树高均未超过10 m。其中,最高为9 m(表1),分布在陈家沟,最低为0.15 m的幼树,分布在石砭峪正河。

红豆杉的平均胸径为16.4 cm,胸径最粗24 cm(表1),最小为7 cm。

红豆杉的最大平均树冠为5.5 m。其中,以大甘沟的冠幅最大,5.5 m(表1),石砭峪正河冠幅最小,平均冠幅2 m。

调查中,均未见森林病虫害对红豆杉植株的危害情况。人为活动对牛背梁保护区红豆杉生长和繁衍的影响也比较小,只是在大甘沟与吃水沟发现了非针对性的人为破坏红豆杉的现象,而且破坏仅限于对红豆杉枝条的砍折,属无目的的随意行为。除此之外,再未见人为破坏的现象。另外,调查中也未发现野生动物,以及家畜对红豆杉的破坏现象。

2.4 红豆杉对生境的选择

从调查结果来看,红豆杉多生长于针阔混交林中,优势树种以华山松和栎类为主。郁闭度在0.2~0.4之间,平均为0.3。红豆杉的伴生树种多以铁匠树、猫儿刺、鹅耳枥等树种,林下灌木较为稀疏,有少量的卫矛、胡枝子等。

红豆杉多生长在沟道两侧的坡面上,未见生长于沟道河床上的红豆杉。从坡位、坡度、坡向等情况来看,红豆杉多生长在沟道两侧坡面下坡位的东坡和东南坡向的坡面上,有部分长在悬崖峭壁上。坡度多在35左右。

红豆杉多生长在土层较薄、质地较硬的土壤上或砾石或岩石缝隙中。土壤种类为褐土,有机质含量为2%~5%,较为贫瘠。土壤含水量较低,处半干旱状态。

红豆杉多生长在距离水源较近的地带,平均距离为50 m。距离河床高度在5~15 m,无季节性积水和水淹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红豆杉主要散生在郁闭度为0.4以下的针阔混交林中,林下灌木稀疏。从地形情况来看,则多生长于东坡或东南坡向的坡面的下坡位或峭壁上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带。

3 管理对策与建议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牛背梁保护区红豆杉资源几乎未受人为破坏,但由于资源数量太少,且多分布于河谷沟道两侧,极端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等对其威胁较大。一旦受到破坏,红豆杉的生物量必将损失殆尽,短期内很难得到恢复。

牛背梁保护区位于秦岭东部,地跨三县(区)的交界处,资源保护管理难度很大。近几年来,保护区周边交通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铁路、高速公路都从保护区贯穿而过,为非法入区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随着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野生红豆杉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加强林政执法力度,依法打击破坏红豆杉资源的违法行为,最大限度的就地保护好现有红豆杉种质资源,为野生资源的壮大、异地引种栽培和人工快速繁殖创造条件;二是不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周边社区群众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认识,以及自觉保护意识;三是定期开展红豆杉资源动态监测工作,适时掌握野生红豆杉资源的消长变化规律;四是大力开展红豆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工培育技术等的科研工作,建立规模化的采穗基地和红豆杉人工培育基地,逐步实现从利用野生资源到利用人工资源的转变。

[1] 吴晓明,葛世魁,温龙友,等.浮梁县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4):37-39.

[2] 张宗勤,杨金祥,罗新谈.陕西省红豆杉与紫杉醇的产业化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11(5):220-221.

[3] 吴彦,刘庆,胡科,等.我国红豆杉资源现状和紫杉醇产业化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11(6):515-520.

[4] 司开创.龙洞沟红豆杉调查初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S1.):171-172.

[5] 雷颖虎,冯宁,张璐.陕西省红豆杉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S1.):164-165.

[6] 郑天水.红豆杉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林业经济,2006,(9):54-57.

[7] 谢恩魁,李龙山,李德全,等.山阳县红豆杉资源及其保护利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3,(2):29-30,87.

猜你喜欢

红豆杉样方保护区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红豆杉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南方红豆杉濒危原因及保育技术
阮明舒的红豆杉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