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2014-07-05傅久梅
傅久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的生平,了解鲁迅和美术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收集分析鲁迅的文字和活动、作品,体会他对中国美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发起新兴木刻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由鲁迅、由课本回到自身,思考我与美术有何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江美术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属于“欣赏·评述”、“综合·实践”两个学习领域。本课旨在提高学生对鲁迅的认识,对版画的认识。鲁迅是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是学生对作家鲁迅的印象单一,使得学生不愿主动去认识和了解鲁迅。如何将更全面更生动的鲁迅传递给学生是本节课备课的难点。第一课时的欣赏评述课将重点放在生动全面的鲁迅上,将鲁迅和美术,我们和美术拧成一股绳一同传达给学生。
三、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鲁迅已经较为陌生,加之去年人教版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的新闻,这时鲁迅的话题重提,让他通过美术在学生们的心中再次浮现。这时,鲁迅可以不只是一个文学家,不只是一个革命家。从美术的角度去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精神,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和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鲁迅的形象入手,从学生所熟悉的文学作品切开口子,走近艺术家的鲁迅。对艺术家的鲁迅认识,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版画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同时也是触发学生去思考我们和美术的联系。
四、教法分析
考虑到学生对鲁迅较为陌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设疑、引导思考、讨论研究、活动探索、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把知识点和自身经历结合起来。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一生和美术密切联系的线索,了解黑白木版画。
难点:探索“我”和美术的关系,养成用美术来表达自我感受的习惯。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学习资料,课件,教具:黑纸、白纸、固体胶
生:预习课文,回顾学过的鲁迅的文章,收集关于鲁迅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鲁迅,看看鲁迅与美术之间有什么关系,还有思考我们和美术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2.活动一:说说鲁迅
教师:在你们的印象中,对鲁迅这两个字并不陌生,鲁迅是怎样的人呢?可以用什么词描述,或说有什么典型的特征?
学生发言,教师给所代表的小组加分。
【文学家、革命家、民族魂、浓眉、胡子、方脸、吸烟、眼神……】
教师总结:画家陈丹青这样描述鲁迅先生,深感贴切:“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长得和他们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卖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呢?
教师:这样的一个人和美术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童年时期的鲁迅便和美术结下深深的缘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回忆起,小时候有位远方叔叔对他介绍“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胸膛长着眼睛的怪物……”对幼时的鲁迅有巨大的诱惑啊!【切换幻灯片,欣赏山海经插图】得到了书的鲁迅不仅看,而且常常临摹,就像书本中知识链接中,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小时常用一种“荆川纸”蒙在书本中的插画上,用笔描画。“书没读进多少,画了到不少。”
童年的鲁迅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自习掌握了基本的美术技能,如书本中所示的明器出图示意图,便是鲁迅长大后做研究所绘制的手绘学习笔记。
3.活动二:我与美术
教师:大家还记得自己最早接触美术作品是什么时候呢?
你对那时的美术经历还有魂牵梦萦的牵挂吗?
学生小组讨论两分钟,派代表讲述自己的经历,教师给相应小组加分
总结:大家与美术原来也有如此深厚的缘分,希望你们也能让童年埋下的美术种子,发芽成长。
4.青年鲁迅与美术
教师:青年时期的鲁迅留学题本,他为了肩负起国家兴亡的责任,决定放弃学医,而是拿起手中的笔,期望骂醒国人。他是我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的作者,有人对他文字语言的评价是:“江南的,刻薄,犀利,又非常懂行……”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两段文字
学生朗读《药》、《补天》片段,众学生感受其语言的魅力并总结特点。
教师总结:鲁迅的文章,不喜欢废话,但是却一定要说清楚。他喜欢用短句和形容词来表达事物的特点与神态。
5.活动三:学鲁迅评珂勒惠支
教师出示:珂勒惠支的《母亲》、《春天来了》、《葬礼》
请大家用鲁迅语言的特点:短句、形容词,来评述如下这几幅作品
学生小组讨论两分钟,发言,教师为相应小组加分。
鲁迅对其评语:浓黑的、悲壮的、伤痛的、无产阶级的。
教师引导:有人知道“无产阶级”是什么意思吗?由此引到鲁迅的革命者的身份:鲁迅不仅自己写文章,同时还介绍国外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回国,展开了“新兴木刻运动”,大家还记得这是美术作品分类中的那种呢?
6.版画的制作与特点
教师播放视频,通过视频介绍版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说一说黑板木刻版画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势长处?(版画的复制性特点;提示为什么要印这么多张)
学生发言,教师为相应小组加分。
总结:其实版画的复制性、黑白效果强烈的特点正好符合了鲁迅的需求,鲁迅想要用刀代笔,用画面一起传达他的思想。具有复制性的版画更是成为鲁迅心中最理想的美术作品形式,号召很多青年画家一起学习创作。endprint
7.版画的艺术特色
教师切换幻灯片,对比鲁迅设计的火鸟和猫头鹰的标志和古代画像砖。请同学们来总结黑白版画的艺术特点。
自由发言,教师为相应小组加分。
教师总结:从封面设计上看,要做到简洁不废话,以形写神,生动形象。
8.作业布置
在对版画艺术特色“简洁、以形写神”的理解基础上,为冯雪峰两首诗设计插图。
作业形式:手撕黑纸在白纸上拼贴,或手撕白纸在黑纸上拼贴。
工具:黑纸、白纸、固体胶。
我的教学反思
在《鲁迅与美术》这课中,考虑小组合作学习而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1.三个任务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①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6人,且对小组成员编号,并实行具体分工。每小组有一位小组长。
②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来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活动任务:将细心的和粗心的,学习好的和差的,敢想的和敢做的学生进行搭配组合。在这些由不同水平层次、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特长的学生组成的小组,在合作中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使每位参与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③为了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感,在活动过程中实行积分制,并考虑到小组成员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调整积分。如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能力较强的学生合作帮助之下能发言表现,则其积分就比由小组长直接发言累计的分数要高。当然根据课程活动适当地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
2.反思并调整
①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对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进行调配是不够的,要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还要注意男女生的比例搭配,保证思维方式及活动能力的多样性。
②教师应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性别和性格,不同的能力和特长,再依据教学需要,精心编排任务。针对像美术课这样教学时间短、实践时间长的学科,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给更多学生机会。
在《鲁迅与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把第一课时设置为欣赏为主、实践为辅的【欣赏·评述】类课程。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回忆鲁迅在我们脑海中是怎样的人,预习鲁迅和美术的关系,思考我们和美术又有什么关系。
课前我去了解了鲁迅的生平经历、鲁迅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他欣赏的美术作品等等。选取了学生们最为熟悉的鲁迅头像,各类版画的图片,进行归类,课上与学生们分享。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讨论和交流为主,设置了三个教学小活动。从最简单的活动一:说一说我们心中的鲁迅。激励学生发言,给足学生信心。也是本课的第一环节——说说鲁迅。进而利用学生不理解鲁迅和美术的关系这一矛盾点来设计教学。引起学生的好奇而不是一味告知。活动二:从鲁迅与美术童年结缘,说一说自己和美术的关系。将鲁迅、美术、我们三者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活动三:用鲁迅式的白话文语言特点去赏析鲁迅欣赏的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由此让学生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了解鲁迅和中国新兴木版画运动的关系。每一个活动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教师经过提问、解答,并结合放幻灯片融入文学、诗歌、音乐等内容,把鲁迅的生平经历、鲁迅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他欣赏的美术作品逐一展示,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了解鲁迅与美术的密切关系以及他对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尤其是新兴木刻运动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兼顾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教学要求。
3.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坚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氛围的构建并且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就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美术教学进入良性循环,让我们的美术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一下几点:
①小组合作学习的欣赏评述课,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既需要同学们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又能够尊重同学们之间的差异性,还要体现大家的创新创造意识。
②要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突出重点,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小组来解决的,只有重点的知识或者问题才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讨论学习。这样既能一直保持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奇性和新鲜感,又能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美术课堂重难点的掌握,真正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率。
③可以用很多种新颖的题材和方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缓解传统课堂的呆板。其次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热情,生动化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显著课堂特征。
④坚持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有利于小组合作精神的培养。其次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他人,能够正确对待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认可和接受别人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达成的基础。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给学生相同的美术功底和水平,而是针对每一个个体有不同的美术观念或者欣赏水平的提高。
(义乌市雪峰中学 浙江金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