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特首掷杯”激起港人公愤

2014-07-05

环球时报 2014-07-05
关键词:特首议会议员

●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 ●本报赴香港特派记者 刘莎 ●李珍 ●本报记者 谷棣“毓民飞杯,特首报警,重案调查”。这不是香港警匪片中的桥段,而是发生在7月3日特区立法会答问大会上的暴力一幕。4日,香港舆论罕见地齐声谴责施暴者、“知法犯法”的立法会议员黄毓民。当激进的黄毓民将手中的玻璃杯大力掷向香港特首梁振英时,香港大杂烩般的游行和“占中”预演带来的喧嚣还未停止,这场“议会暴力”闹剧对香港法治社会的伤害同样不轻。“议会暴力”的闹剧在日本、乌克兰等国时常上演,让这些国家的政治形象大打折扣。香港《星岛日报》4日的社评质疑:“谁在践踏议会尊严?”而更多的舆论担心,整个香港如果淹没在一片政治狂热之中,将看不到方向,更看不到未来。“要警惕香港政治泰国化!”“过去立法会议员抛掷的道具无甚杀伤力,今次飞向特首梁振英的物件,却是足以使人头破血流的玻璃杯,这是不能容忍的刑事袭击。”4日,香港媒体齐声谴责立法会议员黄毓民,认为必须依法严惩他的违法暴力恶行。香港舆论认为,特首办公室就掷杯事件报警,警方到现场调查都是合理合法的举动。有港媒援引法律界人士的话说,只要证据充足,就可以以“普通袭击”或“侵害人身罪”定罪黄毓民,可判监禁1年。“议会不容暴力,各派莫各走极端”。香港《经济日报》4日的社评发出这样的呼吁。文章说,立法会议员黄毓民“知法犯法”,其粗暴行径令议会与港人蒙羞,应予严正谴责,而泛民议员3日集体离场亦令人失望。各派议员应平心静气,化解立法会空转僵局。香港《商报》4日社评称:“法治是香港的核心价值,无人可以凌驾法律之上,议员更应守法,岂可容视法律为无物?”绰号“癫狗”的黄毓民3日向特首梁振英投掷玻璃杯后,面对传媒时仍大言不惭,十足一个街头古惑仔。4日晚10时半左右,应警方要求,他抵达中区警署。香港媒体分析说,议会暴力升级不是什么好事,黄毓民曾在台湾念书,见惯了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暴力政治,但香港不是台湾,大部分香港人不会欢迎暴力政治。立法会答问大会每年有三至四次,最初是港英末代港督彭定康为加强行政与立法机关沟通,以及向公众宣传政府政策和施政理念而举行的。但近来答问大会已沦为反对派“博出位”的场所,被港媒形容为“特首的政治陷阱”。2008年10月,黄毓民曾向时任特首曾荫权掷出“第一条香蕉”,此后,议会暴力言行便接连发生。黄毓民去年底还对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说出过“不是向你扔鸡蛋,就是向你扔汽油弹”的恫吓性言论。3日,还有多名泛民议员向梁振英扔纸做的“星星”。《星岛日报》文章说,“这样的暴力行为,不能一句谴责了事,更要追本溯源。”个别议员“博出位”以巩固激进票源,再扩展成不止一人的表演策略,逐渐发展成花样百出,多人参与的模式,最终恶果会导致议会瘫痪。香港民主进程可以透过有秩序运作,逐步完善,让中央放心,让香港有较高程度的民选自治空间,但现在走的却是另一条“以硬碰硬”的路。文章质疑,走这条险路的议员和政党现时的表现,能让港人有信心吗?若实行他们推动的制度或让他们执政,就能解决问题吗?香港《成报》敦促立法会内有暴力倾向的议员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立法会内极少数激进议员的言行让香港“暴力政治”日渐形成。“赫赫有名”的除自诩“癫狗”的黄毓民外,还有绰号“长毛”的梁国雄,他们常以“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大闹立法会,不仅影响立法会运作,还有损香港的国际形象。 香港《明报》4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说:“要警惕香港政治泰国化!”文章劝那些煽动年轻人采取激烈行动的政客收手,如果真为民主理想而奋斗,就请听听中间派沉默大多数的声音,重新检视自己的言行,以文明和道理来说服中间派沉默大多数。香港《新报》社评强调:“不要让暴力政治在香港升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香港问题专家印红标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个别香港议员“劣质化”的行为应受到谴责。过去英国人还讲绅士风度,而中国人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不管代表哪一派,都应“好说好商量”。印红标说,议员要为百姓说话,但不应为个人的政治意愿,而拖延香港政府通过一些措施,影响香港的治理效率。“放下身段”和“释出善意”针对黄毓民掷杯的暴力行为,20多名民主派议员发表特别声明撇清关系。《明报》认为,民主派议员如果再姑息激进行为,将给他们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立法会泛民议员,实际上已经分为民主派和激进派两个阵营,民主派不认同,甚至厌恶激进行径,但是两派关系始终藕断丝连,今次切割,若成为民主派、激进派各走各路的开始,有利营造良性互动议会生态”。针对民主派议员3日高举“真普选、无筛选”标语,高喊口号后集体离场,《明报》表示,“这是特首出席答问会首次遭到议员集体抵制”,“施政受阻,梁振英和政府应放下身段,寻求与民主派沟通”。此外,民主派也要释出善意,表达与政府寻求和解合作之意。香港《南华早报》4日报道,研究显示“七一游行”参与者14万人,低于组织者声称的51万人。不过,香港《明报》文章4日提到,不能轻视“占中”运动的潜在力量。文章认为,“七一游行”警方抬500人已非常吃力,若真有两万人“占中”,一定没法靠抬人的方式把示威者清场。但香港“沉默的大多数”近来也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据香港商业电台报道,青年民建联十多名成员4日在湾仔警察总部外喊口号、拉横幅,支持警方7月1日严正执法,并谴责当日部分游行人士预演“占中”。中华厂商联合会及中华出入口商会的约50名成员4日联同进出口界议员黄定光到警察总部,向警方递交慰问信及献花。警方回应,尊重市民集会权,但面对违法行为,警方会果断执法。香港电台4日报道,发起“七一游行”的民间人权阵线多名成员因涉嫌“阻差办公”被捕。 日本电视台4日评论称,香港这次示威规模不仅大,而且出现暴力倾向。事实上,香港的经济离不开内地,这种游行持续下去,令香港经济界很担忧。日本《产经新闻》3日称,台湾地区今年3月发生的学生占领“立法院”的活动“直接影响了香港的民主活动”。“占中”发起人戴耀廷4日在《信报》撰文,继续向特区政府表达诉求和施加压力。他表示,“在港人耐性慢慢消失前,特区政府必须作出积极及正面的响应,不然只会把香港的管治困局推向更凶险的深渊去”。他呼吁特区政府“在未来的数个月以道理说服港人”。戴耀廷此前则表示,激进派的人数还是很少的,即便温和的民主派受到了一些影响,和平的底线一定会被守住。“香港淹没在政治狂热中” 但激进议员“不讲理”、“毫无耐性”的表现无疑正把“法治香港”推向凶险的深渊。香港《东方日报》4日社评说,无风又起浪,乱世多怪象。一场游行和“占中”预演带来的硝烟还未散尽,立法会紧接着上演了一场行政立法恶斗的闹剧,议会吵吵闹闹,社会纷纷扰扰,整个香港淹没在一片政治狂热之中。香港《新报》4日报道,有商界担心“议会暴力”文化破坏香港形象,损害香港商业环境。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刘展灏认为,近年的议会文化让香港的竞争力大不如前。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认为,议员采用激进手段表达意见,实是经过衡量的,但若有关方式不断延续下去,长远来说是会拖垮许多有关民生的议案。《环球时报》赴港记者采访香港各界人士时,也听到同样的担忧。立法会议员、G2000服饰连锁品牌创始人田北辰说,做生意的人最看重稳定,香港社会政治不稳定,会对来港投资者的信心有很大影响。他表示,现在香港的一些年轻人比较容易受到煽动,很容易走向暴力,政府应该做的是加强和年轻人的沟通,双方都努力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减少分歧。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施荣怀认为:“如果香港继续这样不稳定的局势,过度政治化社会议题,民主派与政府一直对立,冲突矛盾无法解决,先不要说外国来港投资者,很多本地港商都会思考,自己要不要继续待在香港?要不要把业务转移到内地去?”香港民建联主席谭耀宗担心,香港年轻人太容易把抗争、挑战权威当成表达不满的习惯,这样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走向暴力,他们一定要意识到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

猜你喜欢

特首议会议员
李家超宣布参选香港特首
英国议会休会改变历史进程
英议会就是否“硬脱欧”投票表决
英议员离职后照领餐补
供养一位特首的价格
本期导读
韩国议员大打出手
驴?议员?
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