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服务心
2014-07-05梁正陈思琦董奇阳
梁正+陈思琦+董奇阳
携手与挚爱的夫人,孜孜不倦服务社会。慈善心肠、历经岁月、春风化雨。甘作奉献的他,恒有爱人之心,不辞劳苦投身公益。多年坚持下来的,是他一颗炽热的公益之心,谱写着诗一般美丽的服务传奇,温暖了社会,光耀着香江!
【黎时煖先生,香港童军总会宗教諮询委员会主席、太平绅士、BBS、MBE、佛山市和顺德市政府颁授荣誉市民称号、顺德市政府委任政协顾问、珠海市政府颁授金杜鹃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颁授荣誉教授、乐从镇政府委任黎时煖为松柏大学名誉校长、香港童军总会颁授金龙勳章、香港童军总会颁授长期服务奖章等。早年於九龙弥敦道创办四海绸缎商行,引入欧洲名厂高级丝绸衣料,享誉业界,赢得“绸缎大王”之美誉。】
美文叙服务
“扶轮结社,国际称扬。扶轮大道,服务至上。聚英才於百业,树良范於万邦。友谊广结,普及远洋……”黎时煖先生兴致盎然地读起自创的《扶轮颂》,朗朗上口的内容,行云流水;精心斟酌的词句,工整对仗。犹如河川泾流,畅顺婉转。边朗读之餘,黎时煖先生还用心地逐字逐句解释;“……各行各业精英分子集聚在一起,服务工作遍佈万邦,希望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感染别人,我们对社会有付出和服务的义务。友谊广结、普及远洋,指向世界伸出友谊之手、仁义为重……”可谓字字珠玑,句句达意,因为这是他全心全意投入扶轮社工作逾半个世纪的感悟!
自1961年加入国际扶轮社,黎时煖先生常年活跃於九龙西扶轮社的各种服务工作中,每一个动人的经过,都是一个难忘的片段,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触动着他内心深处,激发创作的灵感。因此,他创作了许多如诗如画般美丽的作品,记录自己服务的经历。越是服务,越是快乐,他从未感到厌倦而停下公益的脚步。所以,奉献的歌谣一路飘扬,积攒成一本厚厚的作品集,温暖人群,流芳世间。
在扶轮社中的点点滴滴,令黎时煖先生难以忘怀的可谓数不胜数。因为服务而聚集在一起的社友,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每每有机会认识世界各地的扶轮社之友,品德高尚、无私贡献,都能让自己心灵如沐春风、舒适坦然。以“服务”为基础的友谊交往,是人与人之间至纯至真的情愫。当一众无私的傑出代表相聚一堂,一同尽己所能投身服务、推广扶轮精神,所散发的荣光便是难以形容的耀眼。
不同於很多社团,扶轮社並不是吸引会员前来加入,而是主动邀请公认有服务志愿人士成为会员,能成为其中一员,已是荣耀,但也意味着从此自己需经常提醒自己,要比以前更努力地提供服务。“社会是大家凝聚在一起的群体,所以只有得到大家同心的志愿服务,才能夠长久维持。所以身处其中,人不能只讲获得,还有付出的义务,扶轮社的宗旨,也来源於此。”早年参加国际扶轮社时,黎时煖先生就对团体服务至上的理念大加讚许。他多次强调,人不应该只讲自己能从社会拿到什麽好处,那並不能说明个人能力的高低;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是以自己付出多少服务为衡量。
1963年,黎时煖先生获选九龙西区扶轮社社长,便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工作,首先他针对油麻地避风塘水上居民医疗欠佳的情况,慷慨解囊,並发动社员筹建水上医疗船“友爱号”,为服务病人做出不少贡献,甚至一时享誉杏坛。
犹记得当年启用礼开幕之时,国际扶轮社社长贾慕莱先生携夫人专程由美国芝加哥到港主持典礼,成为香港扶轮社的一次难忘的殊荣。
历史悠久的东华三院,也是黎时煖先生时常关注且予以服务的机构之一,赠医施药、募款赈災、兴办学校等慈善服务,他事必躬亲地处理好。特别在教育方面,黎时煖先生就任主席期间还别出心裁,耗去大量心血为此改革更新:
过去香港教育界的课本供应商每逢新学期开学之前,便用各种方法向每个校长推销自己销售的课本,经常令教育工作者们感到困扰。於是,黎时煖先生让各位课本供货商将课本样本及价钱等资料直接送到东华三院的办公室,交代负责小组按课本质素及价目等要求公开筛选决定属校採用的教材,力求公平公开,以学生利益为重。
另外,黎时煖先生还加入香港童军总会长逾45年时间,裨益香港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同时,每每看着年轻一代朝气蓬勃实行童军“日行一善”的服务理念,他将感受写成《童军颂》,表示对童军运动的讚美:
“童军组织,普及万邦;日行一善,服务至上;仁勇兼备,智力高强……童军运动,前途无量;童军服务,永受讚扬。”常年与青少年的交流。黎时煖先生的心境也变得年轻了,儘管现在已是逾九十高龄,但他还保持着抖擞的精神、红润的脸色,炯炯有神的目光,谈笑生动。相信,也是他不断付出所得到的收穫,一副健康的身体,一颗爱人的仁心,还有一如既往,永无止尽的服务之心。
倡导重精神
还在读书的时候,一位老师写过几句话,让黎时煖先生记忆犹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自勉,岁月不饶人。诗句说明年轻人最重要珍惜光阴,善用时间,且一定要自爱自律自强,珍惜自己身体善用,多做有益社会的事,不要浪费青春的大好年华。”黎时煖先生爱好国学,曾经阅读《明日歌》、《习惯说》等通俗易懂的国学名著,因此注重年轻人成长的他,也希望以国学文化渗透年轻学子的思维:“我比较注重对年轻人的精神培育,希望他们重视文化修养,不会随现代社会的过於追求利益风气,而忽略做人的原则。”
对於年轻人的成长,学校的作用十分重要,黎时煖先生表示,加强对年轻人思想的辅导,学校的培育工作最为主要,如果教育得当,年轻一代懂得做人之基本;而非像现代教育,只注重技术而忽略精神,造成很多年轻人混淆道德功利,迷失做人正确方向。
对此,博大精深的中华国学作用巨大:“我认为‘德智体群美五育,是教育的基石,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就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房子便不能稳固。‘礼义廉耻四维乃立国的栋樑,犹如房子的支柱,缺一便房屋倾塌。”於此,他希望社会各界相互鼓励,不要畏难,重视国民教育,以其中文化精髓引领年轻一代走向新的时代。
同时,黎时煖先生还信仰佛教,提倡慈悲为怀。他1958年加入香港佛教联合会,以“慈爱万物、悲悯众生”的宗教精神,於服务之中对人们进行循循善诱,鼓励大家积德行善,戒除恶念。
因此,便有《佛教精神与世界和平》中的发表意见:“……佛教劝勉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乃人类最佳之生活指南……祝愿世界执政者,深明此理,致力化戾气为祥和,不负人为万物之灵之美誉,以智慧化解爭端,博爱为怀,扶助弱小,只要实践力行,将必青史流芳,万民共仰。谨馨香以祝祷。”仅阅读字面,便有一种欣赏美景的喜悦悄然而生,因为善的世界,如此平和,如此美丽。
也是因为佛教的理念重在行善,与其它社会服务不谋而合,因此现在黎时煖先生把很多时间和工作用在佛联会的慈悲事业上。他笑称自己与夫人一直在过二人世界,因此能有更多的时间用於服务,扶持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公益中,黎时煖先生得到太太阮璲琦女士的大力支持,来自家庭的默契配合,展现出他们相爱六十五载的鹣鲽情深。他们成婚於1949年10月3日、新中国成立第三天,此後二人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经常在工作、旅遊、服务的各个场合出双入对,亲密无间地相互勉励。夫人的端庄贤淑、通情达理,让黎时煖先生的贡献之路充盈着幸福之餘,更是甜蜜相伴。难怪相爱超过一甲子的时间,两人还处於情深依旧的“二人世界”。
纵观黎时煖先生的工作,一路大爱相随,一路美文相伴。於己,积德行善,心怀天地的宽广,因而身心健康愉悦,延年益寿乐活人生。於社会,善结人缘,广交天下有识之士,进而服务社会阶层乐此不疲,连起海内外大爱无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