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2014-07-05陈遗记
陈遗记
美术教育通过对美的感受,进化为对美与丑的分辨能力,潜移默化地使人的精神在愉悦和操作中得到升华,在学校教育中,它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作用。
一、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平面和立体空间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各门类。而中小学美术教育除涉及到以上各门类外还不同程度地编写了美术欣赏、美术史、书法、篆刻、手工制作等课程,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归纳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几个板块。丰富多彩的学科内容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全面地了解美术学科涵盖的领域,开拓学生关注生活的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毫无疑问,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如何把庞杂多样的教学内容、目标与任务贯注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何在教学设备有限的条件下强化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中学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除了传授美术技能基础之外,还可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经历了由注重美术教育的德育化、智育化的倾向到当前课程改革后重新强调美术教育。这个转变过程,提出了综合学科的理念,将美术学科纳入艺术领域的大环境中,与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相互呼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野更宽阔、思维更活跃,在较大的艺术磁场中感受到审美欣赏和创造的愉悦。
3.侧重培养学生素质
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这两个方面决定了我国的美术教育应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点。小学的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还是在课堂里,学校的美术教育除了传授美术的基础教学外,还应向学生展开全面的人生素质教育,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向他们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等。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意味着人的知识的统一性和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素质教育的落实不能忽视学校的美术教育,这不仅是信息社会里我们需要更精致的审美眼光和更强的视觉形象,而且也是因为未来人类的社会生活品质的提高将有赖于人们的审美意识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课内外教学相结合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课堂教学应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课堂教学的结构不能只按一种传统的模式,即先讲后画。有些课可以安排先画后讲、边讲边画、边画边讲,老师设问学生解答,学生自学老师总结等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解问和自学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另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多种形式,例如以写生为目的的分组教学形式,以创作为内容的分散、竞赛等形式。如果条件具备,还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采用组织观赏、欣赏、外出写生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以研究和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习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都远远超过了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和探究、创造精神,创造良好的个性发展环境。为了调整好课内外的教学结构,优化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参与社会艺术实践的条件,我校组织了网络校本教研,每位老师都在网络上搞了个博客,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心得与体会、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等等。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也不例外,积极开办了美术博客,一方面提高了同行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可以在里面畅所欲言、汲取丰富的课外知识。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直以来,美术教学都是以学习知识技法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多以临摹成年人作品为主,所以形成了一套模仿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而近年来,大家逐步认识到学生的稚趣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天性和个性不容抹杀,学生和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倡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主动学习,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导致教学方法的深刻变化,逐步由注入式、满堂灌向启发式、活动式、创造式方向发展;从以教师教为主变为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结合。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积极性,还要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不断地进行教法上的改革和创新。教师既要研究如何教,同时也要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美术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制度,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认识特点,真正为孩子们创造自由探索、自由表达的环境和条件,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注入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