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品课成为道德教育的殿堂
2014-07-05郭亚红
郭亚红
今天是4月16日,去年的今天,复旦大学的研究生黄洋被同室室友林某下毒身亡。事件看似偶然,但马家爵药家鑫林某人,将来会不会还有更多更多!我不敢再想,更无法理解——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只好把他们斥责为“疯子”、“恶魔”。然而,人不可能天生就是“恶魔”,有必要追问,是什么样的后天环境,塑造了这样一个人。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为何会做出令人不可想象的残忍行为?这已经不是特例,我们真的要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而作为德育教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又该如何培育美好的人性呢?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我认为:由以往的“道德教育”转变为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的“道德学习”是当代德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培育美好人性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生命自由地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独立的人。为此,教师应用新的学习理念打造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例如在《两代人的对话》一课中,一、我以八幅漫画从“相互关爱”和“爱的冲突”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讨论、探究: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漫画内容。2.判断哪些表现了“相互关爱”,哪些表现了“爱的冲突”?3.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爱的冲突”?你是怎么解决的?漫画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二、以快板扩展、提升理性认识。学生快板“与父母交往十建议”和“与父母交往三字经”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成了活泼生动的课堂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三、以故事、歌曲升华情感。年近八旬的老母亲愿意“母命换子命”的感人故事,激发、唤醒学生对母爱伟大的深刻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去感谢父母,去爱父母!动画歌曲《让爱驻我家》把爱具体化,“爱是不吵架,爱是忍耐所有的繁杂,爱是付出!”四、以亲情计划作结。结合学生对“洋节日”的喜爱和关注,设计“父亲节来临之际,我想说……我想做……我希望……”作小结,力求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内化为能力并践行!
综观这节课,学生始终处于浓厚的学习热情之中,以全新的学习方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置身其中,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忘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道德教学应从更多的由“外”灌注转变为由“内”建构。为此,教师的教必须彻底转变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品德需要,构建开放的、民主的、互动的德育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小品表演、快板等各种活动,增强德育体验、自主选择与自觉体验,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积极参与实践的自我教育学习过程。
二、追求教育的真谛,促进生命智慧地发展
2011年10月28日受广泛关注的佛山“小悦悦事件”折射出社会良知泯灭,人与人之间情感冷漠,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于是,我在课堂上设计了 “我思我悟”话题环节,让学生评析这件事中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对这件事的看法。有的同学说,悦悦父母有责任,他们没有尽到抚养监护的责任;有的说,18个路人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是“见死不救”,要受到的道德谴责;有的说,肇事司机最可恶,伤害了人,不仅不救,还逃逸,是犯罪行为;有的学生说,悦悦自己也有责任,那么小,不该乱跑,脱离父母的监控范围;还有的学生说,陈贤妹阿婆的行为是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甚至还有的同学发出“不知道小悦悦在天堂里可有车来车往?可有淡漠的人群?”的感叹!……。一个个鲜活的观点,一个个感性的情绪表达,一个个充满智慧的评析,在讨论交流中,大家形成自己的观点:我们要拒绝冷漠,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向善之人。道德的教育作用凸显出来。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不正成是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也必须面对的考题吗?
追求教育的真谛,促进生命智慧地发展,正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活动过程的实效性,促进生命全面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身行。”一节课过后,如果不能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道德归属感或不能使學生在今后社会生活的实际中践行所学知识,那么其教学效果为零。我们应该在求活的基础上求实,实现知识与情感教学的双赢。学了“自立”一课,那么在学习生活中就要“摆脱依赖,真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了培养“自信”的方法,在生活中就要运用这些方法,欣赏接纳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一个自信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同学们身边发生的情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麻烦、难题、困惑,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分析,从而完善个性品质。如“我给同桌找信心”中,对于同桌提出的有益的、促进自信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就要努力去实践。
此外,除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外,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展开辩论、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都是有效的德育渠道。
四、构建多样化的评价机制,促进生命和谐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道德评价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包括课堂生活融为一体,搜集、积累每一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各种各样的文字、实物做资料,建立 “成长资料袋”,用以实施对学生品德发展的考核。
1.提倡分层评价。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也要分层次。如优等生可从理论分析的逻辑性、是否有独到见解等方面来评价;而对于后进生可从是否大胆发言、意思是否正确等方面评价。如“说话的声音很响亮,如果说得连贯些就更好了。”“说的多好呀!请你再大声说一遍,让每个同学都听得清楚。”
2.倡导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引导学生说出细致、具体的内心感受。这种评价真实、全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学习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既重视知识又重视能力;既重视共性又注意个性,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动力之源。
“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美好人性的人”是我们不变的理念,“探索理想的德育教学模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毋庸置疑,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人性”也定会随着我们的学生一道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