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014-07-05黄常辉
黄常辉
【摘要】探究的实践活动源自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还重要,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标志。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文本的阅读,提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学生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
【关键词】科学意识探究意识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62-02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课程体系有了改变,科学——这一综合学科诞生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做科学的能力,启蒙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目标。探究的实践活动源自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还重要,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标志。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肤浅的,没有用处的。所以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这是后续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一、积极引导,培养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而且好奇心很强,这正是培养探究意识的良好基础。小学生的心里会有很多的问题,有些是稀奇古怪的,有些可以提出来研究,有些问题学生不敢提出来探究。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然后逐步进行探究。在三四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中,学生的年龄太小,对于问题的提出和探究,都缺乏必要的意识。老师要做好提问的示范,帮助学生设计探究的问题,尤其是引导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当然要避免学生提出那些肤浅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探究价值的问题。
比如三年级科学《固体和液体》认识固体一课,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什么是固体,固体有什么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文本的阅读,提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老师让学生动手摸摸课前准备好的固体木块、石块、布、玻璃、磁铁、别针等。根据自己获得的手感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固体的形状是容易改变的吗?把物体放在水里会不会融化了?然后教师布置学生分小组进行这两个问题的实验,学生分别将这些固体用刀刻,然后再放在水里,观察发生的变化,并把实验记录单填写好。学生提出了问题,通过实验解决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就可以得到培养,探究习惯就可以得到养成。
二、创设探究的情境,培养探究的意识
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具有一定的环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把教学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四大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具有一定的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学生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营造学习的氛围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科学探究的氛围,通过声光色的视觉冲击,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延长,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学习氛围的营造,给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方便。
比如教学六年级《显微镜下的世界》——水滴里的生物,我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在网络上搜集了很多关于显微镜和水中生物的图片,让学生看到微观世界里的生物是如何生存的。学生在那些极具震撼力的微观世界图片中,探知了生物的微小。一张一张的显微镜图拍,给学生带来的极大的冲击,他们对探究水滴中的生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这样的情境创设,特别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
还比如这一单元里的《面包发霉了》,我在课堂上拿出一个长满了长长的黑毛的面包,我用一种惊恐的语气讲述这个面包花的开放过程,并让学生亲眼见证。为什么面包上会长出这样长的黑毛?这些黑毛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害处?这样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后,我们开始进行研究和实验,利用显微镜的微观成像,将这些黑褐色的面包花的真实面目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三、放开束缚,大胆探究
很多时候老师是口头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式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放不开手脚,担心学生过于放开,导致学习效率降低,所以缩手缩脚的现象非常普遍的存在。教师如果不能大胆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那么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探究机会,不要怕失败,失败也是学生难得的經历。
比如教学三年级《小动物的观察》,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布置学生对家里养的金鱼进行观察,然后在课堂上教师还为学生提供蜗牛、蚂蚁等小动物供学生观察用,然后给学生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学生将观察结果汇总后,教师进行概括性地总结,将学生探究到的有价值的成果进行公示,给学生传递正能量。长期坚持,必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填写观察(实验)记录表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使用和填写好实验记录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很多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很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却不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至于科学实验的表格,更是不用或者是少用。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探究了但是没有留下探究的痕迹,没有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的习惯,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就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该从学生的科学素养开始,学生科学素养形成要从正确使用实验记录单开始,这是学生科学素养的起点。这些科学记录单的积累,就是学生科学素养的积累,也是探究能力的积累,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从小事做起、从小习惯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小学科学是集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知识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为学生未来升入初中、高中的自然科学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注意启蒙学生的科学意识,形成专业和规范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和教学中慢慢培养,逐渐养成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文待.与科学学习零距离——浅谈“做中学”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
[2]王东辉.“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的启示[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Z1)
[3]麻泰勇.浅谈新课程下的科学教学[J].成功(教育).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