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思维障碍分析
2014-07-05翁远珍
【摘要】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数学作为一大主科,同时也是制约其成绩提高的最重要的一科。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存在着严重的思维障碍。面对这种现象,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全方位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水平,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数学思维中存在的障碍。接下来,本文将就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思维特征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22-01
一般而言,高中生的数学思维主要是其对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有一定的思想认识,同时能够通过这种认识对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加以整理概括或者是分析比较,了解其中的形成因素,明确各个解题方法的系统,再加上对教师所讲的例题的总结,对解题的整个步骤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做到举一反三。不过,实际情况时,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虽然通过老师的讲解,都已经弄懂了做过的题目,可是当遇到类似的新题目时,还是感觉无从下手。只有当老师用同样的方法再次进行讲解时,他们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掌握这种思维方法。而这种现象的主要成因就是因为学生本身没有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再吸收,对各个题型的解算方法也只是停留在了解而非把握阶段。也就是说,他们学习数学的思维上有着一定的障碍。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看,这种思维障碍的形成第一是源于学生本身,第二则是因为教师督导不力,最后继续回归到学生错误的学习方法上来。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改变他们对于数学的惧怕心理,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状况入手,把握好学生数学思维的成因,并针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的对策改进。
一、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学生进入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自己之前不会的东西,而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通过自身的思维转换,将其变成自己能够理解并记忆的知识。多项实践调查也表明,如果教师在传授新知之前能够和旧知进行一定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好的把握整体的知识框架,当然记忆起来也就更为容易。因为旧知和新知之间的对比和联系能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进而通过加工整理,明确两者的相同和不同,实现对这两项内容的准确定位和归类。不过,现实的教学问题是,教师由旧知所引入的新知不一定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具体原因则是:第一,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整体意识,其所进行的讲课过程只注重了教师本身和少部分学生的参与。而学生在接受这些内容的过程当中,看似全部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但是一遇到类似的实际问题才发现,自身并没有对教师所讲的概念、方法等形成完整的认识。第二,有些教师可能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在教学设计上不够细致,缺乏旧知引入新知的过程,或者课本在前后衔接上不够紧密,各个知识点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就导致了学生对旧知还没有完全把握,却又受到了新知的冲击的现象,两者相互叠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挫败感,进而加深了他们的思维障碍。当然这也就打击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其解决问题的水平不会有所提高。
二、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主要特征
1.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过分注重表面内容,忽略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相对来说,数学所讲述的概念和原理較为抽象,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记忆各种知识点的同时还要能够很好的区分各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将这些联系都综合的应用于学习当中。可是,现实情况则是,很多学生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和总结,甚至做大量的习题,但是他们的水平依然不见提高。因为在他们的思维当中,各个知识点之间是各自独立的,他们的思维中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去将所有相关的知识点综合运用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并且他们没有自我整理的意识,不能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再加上教师的不重视,数学的学习当然就越来越困难。
2.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教师教学时无法因材施教
由于不同的环境和学习习惯影响,各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和层次有着很大的区别,当然这也就使得他们数学思维的模式有着极大的不同。当解答相同的数学题时,有些学生可能会用当前的知识解题,有的则可能用其他的方法,最终都能得到同样的结果。而且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解题的结果,不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的掌握情况。又因为,高中的大多数学生对当前的生活和现实没有全面的认识,对自我的认可度又非常高,所以,他们很容易形成一些思维障碍。
3.学生受思维定式影响比较严重,不能够灵活掌握学习方法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水平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对于各类的学习方法和解答方式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解答的过程中,看到类似的题目,学生就开始用之前的解决方法进行解答,整体的思维模式比较固定化,没有一定的创新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对于新知的吸收和掌握,抑制了他们对于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总结,当然,也就造成了他们无法实现思维方式的灵活转变,思维的活跃度大大下降。长此以往,他们的数学学习没有知识层面的更新,成绩的提高当然也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大大降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总体来说,高中生的在学习数学时的思维障碍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把转变学生的思维障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作为提高数学成绩的首要突破口。
三、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解决对策
1.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的学习特性为出发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高中阶段,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对班级内部学生的层次水平、学生的数学基础等等都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在进行新知识的传授时,要把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的避免学生形成对于数学的思维障碍。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保证学生学习步调的一致性,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勇气。
2.教师应该将课堂上的具体解题内容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学生能够学习好数学的一个基础是他们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本身有着完整的概念,知道其中将要讲述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所串联起来的框架能够进行很好的把握。也就是说,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章节所涉及题目的解决方法而非每道题目具体的解题步骤。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具体题目的解答,尽可能多的将课本中概念性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强调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在讲解新知的同时也要多加入一些解题方法的延伸,并给学生一些相关题目进行巩固训练。
3.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提高他们对于新思维的吸收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掌握一些具体问题所涉及的具体的解决方法,而是在现有的层次基础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提高对于事物的认识能力。所以,从教师角度而言,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就应该先了解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并通过一定的方法性指导引导他们跳出这些定性的框架,帮助他们增强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执,因此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惯有的思维定势正是阻碍自己数学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要改变旧有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完成旧方法和新方法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翁远珍(1983-)女,江西泰和人,江西师范大学学士本科生,江西省信丰中学,341600,教师,所教学科: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