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性学习嵌入学生社团的制度逻辑与路径选择
2014-07-05崔惠斌
崔惠斌
(华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服务性学习嵌入学生社团的制度逻辑与路径选择
崔惠斌
(华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服务性学习作为国外主流的教育实践形式,被应用于多个学科教育领域并收到了良好效果。这种形式在国内高校的应用和实践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且多以高校社团作为实施载体。因此,应在明确社团组织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手段和工具的使用,发挥服务性学习的作用,全面实现学生社团的育人绩效。
服务性学习;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内部演化;路径选择
一、服务性学习概念的提出
服务性学习是高等教育项目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活动[1],其理念起源于英国,主要应用于社会服务领域,最初只是简单强调执行的功能。随着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不断演进,并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1993年,美国更是出台了《国家及社区服务信任法》(The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Trust Act),为服务性学习的顺利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并使其成为美国高校教育实践环节的主流形式。该法规强调:“服务性学习是基于社区服务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社区和高校共同开发、搭建平台,以解决社区内部运行的综合问题为目标导向,引导学生主动设计、参与相关实践活动,达到锻炼技能和保障社区顺利运行的目的。”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将服务性学习描述为:“它是有效地与专业课程结合,通过设计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解决实践问题,促使学生形成默会知识以获得公民责任感、丰富技能结构的一种发展方法。
随着这一概念的逐渐引入和开展,服务性学习更多地强调在与专业学习结合的背景下而进行的社会(区)服务,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身人格也可以不断丰满和完善。国内外许多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服务性学习在国外的研究与实践
美国的服务性学习成果较为丰富,在具体的实施中又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和项目,如假期实习、独立学习、行动研究、社区性或者国际性服务等,以促进理论与实践最大程度的融合。学习目的也不尽相同,有侧重于学术研究的,也有倾向于实践发展的。一直以来,在建筑学、医学、法学等专业领域,学位教育过程中的必修实习环节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对服务性学习的关注。1862年,美国颁布了旨在促进农业技术教育的莫里尔法案(Morrill act),要求公立赠地大学必须承担社区服务的责任。他们大多利用校园场地、人才、设备等资源建立社区设计中心,依托相关专业的背景设置实习环节,开展社区服务性学习。这种基于社区的参与性研究(Community 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融合了建筑学、城市规划、文化策划、历史建筑保护、旅游规划、医学、公共财产法学知识等跨学科知识,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整体价值。与常规的研究学习中社区作为研究目标不同,社区不再是被动的改造接受者,而是作为学习服务体验者和互动者,服务性学习小组也能在互动中获得经验,实现理论能力和社区认知的全面完善。
服务性学习应用对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公民意识的培养、自我观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合适的制度框架下,如服务经验与学术性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时,其效果就会更加突出。Stringfellow和Edmonds-Behrend则针对即将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学生开展服务性学习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实施和评估体系[2]。可见,对服务性学习的探索不仅停留在实践层面,在理论层面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服务性学习不同于目前的理论性学习,是一种以主题服务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服务性学习具体应用过程中,学生主动去思考,将理论学习中形成的默会知识转变为实践技能,注重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注重服务过程和体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者辅导者的陪伴也必不可少[3]。而这种导向的教育模式在国内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使用并不普遍。
三、服务性学习在国内的研究与实践
目前,国内研究服务性学习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介绍其在国外的应用与实践。刘宝存[4]、崔随庆[5]、郭彦丽[6]等对美国高校服务性学习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应用的原则框架、基本模式、影响进行了系统介绍。在国内应用和实践方面,李建国以服务性学习在高校中应用为视角,强调开展服务性学习需要学校管理者、专业教师和学生多主体之间进行互动,并处理好服务者开展活动与自身提高的内在关系[7];胡继东、孟秀丽[8],周文惠[9]则分别从学生社团和志愿服务开展的角度,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服务性学习的特质,提高高校实践育人的质量进行了研究,提供了很多具有操作意义的思路和看法。许为民等更是以一个实际的案例作为切入,对各类服务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实践样本[10]。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大多数文献基于宏观层面,对服务性学习应用和实践的国际比较以及国内高校引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而从微观层面关注服务性学习进入高校教育实践环节的具体路径的探讨则显得比较缺乏,相关研究可操作性不强。在界定服务性学习概念边界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从微观层面对服务性学习嵌入学生社团的具体路径进行探讨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四、服务性学习嵌入学生社团的制度逻辑
目前,我国高校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利用走进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的主题实践,可谓服务性学习的主要阵地。利用学生社团作为服务性学习的载体,可以突出社团成员的主体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公民意识和建构自学机制,将社团打造成一个有服务性学习理念和实施框架的学习型组织,促使组织发展和学生发展相融合,符合大学生教育认知的规律。而服务性学习有效嵌入社团发展,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普遍存在的效率不高、育人功能不显著等问题有着变革性的改善作用。
学生社团作为一种典型的组织形式,是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契约的耦合。正是这些契约的互动构建起了社团内部组织组织结构和活动的边界,并进一步形成了社团核心成员的共有知识。社团核心成员可以通过有意的活动设计将这些共有知识传递给其他成员,使其在全社团范畴内得到推广,通过两个群体传递和反馈的交织作用,最终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团文化,完善社团的契约结构。进而能够设计以服务性学习为目的的主题活动,带动更多的学生体验和互动,达到知识与技能融合、服务与成长融合的预期效果。具体过程参见图1。
学生社团承担着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重要职能,社团开展主题活动则是实现这些职能的重要工具。而社团文化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帮助社团成员形成一致的行为预期,在相关活动设计与开展过程中构建起良好的活动愿景,突出了学生在活动设计和参与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并强调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有效地确保了活动效果的全面实现。由此可见,服务性学习如果能够从理念上得到社团核心成员的认可,并将之付诸契约设计进行推广,就有可能将之内化在社团文化中,指导社团活动开展的方向,有机地嵌入在社团运行当中,收到社会服务和自身发展双赢的良好效果。更进一步,服务性学习的嵌入不仅对社团内部运行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通过社团活动规模辐射更多学生,让广大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动手能力,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优化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专业应用和社会实践的活动中。
五、服务性学习嵌入学生社团的具体路径
作为一种任务导向的学习教育模式,服务性学习能够有效地将社会服务与专业学习结合,在社会(区)服务中进行主动学习,通过体验的方式深化知识和技能,将解决专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推动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利用高校学生社团,在社团运行和建设中嵌入这种新型学习方法具有着显著的必然性,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当前社团运行中的低效率困境,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实现全面发展。
(一)强化社团服务性学习的理念与活动设计导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而各种形式的学生组织正是帮助学生认知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在引导促进学生向劳动者转变、拓展大学生能力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服务性学习倡导将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强调在参与具体的社会、社区活动中加速知识向能力转化,这为学生认知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社团创新活动形式、参与社会分工奠定了基础,保障了社团绩效的实现。同时,在开展服务性学习的环节中,社团成员能接触到更多的技术和资讯,与政府、社区,尤其是社会企业等服务对象之间建立形式多样、稳定的合作关系,重构产学研服务链条,实现双赢的局面。由此可见,进一步明确社团活动宗旨,将服务性学习作为社团内部运行和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以服务性学习的目的作为社团活动的最终归宿十分必要。
(二)培育社团精英,加速良好社团文化的构建
如前所述,社团精英人物对于社团契约结构的完善和活动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社团精英人物可以通过个人有意的内部制度设计与无意的行为对社团其它成员产生影响。其他成员基于精英人物的认可,对这种有意或无意的契约进行学习,进而改变自身的预期和行为轨迹,最终从观念上形成社团的共有知识,从具体执行上形成固有的行为范式,这为进一步向社团文化和活动制度的演化提供了条件。同时,精英人物在个人人力资本的一些特殊维度上的特征,如个人魅力等方面也会对社团本身起到稳定作用。由此可见,培育社团精英,并让服务性学习的价值得到这部分群体的认可,是其嵌入社团并最终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三)重视学生社团内部组织结构,创新组织形式
服务性学习实践活动内容丰富,从设计到评估是一套完整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态加以关注,这就对活动实施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应具有为日常运行提供保障的职能部门,同时应根据项目化的学习实践活动设置一些如工作小组、项目团队的临时性组织。因此,可从社团现有组织结构和内部分工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有利于服务性学习具体目标实现的临时性工作团队,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采取既有规定和临时章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高社团服务性学习开展中的人际互动频率,确保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与此同时,这种模式突出团队合作,又兼顾社团活动的整体性与个体诉求的差异,弥补社团内契约结构缺乏弹性的缺点,增强了社团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使社团创新发展成为可能,帮助社团绩效和个人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拓宽视野,丰富服务性学习成果
学生社团基于服务性学习设计和组织,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主题活动,能够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服务对象通过体验感受到温暖、关怀,有利于建立互助和谐的公民社会。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善目前社团活动可调动资源偏少的现实约束,为社团创新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通过服务社会,学生有机会了解社会中的职业分布及职业需求,找出个人职业发展理想与社会需求的均衡点,有效率地规划学习生涯,为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从操作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教育实践模式相对死板,无法将学习和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不容易激发学生对活动细节的重视,使实际教育效果有所折扣。因此,应采“learning-by-doing”的干中学模式,在学生社团开展服务性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反思和分享,通过撰写日志、主题研讨、撰写报告、编写案例、建立学习素材数据库等不同方式进行总结,并贯穿于学生服务性学习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在社团服务性小组活动中的所得,重构认知和情感经验,将习得转化默会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能力,达到服务性学习的目的。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策划并创建 “学习社区”网络平台,开发便利的移动终端,借助多媒体渠道向更多学生提供服务性学习的信息,利用实践日记和经验总结等多种成果展示社区服务性学习的情况,以及由此得出的对原有专业知识的丰富和发展,吸引有志于该项目的学者或学生一起参与,为每一个服务性学习项目增加更多有用的资源和价值。
[1]Butin, D.W.. The limits of servic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2006(29).
[2]Jennifer L Stringfellow, Christina R.Edmonds-Behrend. Service Learning:Extending The Classroom to the Community[J].Civic Engagement,2013(1).
[3]Scott Seider, Samantha Rabinowicz, Susan Gillmor.Differential Outcomes for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Engaged in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Involving Youth and Adults[J].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2012(3).
[4]刘宝存.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性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
[5]崔随庆.美国服务性学习、特征、原则及操作流程[J].外国教育研究,2008(10).
[6]郭彦丽.美国服务性学习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
[7]李建国.高校服务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7(7).
[8]胡继东,孟秀丽.服务性学习——高校学生社团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11(11).
[9]周文惠.论服务性学习理念下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2).
[10]许为民,等.服务性学习理论的一个中国案例——“行走的新闻”教学活动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The System Logic And Path Selection in Service Learning Embedding Student Associations
CUI Hui-bin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s a mainstream form of education practice in abroad, service learning is widely used in a number of disciplin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good results.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is form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college associations are often took as the implement carrier. Thus, on the basis of cle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we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service learning and realize the full performance of educating people by using a series of targeted measures and tools.
service lear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associations; internal evolution; path selection
2013-12-02
崔惠斌(1982- ),男,陕西西安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4)03-01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