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滁会景编》版本考述
2014-07-05程宇静
程宇静
《南滁会景编》是一部地方艺文总集,是研究安徽滁州地区文学文化及其发展状貌的重要地方文献。它保存了唐至明末题咏安徽滁州山水的大量诗文,许多作品未见载于文人总集、别集、选集、诗话、笔记、类书等文献,具有重要的诗文辑佚价值。笔者在检索、使用该文献时发现,关于其十二卷本的刊刻时间,当代有多家目录书予以著录,却正误混淆。本文将指出著录错误,考订具体刊刻时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其版本源流,并指出其它版本所具有的重要文献价值。
一、目录书对《南滁会景编》的著录与问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92《总集类存目二·南滁会景编提要》曰:
十二卷(内府藏本)。明赵廷瑞编,林烃又增以十景图,自宋至明篇什略备。……其作是书时皆为南太仆寺卿。南太仆寺署建于滁州故也。[1]5254
今检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2]486-487、《中国古籍善本书目》[3]1789、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3]598及《中国古籍善本总目》[4]1653,《南滁会景编》现存三类不同卷次的版本:(1)十卷本,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高氏刻本。①(2)十二卷本。(3)十四 卷本,明崇祯九年(1636)李觉斯刻本。十卷和十四卷本各目录书著录一致、正确,但对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十二卷本的刊刻时间著录却有不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认为是明代嘉靖三十四年高□刻本。《中国善本书提要》认为是万历间印本。《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对“嘉靖三十四年刻”置疑。翻阅诸十二卷本②可知,王重民联合章焕序文和作品内容综合考察,得出万历间印本的论断言之有据,结论正确。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与《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的“嘉靖三十四年”是错误的。原因是该目录书仅凭作于嘉靖三十四年序言就武断为此年刊刻,而没有注意到书中所收诗文有许多在该年之后。
至此可以确定,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5]509馆藏十二卷本都是万历增刻本。那么,它们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的万历间林烃增刻本吗?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十二卷本系万历三十四年(1606)林烃增刻本,这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完全符合。但遗憾的是,此藏本笔者及国内研究者未有机会一睹其貌,故只能据王重民提要并结合南京图书馆藏十四卷本的序文及诗文进行合理推断。笔者认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都不是林烃增刻本。理由如下:
1.都无林烃序及“十景图”,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有。当然也有可能十景图和林烃序残失了。所以只此一条理由还不足以证明。
2.都未收林烃的诗文。按照《南滁会景编》刊刻惯例,刊刻人都会收入自己游历滁州山水的题咏诗文,如十卷本中有刊刻人赵廷瑞及高□的诗文,赵氏文《景欧亭记》,诗《三月晦日始游醉翁亭因过瑯琊山寺二首》等。高□诗文见后文介绍。十四卷本有刊刻人李觉斯的诗文,如诗《登梧桐冈》等。所以林烃刻本应当收入林烃诗文才合理。而且,并不存在林烃未作诗文的可能,因为十四卷本就收入了不少林氏的诗文。如诗《邀少宰叶公游丰乐瑯琊诸胜枉赠佳篇敬和一首》等。
3.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所收诗文写作时间下限约为万历二十年(1592)。这一时间推算的根据是,《南滁会景编》所收诗文作者多为南太仆寺官署及南京六部官员,作于他们任职期间。其任职时间多为一、两年,短的不过几个月,长的也就三年。所以根据其任职时间并结合作品就可以推算出诗文的写作时间。万历二十年与林烃增刻本刊刻时间万历三十四年(1606)相隔十五年。这十五年之中,不收一人一文一诗,很不合理。
综上判断,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十二卷本都不是林烃增刻本,而是增刻于万历三十四年之前。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古今题名270人(其中22人残缺),古今题名止于韩必显,所收诗文写作时间下限为万历三年(1575)。所以此藏本可能刊刻于万历三年或四年。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十二卷本古今题名比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多了石星至詹沂三页共30人,正文亦增加了这30个人的作品。这说明它又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的增刻本,约刊刻于万历二十年或万历二十一年。
有关十卷本的刊刻人,前引目录书中只说“高氏刻”。章焕序文曰:“京兆高公为太仆,遂属两太丞钱公、郑公校正之,考图经、订氏籍,高公亲临决删定”。考之《国朝列卿纪》卷一五一《南京太仆寺卿年表》,嘉靖间高姓南太仆卿只有高燿一人。曰:“高燿,直隶清苑人。嘉靖乙未进士,三十二年任”[6]。“直隶清苑人”,即“京兆”。高燿“嘉靖三十二年任”,离任时尚未刊行,章焕序曰:“公行属予为序,序成而予行,授之主簿包君,俾缀之编首。嘉靖乙卯(嘉靖三十四年)春正月吴郡章焕撰”,直到嘉靖三十四年才正式刊行。因此,“高氏”指高燿,“两太丞钱公、郑公”分别为钱文爵与郑用宾,“主簿包君”为包大魁。高、章、钱、郑、包五人的题咏诗文书中都有收录。如高燿《龙潭诗》、章焕《醉翁亭漫题》、钱文爵《同郑平山寅丈过龙潭新构有感》、郑用宾《春日游醉翁亭》、包大魁《春日登丰乐亭》等。
二、版本源流及成书过程
结合目录书著录及上述结论,《南滁会景编》现存书版本源流及成书过程如下:
(一)首刻(已轶)
据赵廷瑞序文可知,《南滁会景编》由其本人首刻于嘉靖十六年(1537)。赵廷瑞,字信臣,别号洪洋,直隶开州人,正德辛巳进士,嘉靖十六年春自右通政任南京太仆寺卿。他感慨滁州有醉翁、丰乐、琅琊、龙蟠、栢潭之胜概,诗文碑刻到处可见,却未被整理刊刻,“使海内学士词客思览滁胜概,有不备见之惜”。于是,在寺原有《醉翁亭集》③的基础上又采撷“断碣残碑”,刻成《南滁会景编》。这一原刻本内容来源有三:一是原曾显刻《醉翁亭集》。二是山馆中碑刻。三是滁州士宦家藏文集④。赵氏原刊,今已不存,卷数亦不得而知。从序文“景以类分,篇以景附”来看,今存诸本,保留了他的编排体例。另外,从十卷本章焕序“订氏籍”看,书首列“古今题名(包括姓名、籍贯、官职)”也应是赵廷瑞首刻本创下的体例。
(二)嘉靖重刻十卷本
即嘉靖三十四年(1555)南京太仆寺卿高燿重刊本。据章焕序:(原书)“岁久残缺,篇什散乱,编中之景,几于复晦。京兆高公为太仆,遂属两太丞钱公、郑公校正之。考图经、订氏籍,高公亲临决删定,采其有补于民风者附焉。”由此知是重新刻版刊印。这一版本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但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都未著录,所以长期不为研究者所知晓。
(三)万历增刻十二卷本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林烃序云:“旧有《会景编》,经剞劂者数矣。”据上文考述,万历年间至少有三次增刻,分别为万历三年(1574)、万历二十年(1592)、万历三十四年(1606)。对比十卷本和万历十二卷本的版面信息,如框高、宽、每页行数、每行字数,字体等,可以确定它们是在十卷本原版基础上逐次增刻新的内容,原内容不变,新内容附于其后。内容方面,十卷本古今题名212人,万历二年增刻本新增58人,为270人(其中22人残),万历二十年增刻本又新增30人,为300人。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万历三十四年增刻本又“增十景图”。万历增刻诸本不只表现在诗人诗文作品的递增,更展示了嘉靖万历中滁州风景名胜的兴废变化。
(四)崇祯重刻十四卷本
此本为崇祯九年(1636)南京太仆寺卿李觉斯重刻。李觉斯,广州东莞人,天启五年进士。崇祯九年任南京太仆寺卿,久雅慕于滁,每一登眺,辙到处蒐罗断碣残碑,意欲汇集一编,当时旧“板藏在寺库中”,但“已并遭劫火无复存矣”。后“复得一原本”,其“字迹漫漶论舛,几不可读”。于是在其基础上更搜其新旧未备者增入之,若文若诗各以类集“。十四卷本体例及新增作者诗文的具体情况见下文详加介绍。
综上所述,《南滁会景编》国内外图书馆现存《南滁会景编》版本源流如下图所示:
馆藏地 十卷本十二卷本十四卷本重刻残本一至四卷缺南京图书馆 万历二十年(1592)增刻(残)中国国家图书馆万历二年(1574)增刻崇祯九年(1636)李觉斯国内高燿重刻台湾地区万历二十年(1592)增刻(1997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出版)中山大学图书馆崇祯九年(1636)李觉斯重刻全本北京大学图书馆嘉靖三十四年(1555)台湾中央图书馆万历二年(1574)增刻⑤万历二十年(1592)增刻美国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嘉靖三十四年(1555)高燿重刻万历三十四年(1602)林烃增刻
由上图可见,《南滁会景编》从嘉靖十六年(1537)起,约二十年左右就被重刻或增刻一次,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滁州山水游览、吟咏之胜和历代南京太仆寺卿对这一文献的重视。
三、十卷、十四卷本的文献价值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本未被目录书著录、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又长期在国外,所以十卷本不为研究者知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十二卷本1997年由齐鲁书社影印出版,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使用率高,影响大,因而南京图书馆馆藏十四卷本也不为研究者所重视。需要指出的是,十卷本对影印出版的十二卷本有重要校勘价值,十四卷本具有提供新史料的价值。下文一并介绍,以期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一)十卷本的校勘价值
十二卷本有不少字迹漫漶甚至残缺处,很可能会对研究造成障碍。现据十卷本校补如下:
1.影印本古今题名“牛凤”后有三人漫漶不见字迹,“郭维藩”职官字迹不清,对照十卷本,三人及郭维藩职官应为:
沈霁 华亭人 监察御史;
江良贵 贵溪人 提学副使;
李东 蓝田人 监察御史;
郭维藩 仪封人 太常卿兼翰林学士。
2.影印本第547页上,有四行半缺损,据十卷本校补为:
五百年芜废,不崇朝落成。
种松人假荫,磨石客题名。
岂是留连地,犹宜弦诵声。
醒心澄坐久,因识醉翁情。
滁阳山胜数琅琊,石迳萦迂眼界遮。
争似此亭俯城郭,尽教四野献桑麻。
古今兴废时非偶,六一风流迹未賖。
更爱清泉莫虚负,绕栏还种紫薇花。
(二)十四卷本有提供新史料的价值
十四卷本尤其增刻了万历三十四年至崇祯九年间有关滁州山水的题咏诗文,它对于研究这一时段安徽滁州地区文学文化发展状貌及风景格局变迁提供了新史料。其中若干诗文因抄录于碑刻,不见载于总集、别集、类书、笔记等文献,可资《全明诗》、《全明文》编纂者、校补者采纳。现介绍如下:
南京图书馆藏《南滁会景编》,十四卷,十二册。明李觉斯辑。崇祯九年刻本。框高21厘米,宽14厘米。序文页半页六行十二字,正文页半页九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单边,上下双边。单鱼尾。铃印有“李觉斯印”,“玉青琐堂”、“中央政治学院图书馆藏”。
其编排体例也有所变化。总体上保留十二卷本“景以类分,篇以景附”的大原则,前四卷为各景点文集,后十卷为诗集。诗集先以五言、七言、古体、律体分类,类中诗文再大体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
新增内容有:
1.李觉斯序。云:
尝云地以人重,而人更以文重。滁之名胜闻天下,虽其洞岩泉谷、奥境玄区相错列哉,亦鹞唐宋以来,韦刺史、欧阳文忠诸名贤递加点缀,至我朝高皇帝又再驻跸,睿翰纷披,奎珉亘赫,厥后益长声灵。诸凡学士大夫、骚人墨客皆慨焉忻慕,或宦游或客过,无不登览而游,游则流连讽詠,多所纪述。是则滁之山若增而高,水若增而清者,皆此往哲名贤有以互相成也。予久雅慕于滁,偶幸得以考牧来滁,环滁诸胜概一时游览几遍。然犹窃窃焉。念之诸胜之幽奇,颇得领略矣,而诸胜之留题雅韵未得尽归快睹,尚属缺陷事。每一登眺,悬崖藓壁,断碣残碑,辄到处蒐罗,意欲汇集一编,以为山灵存其故迹。适一日孟生光昭谒予,此生亦韵士也,偶与商及,孟生谓滁中原有是书,名曰《会景编》,创自吾寺前辈,具板藏在寺库中。予亟命搜之,亦已并遭劫火无复存矣。复得一原本读之,则见长篇短什,无一不有,甚至非滁中题咏亦纷然杂载。昔虑其简,今又觉其烦,且字迹漫漶讹舛,几不可读。仲山林公原序曰:“芟其芜秽,撷其菁华,尚有俟于君子。”然则林公当日已有芟裁之意,而特未暇及乎?时正值《冏志》、《要录》二书修刻成,颇有余闲,予遂将此编率意裁节,而更搜其新旧未备者增入之,若文若诗各以类集,而即令孟生为之编次,以付剞劂。是书成,或可以备一日之卧游。独于书编其中,有去有取,知我罪我,姑且听之矣。崇祯丙子之秋七月既望南冏卿岭南李觉斯伯铎甫题于棲云楼。
2.十四幅环滁之景图。前有《环滁小景图小引》,曰:
滁旧称十景,滇南萧公崇业记列甚详,但宾客游陟之所经,车辙马迹之所至,则唯龙潭、丰乐、醉翁、瑯琊诸胜为多。盖以距州不远而又昔贤游历之区也。龙蟠虽古寺,而去路稍远,至者用稀,其它遗迹仅存墟莽之间,多芜秽不治,甚至不可考矣。今并图之,俾冥搜玄览之士,或慨慕而未臻,或经由而不暇,寓目斯图,亦足当宗少文之卧游也。岭南李觉斯识。
十景图为:栢子潭、丰乐亭、醉翁亭、琅琊寺、龙蟠寺、石濑飞琼、菱溪夜雨、西涧春潮、清流瑞雪、花山簇锦。此十景图不同于《(万历)滁阳志》和《(康熙)滁州志》,鲜明地反映了崇祯中南滁风景的面貌与格局。
图后又曰:
环滁十景,此旧迹也。迩年来又创有幽棲寺及重熙洞,至今年崇祯丙子之春,重熙洞之南又新开有普救洞、峰洞,皆海内奇观也。其图并列于后。李觉斯再识。
之后又较林烃十景图新增四幅图,分别为“幽棲寺、诸洞外景、普救洞、蜂洞”。
3.和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十二卷本相比,新增古今题名131人。分别是:唐(6):韩思复、李幼卿、李绅、李德裕、李濆、无名氏。
宋(4):张方平、刘寿、张昷之、晁端受。
元(2):张志道、陈旅。
明(119):乐韶凤、郑桐、张庸、周正、陈规、吴宽、李惠、郑谦、钱山、叚瑜、王荣、钱仁夫、欧阳麟、马谿田、常道、汪玄锡、孟源、罗洪先、周珩、窦润、钱时雨、郑晓、雷礼、张春、刘逢愷、吴悌、龚道立、吴谈俊、张一鲲、杨于庭、贾岩、霍與瑕、温纯、王世贞、王世懋、陈伯举、金鸾、张安庆、胡楩、唐枢、朱纶、于永享、焦竑、钱士完、吴达可、叶茂才、戴瑞卿、孙森、方时化、卢崇雅、毕懋康、范醇敬、黎少台、刘汝康、陈所蕴、李觉斯、程正揆、高贲明、杨清、曹景参、陈国计、叶烓、区大相、林烃、高贲明、俞汝为、孙克振、王同轨、夏守成、孟光昭、文翔凤、李元鼎、丁元吉、祝世禄、常守信、倪应春、彭梦祖、陆谨、唐汝礼、桂茂枝、陆树德、俞汝为、杨凤、周盘、周汝登、胡东渐、易应昌、于颖、许嘉祐、李思诚、崔尔进、邹维琏、苏茂相、王扬德、宋鸣梧、李元鼎、仇维桢、姚宗文、赵志孟、刘大巩、刘兴秀、薛冈、王德化、屠隆、叶向高、姜一洪、冯若愚、李之椿、李开芳、杨清、尹梦璧、江以东、陈燮、朱斯达、柯萃藻、孙克振、陈三策、梁稷、孟光昭。
与古今题名相应,新增诗文200多篇,其中丰乐亭、醉翁亭部分增加数量最多,丰乐亭45篇,醉翁亭61篇,共占新增总数的一半。这对于历时性地研究安徽滁州地区文学文化发展状貌及风景格局变迁提供了新史料。
其中若干诗文因抄录于碑刻,不见载于总集、别集、类书、笔记、碑刻集、地方志等文献,可资明代文学研究者或《全明诗》、《全明文》编纂者采纳。数量多,不便一一胪列,另撰文全部拈出。此只举二组诗文如下。文章如:杨瞻《重修醉翁亭记》、宋鸣梧《赵侍御新建智仙祠记》、方时化《重浚酿泉三异记》、赵志孟《滁游志略》,记录了万历末崇祯初滁州琅琊山醉翁亭一带风景格局的变迁。
诗歌如:
区大相《梅亭》:“胜事寻遗植,流芳忆古人。影临泉盪漾,根倚石嶙峋。亭敞空山月,花开前代春。何因更攀折,持赠玉堂宾。”
刘日升《梅亭》:“风流传胜概,一到一回新。山色还如昔,梅花忽复春。琼瑶深自护,岁月不堪论。嘉树千秋在,何由见古人。”
丁元吉《梅亭陪䜩》:“缥缈危亭罨画中,昔年曾年伴醉仙翁。地偏花鸟犹供乐,山入烟云半已空。千载英贤官是隐,一时宾从赋能工。古梅胜有甘棠思,不是移尊恋树丛。”
毕懋康《梅亭》:“泬寥秋气商飚发,蜡屐探奇兴未歇。笑傲亭前我独醒,请君试待寒梅月。”
以上一组诗歌记录了万历末崇祯初醉翁亭西梅亭及欧公手植梅的一些情况。
总之,《南滁会景编》保存了唐至明末题咏安徽滁州山水的大量诗文,是研究安徽滁州地区文学文化的重要地方文献。众多版本中,国家图书馆藏本增刻时间最有可能是万历三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增刻时间最有可能是万历二十年,增刻者不是林烃。《南滁会景编》在国内外七大图书馆现存共10部,分别有十卷本、十二卷本和十四卷本之别。南京图书馆馆藏十四卷本增刻了万历三十四年至崇祯九年间滁州题咏诗文,它对于研究这一时段的安徽滁州地区文学文化发展状貌及风景格局变迁提供了新史料。其中若干诗文因抄录于碑刻,不见载于总集、别集、类书、笔记、碑刻集等文献,可资地方文献文化、明代文学文化研究者及《全明诗》、《全明文》编纂者采纳。
注 释
①馆藏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亦藏有十卷本《南滁会景编》。可惜的是,此文献先后失载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该文献在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9520(周国平《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版)。
②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笔者及国内研究者都不能一睹其貌,甚为可惜。
③弘治中滁守曾显所刻。今北京国家图书馆馆藏有《醉翁亭集》善本二册三卷,有清代梁同书跋,9行18字,上下黑口,四周双边。约刻于1497年,因为赵廷瑞《南滁会景编》序(作于1537年)曰:“滁故有《醉翁亭集》刻在官寺,嗣弗葺者四十祀矣。”
④ 这次刊刻,得到了滁州士人的支持,“居无何,滁州大夫上闻之,咸出所藏相眎,刺目快心,应接弗皇”。(赵廷瑞序)
⑤原著录为嘉靖十六年原刊本。误。理由:其著录详细内容是“《南滁会景编》十二卷,(明)赵廷瑞编。明嘉靖丁酉(十六年1537)滁州原刊本。8册,框18.4×14.4公分。11行。行20字。左右双栏,版心白口。单黑鱼尾。藏印:’国立中央图书馆考藏‘朱文方印、’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印‘朱文长方印、’合肥张氏味古斋藏书印‘朱文方形印、’舜與?‘朱文卷形印。”其版面信息都和大陆十二卷万历增刻本相似,而十二卷本绝非嘉靖十六年原刊本,而应是万历增刻本,故列于此。
[1] 纪 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254.
[2]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 沈 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4] 翁连溪.中国古籍善本总目[M].北京:线装书局,2005.
[5]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M].济南:齐鲁书社,1997.
[6] 雷 礼.国朝列卿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