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区域四市旅游资源比较研究
2014-07-05陈丽军王庆汪季石
陈丽军 王庆 汪季石
摘要:采用旅游资源的绝对数量、地均密度和人均密度的指数得分法,选取5大类11种主要旅游资源对大别山地区黄冈、信阳、六安、安庆四个地级市进行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处于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内的四市人文类资源较自然类更为丰富,同时又各具特色;其中安庆市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竞争力最强,其余依次为六安、黄冈、信阳。最后,基于比较结果初步定位四市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和旅游业发展目标。
关键词:旅游资源;区域比较;大别山区域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5-1235-06
一地的旅游开发很大程度上与周边区域存在密切的空间互动关系,做好区域比较研究,有助于清醒认识旅游发展现状,把握旅游资源总体情况;认识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从而对各自区域的旅游发展准确定位;有利于发现自身资源的个性与特色,突出资源开发的重点与亮点[1];有助于旅游开发区域协作,优势互补,联合发展,这也正是区域比较的最终目的。
近年来,大别山旅游开发及其研究急剧升温,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大别山以一个整体区域与全国其他10个连片特困地区一起作为今后10年国家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将获得特殊支持,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编制旅游规划。近三年鄂豫皖三省全国政协委员持续联名提案,呼吁将“大别山区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程广华[2]、刘汉成[3]、罗芳等[4]运用区域旅游相关理论,结合大别山区域旅游现实基础分析,提出大别山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的战略对策。李月华[5]、刘宏明[6]、陈丽军等[7]众多学者对大别山区域内的某一县市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或对大别山区域内某一种特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均体现出区域协调联动、通力合作开发的思想。大别山过去的独自为政的旅游开发和各抒己见的讨论研究发展到基本定型阶段,目前开展区域旅游资源的比较研究和联动开发更有适用性和针对性。本研究旨在为大别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选择。
1 大别山区域四市的界定及其基本情况
1.1 大别山区域四市的界定
大别山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东西绵延约380 km,南北宽约175 km,是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横跨安徽、湖北、河南3省,现有45个县(市、区),总面积约8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 400多万人。
由于随州隶属于大别山区域的旅游资源等级低、数量少,而黄冈、信阳、安庆、六安四市辖区全部包含在大别山区域内,四市的国土面积69 689 km2,占大别山全域面积的90%左右,四市的人口总量2 933万人,约占大别山全域人口总量的87%,黄冈、信阳、安庆、六安四市是大别山的核心区域,故本文选取此四市进行旅游资源的比较研究,其区域的层次和级别同级,旅游产品同级,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表1)。
1.2 大别山区域四市的基本情况
大别山位于南北交界,不仅交通便捷,人文风情独特,而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组合度良好。黄冈、信阳、六安、安庆市是大别山最核心的四座城市,风格显著,各具特色。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湖北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信阳市地处河南省南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且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为“上古四圣”之一皋陶后裔之封地,是大别山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沿海辐射中原的战略要冲。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部,长江下游北岸,是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及“八省通津”之美称,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
作为一个集山区、老区、贫区、传统农业区为一体的特殊地区,大别山区域经济总量较小、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协调性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12年我国人均GDP为38 852元,四市均低于全国水平。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四市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依次为安庆、信阳、黄冈、六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依次为安庆、六安、信阳、黄冈,农村人均纯收入依次为信阳、安庆、六安、黄冈,说明安庆和信阳二市经济发展较黄冈和六安好(表2)。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关注,大别山旅游业呈现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六安市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 100万人次,增长26.7%(全国增速10%),旅游总收入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国增速14%)。全年接待海外游客79 622人次,增长20.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 890万美元,增长21.2%。这两项指标全国总体并无增长。大别山旅游业后发优势显著,增速远高于我国当年旅游业总体发展速度。大别山四市2012年国内旅游人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安庆、六安、信阳、黄冈,而旅游总收入依次为安庆、六安、黄冈、信阳,对于、全年接待海外游客的数量和旅游外汇收入依次为安庆、六安、信阳(由于数据过小,黄冈没有独立统计海外游客数量,黄冈和信阳均为独立统计旅游外汇收入),由此可知,四市中安庆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较好,其次为六安,信阳和黄冈则较差。
2 大别山区域四市旅游资源比较
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一切研究方法的基础,国内外地理学研究采用此法者甚多。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比较在我国的研究已经从经历了单纯的定性描述,到缺少横向可比性的主要旅游资源评价,再到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学者高言铃[8]、张洪等[9]均根据人文类、自然类和综合类三个类别选取研究地内相对较高级别的旅游资源,采用绝对数量、人均密度和地均密度的指数法和位序得分排列法,对研究地的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和竞争力强弱进行比较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别山区域四市实际,采用以下指标和方法进行研究。
2.1 指标的选取
由于大别山区域四市地域范围较大,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单体繁多,资源单体的调查、选取指标体系、建立比较系统难度较大。再考虑到旅游者在大尺度旅游空间决策行为中表现出倾向于选择级别较高旅游点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者也大都流向内地的中心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更多级别较低的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10]。且高级别旅游景区景点依据世界或国家有关规定,按照统一标准,由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可比性。目前大别山区域四市还没有世界遗产和世界生物保护区等世界级资源。鉴于以上原因,在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基础上选取自然类、人文类、综合类三个大类以及4A级及以上景区和红色旅游资源两个特殊大类进行比较,共11种主要旅游资源,分别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表3)。所选主要旅游资源有不少是重合的,即一种旅游资源多重身份的现象,这种重合是旅游资源品位高和多宜性的客观反映[11],会对评价结果起到加强的作用。
从五大类来看,四市人文类旅游资源共有54处,数量为五大类之最。全国4批353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市共有7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两批249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市就有18个,这跟四市历史悠久且处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不无关系。此外,共49处的4A级及以上景区中4A级就有47处,而5A级仅2处(六安市和安庆市各1处),黄冈市和信阳市目前仍处于空白,可见四市景区的综合吸引力强度仍较弱。将四市独立来看,每个市仍然是人文类旅游资源数量最多。将四市比较而言,自然类和人文类主要旅游资源安庆市最多,综合类和4A级及以上景区六安市最多,红色旅游资源数量最多的是黄冈市,11种主要旅游资源的总数六安最多,信阳最少,安庆和黄冈处于中等且数量相当。与表2旅游经济指标对比可知,资源数量与旅游经济发展无明显正相关。
2.2 比较方法
第一步,为消除面积、人口因素对旅游资源评价产生的误差,先根据四市旅游资源绝对数量、面积和人口,计算出每种旅游资源的地均密度和人均密度。其表达式如下:
ys=T/S(1)
yp=T/P(2)
其中, ys为地均旅游资源密度,yp为人均旅游资源密度,T为旅游资源总量,S为地区总面积,P为地区人口总量。
第二步,为消除量纲,方便比较,利用已计算出的旅游资源的绝对数量、人均密度、地均密度数据,继而采用指数法来求出每大类中每种旅游资源绝对数量指数、地均密度指数和人均密度指数。
δx=[■]×100(3)
δx是指本组中排序第x位的指标指数值,f(no.1)是指该组中排序第一旅游资源量化指标值,f(no.x)为本组中排序第x位的旅游资源量化指标值。
以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信阳市3处,数量最多,设定其数量指数为100,黄冈、六安和安庆均为1处,则计算得数量指数均为33。信阳市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地均密度为1.59处/万km2,黄冈、六安和安庆每万km2分别为0.57处、0.56处和0.65处,信阳市在各旅游区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均密度指标排序第一,地均密度指数100,计算的黄冈、六安和安庆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均密度指数分别为36、35、41。其他类型密度指数依此类推。本评价体系共11个主要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每种旅游资源3个量化指标(数量、地均密度、人均密度),共33组量化指标。指数越大,旅游资源越丰富。
第三步,依据指数得分高低对以上五种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排序,对四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对比较。
2.3 比较结果
由表4中大别山区域四市主要旅游资源指数计算结果可知:
黄冈市五大类旅游资源指数累计分值中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红色旅游资源(548)、综合类旅游资源(108),表明黄冈市红色旅游资源最丰富,综合类旅游资源最少有。黄冈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数小计为300,是本市也是四市中丰富程度最高的。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指数小计均为0,是黄冈市的空白。
信阳市五大类旅游资源指数累计分值中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自然类旅游资源(580)、主要4A级及以上景区(70),表明信阳市自然类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最高,而主要4A级及以上景区最缺少。信阳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指数小计为300,是本市也是四市中丰富程度最高的。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指数小计均为0,是信阳市的空白。
六安市五大类旅游资源指数累计分值中最高者为4A级及以上景区指数累计(560),表明本市旅游资源等级较高,且较高等级者丰富,其他四大类型丰富相差不大。六安市11种主要旅游资源中有三种指数小计均达到300,分别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们是本市也是四市中丰富程度最高的。国家风景名胜区指数小计为0,是本市的空白。
安庆市自然类旅游资源指数累计720、人文类旅游资源指数累计600,本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且自然类更甚,分值远远高于其他三市,可见四市中安庆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安庆市11种旅游资源中有六种指数小计均达到300,分别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这六种在是本市也是四市中丰富程度最高的,再次说明了安庆旅游资源在四市中的绝对丰富地位。安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数小计为0,说明安庆市旅游资源也存在自身的弱项。
从表5中大别山区域四市主要旅游资源指数得分排序(可知,安庆市总体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六安市,第三为黄冈市,最后为信阳市。无论是自然类、人文类还是综合类,安庆市指数得分值均排名第一位,这三类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最高的城市都是安庆。安庆市较弱的是4A级及以上景区,最弱为主要红色旅游资源,今后应加强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
六安市4A级及以上景区丰富程度最高,黄冈市主要红色旅游资源指数排名第一,说明六安市旅游景区建设方面做得最好,黄冈是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中红色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六安市的人文类、综合类和主要红色旅游资源均排序第二位,最差为自然类资源,四市中排名第四。
信阳市除自然类排序第二以外,黄冈市除排名第一的红色旅游资源外,其他资源排序这二市均排在第三和最末尾,旅游资源总体丰富程度较其余二市差。
3 结论
比较可知,四市旅游资源的总体丰富程度高低依次为安庆市、六安市、黄冈市、信阳市。安庆虽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但作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核心城市之一,其特色不足,且景区等级有待提高。六安市旅游总体质量中等,且自然类资源丰富程度最差,然景区建设程度较高,值得借鉴。黄冈市资源丰富程度一般,景区建设程度也不高,却是四市中最“红”的城市。信阳市资源丰富程度和景区建设均最差,自然类旅游资源较为突出。
安庆和信阳二市经济发展较黄冈和六安好,以上结果与四市经济发展情况对比,可知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丰富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不高。安庆和六安旅游业发展较信阳和黄冈好,四市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高低排序甚至与四市旅游总收入排序完全一致,可见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与旅游业发展呈现高度关联。
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要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大别山连片集中开发已为大势所趋,基于现有旅游资源条件,准确定位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和旅游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合作、联动开发是本文进行比较的最终目的。基于大别山四市主要旅游资源比较的实际状况,各城市旅游业发展可采取以下思路:
安庆市在自然、人文和综合三个大类旅游资源上的丰富程度最为平衡且整体竞争力最强,可依托天柱山和黄梅戏两大老品牌的基础上,打造花亭湖等多个新品牌,并与大别山其他地市的品牌产品进行组合,促进复合性旅游目的地的建成;六安市综合类旅游资源,尤其是水利旅游资源及红色旅游资源在四市占有明显优势,因此可集中优势资源树立水利资源品牌和联合四市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旅游区的发展;黄冈应深度挖掘大别山区域各市的相近因素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促进区域联合,力争通过深度联动开发把黄冈建设成全国著名红色旅游品牌,树立大别山红色旅游的龙头;信阳可充分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利用鸡公山和茶文化品牌,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展现信阳山水文化的魅力,将其打造成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
总之,大别山区域四市应立足于各自的定位,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加强区域旅游联合,增强区域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全国著名的大别山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 陈 烈,孙海燕.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比较研究——以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例[J].经济地理,2003,(1):126-130.
[2] 程广华.大别山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0(3):85-88.
[3] 刘汉成.大别山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开发研究[A].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2012.
[4] 罗 芳,夏庆利,邓高燕.大别山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博弈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2):46-51.
[5] 李月华.黄冈绿色生态旅游与红色及古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生态经济,2010(2):109-111.
[6] 刘宏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5):54-56.
[7] 陈丽军,邓高燕,汪季石.黄冈市红色旅游联动开发的模式选择[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35-238,242.
[8] 高言铃,严艳.河南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区际比较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6):144-147.
[9] 张 洪,潘 辉,张 洁.安徽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区际比较研
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0-26.
[10] 唐 伟,李 偲,李晓东.新疆主要旅游资源的地州际比较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93-97.
[11]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1):135-137.
六安市4A级及以上景区丰富程度最高,黄冈市主要红色旅游资源指数排名第一,说明六安市旅游景区建设方面做得最好,黄冈是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中红色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六安市的人文类、综合类和主要红色旅游资源均排序第二位,最差为自然类资源,四市中排名第四。
信阳市除自然类排序第二以外,黄冈市除排名第一的红色旅游资源外,其他资源排序这二市均排在第三和最末尾,旅游资源总体丰富程度较其余二市差。
3 结论
比较可知,四市旅游资源的总体丰富程度高低依次为安庆市、六安市、黄冈市、信阳市。安庆虽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但作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核心城市之一,其特色不足,且景区等级有待提高。六安市旅游总体质量中等,且自然类资源丰富程度最差,然景区建设程度较高,值得借鉴。黄冈市资源丰富程度一般,景区建设程度也不高,却是四市中最“红”的城市。信阳市资源丰富程度和景区建设均最差,自然类旅游资源较为突出。
安庆和信阳二市经济发展较黄冈和六安好,以上结果与四市经济发展情况对比,可知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丰富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不高。安庆和六安旅游业发展较信阳和黄冈好,四市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高低排序甚至与四市旅游总收入排序完全一致,可见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与旅游业发展呈现高度关联。
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要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大别山连片集中开发已为大势所趋,基于现有旅游资源条件,准确定位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和旅游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合作、联动开发是本文进行比较的最终目的。基于大别山四市主要旅游资源比较的实际状况,各城市旅游业发展可采取以下思路:
安庆市在自然、人文和综合三个大类旅游资源上的丰富程度最为平衡且整体竞争力最强,可依托天柱山和黄梅戏两大老品牌的基础上,打造花亭湖等多个新品牌,并与大别山其他地市的品牌产品进行组合,促进复合性旅游目的地的建成;六安市综合类旅游资源,尤其是水利旅游资源及红色旅游资源在四市占有明显优势,因此可集中优势资源树立水利资源品牌和联合四市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旅游区的发展;黄冈应深度挖掘大别山区域各市的相近因素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促进区域联合,力争通过深度联动开发把黄冈建设成全国著名红色旅游品牌,树立大别山红色旅游的龙头;信阳可充分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利用鸡公山和茶文化品牌,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展现信阳山水文化的魅力,将其打造成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
总之,大别山区域四市应立足于各自的定位,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加强区域旅游联合,增强区域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全国著名的大别山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 陈 烈,孙海燕.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比较研究——以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例[J].经济地理,2003,(1):126-130.
[2] 程广华.大别山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0(3):85-88.
[3] 刘汉成.大别山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开发研究[A].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2012.
[4] 罗 芳,夏庆利,邓高燕.大别山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博弈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2):46-51.
[5] 李月华.黄冈绿色生态旅游与红色及古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生态经济,2010(2):109-111.
[6] 刘宏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5):54-56.
[7] 陈丽军,邓高燕,汪季石.黄冈市红色旅游联动开发的模式选择[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35-238,242.
[8] 高言铃,严艳.河南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区际比较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6):144-147.
[9] 张 洪,潘 辉,张 洁.安徽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区际比较研
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0-26.
[10] 唐 伟,李 偲,李晓东.新疆主要旅游资源的地州际比较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93-97.
[11]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1):135-137.
六安市4A级及以上景区丰富程度最高,黄冈市主要红色旅游资源指数排名第一,说明六安市旅游景区建设方面做得最好,黄冈是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中红色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六安市的人文类、综合类和主要红色旅游资源均排序第二位,最差为自然类资源,四市中排名第四。
信阳市除自然类排序第二以外,黄冈市除排名第一的红色旅游资源外,其他资源排序这二市均排在第三和最末尾,旅游资源总体丰富程度较其余二市差。
3 结论
比较可知,四市旅游资源的总体丰富程度高低依次为安庆市、六安市、黄冈市、信阳市。安庆虽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但作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核心城市之一,其特色不足,且景区等级有待提高。六安市旅游总体质量中等,且自然类资源丰富程度最差,然景区建设程度较高,值得借鉴。黄冈市资源丰富程度一般,景区建设程度也不高,却是四市中最“红”的城市。信阳市资源丰富程度和景区建设均最差,自然类旅游资源较为突出。
安庆和信阳二市经济发展较黄冈和六安好,以上结果与四市经济发展情况对比,可知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丰富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不高。安庆和六安旅游业发展较信阳和黄冈好,四市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高低排序甚至与四市旅游总收入排序完全一致,可见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与旅游业发展呈现高度关联。
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要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大别山连片集中开发已为大势所趋,基于现有旅游资源条件,准确定位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和旅游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合作、联动开发是本文进行比较的最终目的。基于大别山四市主要旅游资源比较的实际状况,各城市旅游业发展可采取以下思路:
安庆市在自然、人文和综合三个大类旅游资源上的丰富程度最为平衡且整体竞争力最强,可依托天柱山和黄梅戏两大老品牌的基础上,打造花亭湖等多个新品牌,并与大别山其他地市的品牌产品进行组合,促进复合性旅游目的地的建成;六安市综合类旅游资源,尤其是水利旅游资源及红色旅游资源在四市占有明显优势,因此可集中优势资源树立水利资源品牌和联合四市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旅游区的发展;黄冈应深度挖掘大别山区域各市的相近因素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促进区域联合,力争通过深度联动开发把黄冈建设成全国著名红色旅游品牌,树立大别山红色旅游的龙头;信阳可充分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利用鸡公山和茶文化品牌,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展现信阳山水文化的魅力,将其打造成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
总之,大别山区域四市应立足于各自的定位,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加强区域旅游联合,增强区域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全国著名的大别山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 陈 烈,孙海燕.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比较研究——以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例[J].经济地理,2003,(1):126-130.
[2] 程广华.大别山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0(3):85-88.
[3] 刘汉成.大别山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开发研究[A].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2012.
[4] 罗 芳,夏庆利,邓高燕.大别山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的博弈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2):46-51.
[5] 李月华.黄冈绿色生态旅游与红色及古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生态经济,2010(2):109-111.
[6] 刘宏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5):54-56.
[7] 陈丽军,邓高燕,汪季石.黄冈市红色旅游联动开发的模式选择[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35-238,242.
[8] 高言铃,严艳.河南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区际比较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6):144-147.
[9] 张 洪,潘 辉,张 洁.安徽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区际比较研
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0-26.
[10] 唐 伟,李 偲,李晓东.新疆主要旅游资源的地州际比较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93-97.
[11]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