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美主义人格与大学生抑郁症产生的相关性研究

2014-07-05孙莉娟

关键词:完美主义重度显著性

孙莉娟

摘要:采用中文版抑郁量表(CES-D)和中文版弗罗斯特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FMPS)对74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将所得数据进行协方差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与抑郁症产生的相关性结论,即担心错误和行动的疑虑是与抑郁症的产生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应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制定抑郁症早期干预措施。

关键词:抑郁症;完美主义人格;相关性;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处于深刻变革和飞速发展的阶段,与日新月异的进步结伴而来的还有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压力的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除了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还要面对学习、就业、恋爱、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在种种可能的心理失衡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正在明显上升,并且因抑郁症发作而导致行为失控(如自杀和暴力伤人)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在理论界,诸多对抑郁症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崔然等对安徽省内的六所高校进行了大学生抑郁状况调查表明,27.7%的学生抑郁症状明显[1]。曾强等对某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该校在校大学生总的抑郁率为50.24%,其中男生中抑郁率占到50.00%,女生中抑郁率所占比例为50.54%[2]。曹鸣歧等在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后报道称,在我国大学生中,抑郁学生的比例高达20%~60%[3]。大量数据表明,抑郁症已经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疾病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同样,有针对美国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入校后,高达53%的学生有过抑郁经历,而在大学最后一年,45%的被调查者出现极度抑郁状态。另外,日本高校在调查中发现有50%的大学生因心理调节紊乱而产生抑郁情绪,20%~30%的学生患有重度抑郁症,甚至有20%被诊断为精神抑郁症[4]。可见,流行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抑郁症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抑郁症的产生与生物遗传、家庭背景、文化教育、社会阶层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这些因素与个人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形成紧密相关,是产生人格因素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完美主义作为一种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人格特质,在心理健康领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其核心特点是自我强加的高标准,自我评价过于追求成就和成功,较高的自我批评倾向,害怕失败。临床观察和实例研究都证明许多心理障碍,如焦虑和抑郁等都有其完美主义的根源[5]。还有研究者表示,在资质出众和成绩优异的学生中,完美主义心理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6],因此对资质出众人群(如大学生、研究生、教师等)的完美主义人格研究,将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意义的。在中国,关于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的课题研究虽然才刚起步不久,但也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例如,徐君和佟月华的研究指出,A型人格者比B型人格者具有更高的完美主义倾向[7]。杨宏飞和张小燕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与SCL-90的各因子有显著相关性[8]。而基于完美主义人格与抑郁症产生的相关性研究则鲜有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准确理解完美主义人格因素差异与抑郁症产生的相关性,并设法建立起相关性模型,这种量化的相关性分析将为制定积极的、针对性的抑郁症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更合理的理论依据。

一、大学生抑郁症研究的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笔者向武汉科技大学四个年级的在校本科生共发放调查问卷740份,并限定被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其中未能回收和未按要求填写并答题的问卷(漏选、多选或重要资料缺失)均视为无效问卷,其余为有效调查问卷。经检查和评估后确认,回收有效问卷6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2%。有效问卷参与者所在各年级的人数及所占比例分别为:大一学生165人,占23.9%;大二学生160人,占23.2%;大三学生202人,占总人数的29.3%,大四学生163人,占23.6%。另外,男同学558人,占80.9%,女同学132人,占19.1%;被调查者年龄均在在19~23岁之间。

本研究采用中文版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及中文版弗罗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rost)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测试。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CES-D)是使用较广泛的抑郁症权威测量工具之一[9],是美国心理学家Radloff 在1977年编制的,后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工作者广泛接受,并于1999年被译成中文,命名为中文版抑郁量表。其主要用于评定普通人群当前抑郁症状的频度,注重于抑郁情感或心境。在对中国香港和内地的人群调查中均表现出很好的信度和效度[10-12]。信效度检验表现出良好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对普通人群为0.85,对精神病人群为0.9)[13]。该量表设定20个条目,最终依据总分高低来判断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得分区间≤16,16~24和≥25分别代表抑郁程度为无、轻度和重度[14]。

中文版完美主义量表(CFMPS)是在美国心理学家Frost所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FMPS) 的基础上翻译修改而来[15]。量表的计分方法是五级评分,从1分到5分按照非常不同意为1分到非常同意为5分等级划分,得分越高表明完美主义倾向越明显。本研究使用Cheng等[16]翻译的中文Frost量表,并将其中“父母期望”(PE)与 “父母批评”(PC)合并为一个维度。经信效度检验,五个维度中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的范围为0.64~0.81。题目的设计则根据中文语言习惯对Cheng等的翻译进行了细微的修改。

按照各量表的计分标准分别计算出样本得分并将分值输入excel,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来进行协方差分析,用于比较患有抑郁症大学生和未患抑郁症大学生(以CES-D得分16为分界点)在多维完美主义各维度方面的差异。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性数据确认及直观作图则采用sigmaplot软件来完成。

二、统计结果及数据分析

(一) 当前抑郁症在大学生中的流行性分析

有效问卷学生来源包括文科学院(外国语学院和管理学院)学生233人,理工科学院(计算机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和医学院)学生457人,共690人。抑郁症在该校大学生中流行性的统计与分析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抑郁量表得分在16~24的学生有378人,占54.8%,得分大于25的学生占19.1%。这组数据说明,当前抑郁症状在大学生中存在的频度非常高(73.9%),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已经达到重度抑郁症的标准。其二,对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抑郁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并运用SPSS卡方(chi-square)检验分析可知,抑郁症的流行在男同学和女同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0.845,df=26,p=0.750)。其三,对理工科和文科学生抑郁量表的分析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6.34,df=22,p=0.55)。其四,为了进一步探索学生生源与抑郁症产生的相关性,研究者根据被试学生的基本信息,将他们分成了城市组和农村组,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两组抑郁量表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0.62和18.68,经过t检验计算可知,两组之间的得分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132)。但是,两组抑郁量表的分值分布情况有所不同,当得分介于16~24时,城市组为53%,农村组所占比例为59.5%;当得分大于等于25时,城市组为21.2%,农村组为8.1%。这组统计数据表明,抑郁症在城市生源学生中的流行率(74.2%)明显高于在农村生源学生中的比例(67.6%),同时,严重抑郁症状者在城市生源学生中所占比例(21.2%)也远远高于在农村生源学生中所占的比例(8.1%)。因此,大学生生源地与抑郁症的相关性,以及成长环境因素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也将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

拟合指数分析表明:在被试的综合性大学学生中,抑郁症流行(按照抑郁量表得分大于或等于16)在男同学和女同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χ2 = 20.845, df = 26,p = 0.75)。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的抑郁量表得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5)。城市生源学生的抑郁量表得分与农村生源学生得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132)。

(二)完美主义各维度在抑郁症样本组间的差异分析

按抑郁量表得分将所有样本分为三组,即无抑郁症(CES-D<16)、轻度抑郁症(16≤CES-D≤24)和重度抑郁症(CES-D≥25)。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来进行协方差分析。所得F值越大,则说明样本组之间的差异越显著。本研究用F1代表无抑郁症和轻或中度抑郁症组间方差分析,F2代表无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组间方差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见表 2。

从表2可以看出,抑郁量表各样本组的得分平均值差别分别为7.36和16.37,其所对应的方差分别为519.3和492.6,充分说明各样本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针对完美主义的担心错误(CM)维度,F1=242.6,p<0.01;F2=172.5,p<0.001,该数据充分说明,担心错误维度在无抑郁症和轻度抑郁症以及无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显著性差异暗示着担心错误这一维度可能与抑郁症的产生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性。完美主义的另外两个维度父母期望(PE)和条理性(OR)在抑郁量表各样本组间的得分平均值十分接近,F值较小(PE:F1=6.1,F2=5.8;OR:F1=2.5,F2=1.9),p值大于0.05,表明这两个维度在以抑郁量表得分来区分的各样本组之间无差异。个人标准(PS)维度在无抑郁症和轻度抑郁症样本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34.2,p>0.05)但却在无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28.7,p<0.05)。行动的疑虑(DA)维度,F1=233.5,p<0.001;F2=196.4,p<0.0001,充分表明该维度在无抑郁症和轻度抑郁症以及无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三) 完美主义人格与抑郁症产生的相关性分析

将样本的抑郁量表得分和与之对应的完美主义各维度分量表得分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直线相关分析命令,分析得到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s)和p(Test of Significance)值。数据分析结果见表 3。

三、相关讨论

(一)抑郁症群体在大学生中的占有比例问题

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症出现的高频度已经受到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有很多调查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心境障碍之一。通拉嘎[17]对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的718名同学进行调查,发现有抑郁情绪者占42%,其中轻度或中度抑郁者占总抑郁群体的95%。格桑泽仁等[18]对某医学院校学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医学院学生中的抑郁症群体比例较高,有抑郁倾向者占调查总人数的61.8%。同时,早在2002年,美国大学生联盟(ACHA)对美国大学生抑郁状况展开的调查显示,多于50% 的同学曾经有过抑郁的经历[19]。而在2009年,该联盟在全世界范围所作的调查表明,在2~4年的大学生活中,几乎有30% 的学生感觉非常抑郁甚至不能正常学习。将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与以上统计数据相比较后发现,本研究中轻度抑郁和重度抑郁者占到被调查群体的73.9%,抑郁群体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调查的统计报告(最高为61.8%),同样也远高于国外大学生中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进一步对比发现,本研究中关于重度抑郁症者的调查结果与国内外调查中的所得数据非常接近,其人数大约占到总人数的20%。本问卷因为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实际中运用非常广泛,同时,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调查者对被试者进行了精心组织和耐心指导,问卷结果应该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经过科学认真的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也是可信的。由此,我们认为,本研究中重度抑郁症者的所占比例与之前的调查中所占比例接近,说明目前重度抑郁症在大学生中的比例没有增加;而轻度或中度抑郁症者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之前调查中所占比例,则说明目前大学生中处于“抑郁心理”的群体正在不断扩大。这些介于健康人和抑郁症患者之间的亚健康人群,他们会表现出抑郁情绪,但又达不到接受临床治疗的标准。这种亚健康状态不仅会影响该群体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而且更严重的是,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以引导和调整,就很容易发展成重度抑郁症。因此,大学生抑郁症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对有抑郁症倾向的学生实施早期干预。在患者处于轻度或中度抑郁心理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是缓解抑郁情绪的关键时期,也是防止发展成重度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二)抑郁症产生与其完美主义心理的关系

完美主义是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实际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与抑郁、焦虑、进食障碍等诸多心理疾患有密切的关联[20]。研究发现,大学生都存在中等程度的完美主义倾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消极完美主义的几个维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8]。早期的完美主义心理测量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个维度,主要测量对自我的过高要求[6]。Frost等提出了多维完美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完美主义是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现象[15]。为了探索大学生中抑郁症与完美主义人格的可能关系,本研究使用Cheng等翻译的中文Frost量表,其中“父母批评”(PC)与“父母期望”(PE)合并为一个因素。统计结果表明,中文FMPS的两个维度,担心错误和行动的疑虑的得分在无抑郁症和轻度抑郁症之间以及无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更重要的是中文FMPS的这两个维度与抑郁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关系的确定为我们制定针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完美主义在大学生抑郁心理早期干预工作中的意义

对于有抑郁症倾向群体的治疗方法,目前还没有医学上的确切标准,但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及时干预与有效疏导,患者的症状就很容易加深,演变成抑郁症的机率将大大增加。根据本研究的统计,即轻度或中度抑郁群体在大学生中的比例正在明显上升,我们认为,有针对性的早期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际上有学者已提出,作为一个包含从正常到疾病这一广大区间的心理状态,抑郁倾向应该作为一种综合症被单独提出,以区别于抑郁症这一疾病概念,他们认为对有抑郁倾向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将有可能降低患者发展成抑郁症的机率。国内的学者也在探索相关的早期干预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李艳[21]认为,对于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大学生而言,认知疗法通过引导患者积极努力地去反思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有可能缓解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张东宁等[22]认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于纠正具有抑郁倾向大学生的负性认知,提高其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缓解其抑郁症状有显著作用。结合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即完美主义中的两个因素,担心错误和行动的疑虑与抑郁症的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在实际的干预过程中,除了上述的针对抑郁症普遍适用的干预措施之外,还可以针对完美主义的这两个因素,给与相关的心理疏导,尽量克服这两种人格因素所占据心理上的主导地位,以降低抑郁症心理产生的可能和严重程度的加深。

[参考文献]

[1] 崔 然,时 萍,申国明,等. 安徽地区大学生抑郁症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J].蚌埠医学学院学报,2013,38(4):455-458.

[2] 曾 强,李 乐,唐双阳,等. 某高校大学生抑郁症影响因素和预防途径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412-1413.

[3] 曹鸣歧.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调节[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60-68.

[4] Song Y Q,Huang Y Q,Liu D,et al.Depression in college:depressive symptoms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in Beijing and Hong Kong college freshmen[J].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2008,49:496–502.

[5] Blatt S J. The destructiveness of perfectionism[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5,50:1003-1020.

[6] Hollender M H. perfectionism[J].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1965, 6: 94-103.

[7] 徐 君,佟月华.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A型人格的关系[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4):432-434.

[8] 杨宏飞,张小燕.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47-648.

[9] Radloff L S. The CES-D Scale: a self-report depression scale for researc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977, 1:385–401.

[10] Chi I, Boey K W. Hong Kong validation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Chinese elderly in Hong Kong[J].Clinical Gerontology, 1993, 13:35-51.

[11] Liu p.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from Radloff,1977.Rating Scales For Mental Health[Z].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12] 訾 非,周 旭.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6,14(6):560-563.

[13] Roberts R E,Vernon S W.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its use in a community sample[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983,140 (1):41-46.

[14] Craig T J,van Natta p A. Recognition of depressed affect in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staff and patient perceptions[J].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1976,37(10):561-566.

[15] Frost R O,Marten p,Lahart C.The dimensions of perfectionism[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90,14(5):449-468.

[16] Cheng S K,Chong G H,Wong C W.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avalidation and prediction of self-esteem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9, 55(9):1051-1061.

[17] 通拉嘎.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调查及预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学院,2009,9(3):15-27.

[18] 格桑泽仁,刘力克.卫校学生抑郁状况与SCL-90评定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6):888-889.

[19] CACA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College Health Assessment:reference group data base, in Baltimore[Z].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Spring,2002.

[20] Terry-Short L A,Owens G R,Slade P D.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5, 18:663-668.

[21] 李 艳.运用认知疗法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适宜性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2(2):90.

[22] 张东宁,白 玉.对抑郁倾向大学生的认知-行为团体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64-165.

(责任编辑 王婷婷)

[14] Craig T J,van Natta p A. Recognition of depressed affect in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staff and patient perceptions[J].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1976,37(10):561-566.

[15] Frost R O,Marten p,Lahart C.The dimensions of perfectionism[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90,14(5):449-468.

[16] Cheng S K,Chong G H,Wong C W.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avalidation and prediction of self-esteem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9, 55(9):1051-1061.

[17] 通拉嘎.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调查及预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学院,2009,9(3):15-27.

[18] 格桑泽仁,刘力克.卫校学生抑郁状况与SCL-90评定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6):888-889.

[19] CACA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College Health Assessment:reference group data base, in Baltimore[Z].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Spring,2002.

[20] Terry-Short L A,Owens G R,Slade P D.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5, 18:663-668.

[21] 李 艳.运用认知疗法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适宜性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2(2):90.

[22] 张东宁,白 玉.对抑郁倾向大学生的认知-行为团体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64-165.

(责任编辑 王婷婷)

[14] Craig T J,van Natta p A. Recognition of depressed affect in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staff and patient perceptions[J].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1976,37(10):561-566.

[15] Frost R O,Marten p,Lahart C.The dimensions of perfectionism[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90,14(5):449-468.

[16] Cheng S K,Chong G H,Wong C W.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avalidation and prediction of self-esteem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9, 55(9):1051-1061.

[17] 通拉嘎.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调查及预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学院,2009,9(3):15-27.

[18] 格桑泽仁,刘力克.卫校学生抑郁状况与SCL-90评定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6):888-889.

[19] CACA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College Health Assessment:reference group data base, in Baltimore[Z].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Spring,2002.

[20] Terry-Short L A,Owens G R,Slade P D.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5, 18:663-668.

[21] 李 艳.运用认知疗法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适宜性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2(2):90.

[22] 张东宁,白 玉.对抑郁倾向大学生的认知-行为团体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64-165.

(责任编辑 王婷婷)

猜你喜欢

完美主义重度显著性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完美是个坑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新主流“重度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