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独奏曲《春风吹绿黄河岸》浅析
2014-07-04季亮
季亮
【摘要】唢呐艺术,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并被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不断地传承、创造和发展。胡海泉先生,这位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把唢呐搬上舞台的著名艺术家,一生挖掘整理、改编、创作了近二百首唢呐、双管、笙、笛子等民族器乐作品,为中国的唢呐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笔者曾多年学习唢呐演奏并对胡海泉先生的作品和演奏技巧情有独钟。本文尝试对《春风吹绿黄河岸》这首唢呐曲进行分析,希望就乐曲的背景、结构、曲式特点及表现手法等跟广大音教同行及唢呐爱好者们探讨交流。
【关键词】唢呐曲 乐曲 曲式 结构形式 表现手法 创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235-02
刚一看到胡海泉先生创作的唢呐独奏曲《春风吹绿黄河岸》 (以下简称《春风》),我就被那优美的旋律和乐曲渲染的气氛所吸引,特别是被其创作的手段,为表现乐曲内涵而设计的各种演奏技巧以及乐曲的结构、处理手法而振奋。因此,我曾废寝忘食地练奏过这首乐曲,也认真对这首乐曲进行过粗浅的研究和分析,为的是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演奏要求,尽可能把这首乐曲表现得贴切、完美。
一、作品背景
黄河,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她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幸福。然而,也曾给人们留下过难忘的不幸和灾难。在旧社会,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使多少人家破人亡、背井离乡。解放后,党和政府为治理黄河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逐渐遏制了"黄灾"。毛主席"一定要把黄河治好"的指示发表以后,黄河两岸人民奋起投入到治理黄河的火热斗争中去。当时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了治理黄河的记录片,胡海泉先生被劳动工地那宏大的劳动场面和黄河两岸人民战天斗地、誓叫山河换新颜的精神所感动,顿时萌发了创作《春风》 的热情。
二、分段赏析
《春风》全曲是采用复三部曲式加上华彩乐段的结构形式,两端部分内容相同(都是单三部曲式),而中间部分结构不同,与两端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三个部分具有独立性,并且彼此界限分明。它们的排列形成明显的对比,这种对比可以称为外在的对比。它与内在对比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在的对比是用由一个因素引出的另一个因素的逐渐变化的方法得出的。
乐曲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