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4-07-04区兵
区兵
【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史教育往往被很多老师所忽略。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浅谈化学史教育在人才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化学史教育 学习兴趣 爱国主义 思维 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99-0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史教育往往被很多老师所忽略。他们认为化学史教育提高不了分数,对提高升学率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没有必要讲解,只是简单布置学生课后看一看。其实,化学史教育对人才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化学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化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历程,重大的科研成果的发现和发明,无不激发着学生的浓厚兴趣。化学故事对学生内心的震撼,内化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就会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创新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最终学有所成。
二、化学史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坚定科技报国之志
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千百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在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爱国主义唤醒无数仁人志士投身革命救国救民;在建国初期爱国主义号召无数海外学子学成归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产生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今天爱国主义是一面号召莘莘学子努力学习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古至今,在化学方面,我国有着许多影响深远的发明创造。商代铸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东汉末年, 炼丹家狐刚子制得硫酸, 比西方早五六百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的200多种药物制造方法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灼烧、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民国时期,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为了祖国的化工事业, 放弃美国丰厚待遇毅然回国, 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冲破了索尔维公会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1965 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引起了世界轰动; 1981 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与天然分子具有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的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得到世界各国的赞誉。
化学史的许多事例可以激起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情感,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化学家的人格魅力、爱国热情、民族情怀, 都会使学生的情感升华。愛国心是一颗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种子,将来某一天它会长成参天大树。
三、化学史教育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点燃智慧之火
化学课本中每一条定理,每一个公式都是无数化学家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化学史,向学生展示化学家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进行《苯》的教学时,可以将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这一段史话引入教学中来。 关于凯库勒悟出苯的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 据他自己回忆灵感源于一个梦。他在根特大学任教时,一直致力于研究苯的结构,当时几乎所有科学家都认为苯的六个碳应该是呈链状排布的,但是由于苯的高度不饱和性,使得其分子结构一直不得其解。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工作累了,打起了瞌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的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六个碳原子形成的长链像蛇一样卷曲盘绕,忽然这条蛇用嘴咬住了自己的尾巴,首尾相连,并不停旋转。这时,他猛然醒来,恍然大悟,赶紧着手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并最终确定了苯的六元环状结构,解决了前人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
凯库勒之所以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重要的结构学说绝非偶然。与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独立的思考能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具备了这些科学素养,灵感才会光顾于他。凯库勒的梦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而确定苯的结构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凯库勒能很好的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统一发现了苯的结构。这则故事启示学生在学习中既要重视文科的学习以培养形象思维,同时也要注重理科的学习以培养抽象思维,避免偏科,而二者的有机统一有助于点燃智慧的火花。
四、化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探究和创新精神
进行化学史教育不仅限于讲故事,还可以将科学家艰辛的科学研究过程浓缩设计成实验用于实验教学。例如,在进行《原电池》教学时模仿科学家的科研过程。给学生提供各种电解质溶液和电极材料,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分析归纳得出原电池形成条件以及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重走化学家科研之路,正如重走长征路一样,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不畏艰辛的科研过程,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坚持实践、大胆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化学给人以知识, 化学史则给人以智慧。化学史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形成勤奋、刻苦的科学探究品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匡华编著,《化学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5
[2]杨承印编著,《化学的历程》,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2000
[3]郭保章、董德伟编著,《化学史简明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6
[4]赵匡华编著,《化学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