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4-07-04刘永珍
刘永珍
【摘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对教材内容要进行必要的取舍和调整,要把那些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和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材料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赋予现行教材内容新的活力。
【关键词】开放性问题创新思维 小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94-02
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熬费苦心,一味地将"真理的金子""复制粘贴"给学生,学生呢?循规蹈矩,恪守师言,不敢越雷池一步,奉行老师的"点金术":死记硬背、重复训练、拼命"爬坡",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创新意识也在不经意之中销声匿迹。
一、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放性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应立足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与建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运用于生活,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用数学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如:有一次上课,处理数学课本习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及解决问题时,有一题是这样的: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多少米?
个别同学有点跃跃欲试,有的学生将数学书托在一只手上,说:"这就是这块菜地,长( )米,宽( )米,用另一只手从一个顶点开始围篱笆。"边围孩子们边体会,生:"求篱笆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生1:我会列式。6+3+6+3=18(米)
生2:6×2+3×2=18(米)
生3:(6+3)×2=18(米)
生口头列式。师: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师: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多少米?"至少"是什么意思?
生:用的篱笆最少呗!(众生附议)
师:怎样围篱笆才能最少呢?
生1:老师你们看,我这样靠墙围,(边说边将一条长靠在胸前),用篱笆最少。
生2:我这样靠墙围篱笆,用篱笆最少。(将一条宽边靠在胸前)
师:同学们,到底哪种围法用篱笆最少呢?(学生互相辩论,说明理由)
生:你们看,这样靠墙少围了一条长,这样围少围一条宽(这学生一边讲,一边演示)(生边听边点头),当让是长边靠墙用最少了。
学生一语道破天机,学生都豁然开朗了。有的学生自主的用数学书动手靠一靠,围一围,观察体会。
生4:(边围边说)宽加长加宽。5+9+5=19(米)
生5:兩条长加一条宽。5×2+9=19(米)
生6:可以用减法吗?
生齐声问:怎么减呀?
生6:从刚才的28减去9就行了。
生:为什么?
生6:就是比刚才的周长少了9米嘛,就直接减9米就可以了。
多么好的方法呀!这一次用书当菜地,依胸当墙的动态演示,动手操作,真可谓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深入人心,埋下了一颗"围篱笆"的种子,以后遇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就会自我动手操作,自我领悟,自我解决。
二、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温故知新的主要途径,课堂练习设计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技巧性。数学开放题是富有数学价值的题型,其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对问题作出解释,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材尽管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但题量还较少,生活气息还不够浓,开放的程度还不够深,大多数习题还趋于理想化,标准化。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以开放题为载体、以创新思维为目标,来实施开放式教学。
为加强教学效果,最好把封闭问题改变为开放问题。只要把封闭问题稍加修改,那就变成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活动。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题或改编封闭习题成为开放题,如放宽题目的限制条件,扩大题目条件的选择范围,由封闭题的结果探索所需的条件等,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如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介绍了《小马虎的日记》: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 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起实施开放性教学的思想,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