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多元化

2014-07-04周小年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多元化身份人文

周小年

【摘要】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质量,教师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是决定教师的教学水平重要因素之一,语文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塑造是势在必行。人文素养、多重身份、多种艺术思维方式、积极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提升自身语文理解能力的密码,是造就多元化理解的软环境。

【关键词】语文教师课文理解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19-02

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新课改的开展,小学语文理解已经开始多元化,然而仍有许多教师对语文解读的理解存在误区。解读语文过度地依赖于教学参考,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深入地与语文对话,从而缺乏自己与课文作者的思想碰撞,产生不了火花,按部就班的灌输给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但我们并不反对用参考,我们反对的是离不开教学参考,反对的是不加思考地照搬教学参考,反对的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有对课文的理解过于关注课文内容的感知,忽视课文表达的根本意愿,这样就淡化语言的训练,语文教学就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其实,这是教师自身没有沉下心来专研课文,对课文理解的能力的不足而造成的。教师理解课文的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语文课堂质量的好坏。一段课文在这个环境是这个意思,在那个环境可能又是另一个意思;在不同的年代可能有更多的意境。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以新课改为契机,抓住机遇,要丰富自己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对孩子们的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这便是多元化的理解。多元化的理解不但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对课堂氛围也起到很好的帮助,不像以前那样的死板,还可能教学环境也不在教室,而在野外。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多元化的理解呢,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源自于执教者深厚的人文素养。教师要真正深刻地理解课文,没有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是不可能做到的,更不可能因此延升多元化的理解。因此,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语文老师读书要广博,不仅仅限制与教学业务类的书,经史子集,天文地理,要旁观涉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了知识功底,成为一个博学鸿儒,丰富了自身的人文素养,解读语文自然游刃有余。阅读积淀远比教学技巧更重要,学养深积淀厚的教师,对语文的解读比一般教师要来得快,解得透,旁征博引,使学生能更加快速的消化。

二、多重身份

学生与语文之间的对话,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去读,去理解在于教师以什么样的身份去读,去领会!

一副作品在没有选入教材之前,它本身就承载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思考、情感、态度等。我们需要与作者相识、相知。作为读者,必须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沉浸到课文意境中,细细读,慢慢品,在读中细细品味。它的思路、文脉,语言的魅力、风格、和表现力在哪里,他(她)为什么要写,作者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元化的理解就出来了。

我们自身的身份是教师,就是要把课文当作教材来读。把课文当作教材来读,是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来思考的。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普通读者的读懂内容。作为教师来读教材,主要是从课文中找出教学证据,这些证据,语句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研讨,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目标。阅读中,我们必须聚焦教材语言,在阅读中关注课文内容和语句表达之间的组合意义,理解课文内容、作者的观点是运用怎样的语句形式表现出来的,以及为什么作者要用"这种语句形式"来表现的道理,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是我们师者的义务。

从教学价值体现上来看,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实际上需要教什么""最好用什么去教"这两个问题。从帮助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怎么样才能使学生接受,这才是教学目标,也是体现教学价值的地方。

每重身份便是一元,运用好身份也是对理解的多元。

三、积极反思

每一堂课都是由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解读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而且由于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储备,他们对于教材的解读往往会出乎教师意料之外。而这个过程也为教师了解学生认知特点,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能力的提高从来不是一步登天,而是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的总结,获取经验。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我们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有效的发挥反思的作用,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举一反三,多元发展。

四、多种艺术思维方式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当然一篇课文的思维方式也就有很多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会必然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在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很多种解读语文的方式来解读课文。如:逆向思维方式、社会学方式、文体论方式、唯物辩证法分析方式、文化学方式等等,这些方式都是我们理解课文的有力武器。

美国语文教师在解读《灰姑娘》上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她从语文中竟然可以解读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但又特别温馨合理的生活感悟。例如"有亲生母亲和亲兄弟姐妹真是一种幸福",例如"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例如"平时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会吓着朋友"。特别是美国老师谈到后妈时的一段话,更是让人为之动容,她说:"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他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他们不是坏人,只是他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他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我们要谅解他们"。

這个事例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解读课文,需要教师有广泛的知识面,还要运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分析,这样才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总之,对课文的解读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我们应当与语文进行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交流。

语文理解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的过程。语文理解的价值在于教师和学生通过语文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实现对语文建设性的体验,实现语文育人的终价值,使学生的思维不定向,不固定,开元,网状般的发射,为以后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默顿,科学社会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徐亚,语文细读-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中国校外教育,2010

[3]吴勇,让语文解读充盈着生命的力量,新语文学习o小学教师[M], 2006年第2期

[4]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多元化身份人文
人文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跟踪导练(三)(5)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互换身份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