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2014-07-04廖代艮
廖代艮
【摘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围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些资源大多是针对普通中小学开发的,对中职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仍是一个盲点。文章针对中职教育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实践性、专业性特点,对其现状与策略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中职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025-0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1] 中职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一线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努力把高校升学与就业压力转化为技术人力资本,拓展就业渠道,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问题与背景
当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解释道:"人类生存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2]。"十一五"期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围绕教育资源建设,组织开展了系列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今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又为学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创造了必要条件。但对中职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以下简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仍是一个盲点,还没形成专门的建设体系。
二、中职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1.缺乏标准,致使资源建设存在盲目性
"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推动了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但课程资源建设步伐还远没跟上。教育部在2000年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共有13个大类270个专业。由于中职教育科目多,专业不统一,专业性强的特点,加上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又没统一,各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培养目标上有着很强的地方特色,致使学校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盲目性。有的学校虽建有校本资源库,但在资源库建设中大都固闭自封,缺乏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了资源信息"孤岛"。有的学校利用互联网"嫁接"进行资源整合或随意购买,这些资源更新困难,内容冗余,缺乏规范性与完整性,出现了有而不可用的"荒岛"。
2.投入瓶颈,阻碍资源"量"和"质"的同步并进
中职课程资源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中职课程资源建设还处于边缘化状态,没有一家专门教育机构或软件开发商针对中职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开发,没有完整的建设体系。如建筑工程、汽车工程、电气工程诸多专业,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大量的仿真操作、虚拟设计等交互性和实践性强的教学资源,因投资瓶颈,很多教育机构或软件开发商是根据自己意愿与投入成本进行开发,这些资源缺乏针对性、适应性和交互性,与中职学校办学特色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很多学校购买这些资源使用"拿来主义",远不能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要。"量"上了但"质"还亟待提升。
三、策略探究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技术组织机构
建立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和保障。[3]作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导职业教育立法、统筹规划和财政投入,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鼓励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建立共享机制。并建立技术组织机构,集财力、物力、人力优势,统筹中职教育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技术标准等工作,使中职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内涵得到深化,更加贴近学校教学实践和特色发展。
2.统一课程资源建设标准,构建共享优质资源体系
"标准"是资源建设的命脉。建立统一的中职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技术性标准,才能促进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为资源开发者提供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其开发行为,实现资源建设系统性和一致性。构建共享优质资源体系,要打破各校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瓶颈",建立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教学资源"广泛共享、有效聚合、充分应用"[4],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3.优化资源平台设计,促进优质资源"校校通"
教育资源库建设是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利用"校校通"工程,建立涵盖学科资源、素材资源、学习软件、资源管理平台等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在平台设计上,应注重软件的推广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还应注重内容设计要适应时代发展和中职课改的要求。利用"超市原理""丰富性、优质性、选择性"进行平台规划设计,建立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库。这便于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维护,改善过去各自为政,互不共享的局面,实现中职教育课程资源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结束语
建立中职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对于推进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推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培养一流素质的劳动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 [美] 尼葛洛庞帝 著 胡泳等译《数字化生存》( 海南出版社 1997.7)
[3]王玲,柳连忠.职业教育的政府主导职能分析.《职教论坛》 2011年01期
[4]蔡莉 《区域数字资源中心的构建及关键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