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反推式教学法的研究与运用
2014-07-04顾鹏
顾鹏
【摘要】案例反推式教学法是在案例教学基础上逆向思维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案例完整性、精确性的要求较低,有助于教学案例的构建和补充。通过对它的要求和运用过程进行研究,形成一定的指导,并通过一个实际课程进行说明,旨在为军校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案例反推案例构建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021-02
案例教学是当今非常流行,也被公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实践活动来看,它是指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的,把从实际中收集到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让学员自我研究和相互讨论,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教育大词典中提到:案例教学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员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员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案例教育中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其在MBA教育中的广泛使用[2]。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选择和寻找合适的、典型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如今,许多学校在提倡这一教学模式,却没有相应的教学案例库可以参考、使用,而教师个人的力量往往有限,独立地完成一个完整案例的构建难度较大,以哈佛商学院教学中的案例为例,他们在建立一个案例的过程中,会派遣专家研究小组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结合教育实际需要,组织编写案例,而且,很多好的案例是对外保密的。好案例的价值可见一斑。
案例反推式教学法,就是在案例教学的思想上进行逆向思维得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在学校教育案例不充足的前提下进行授课,帮助建立案例库,为今后进行案例教学打下基础,并能够增加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一、案例反推式教学法的要求
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个案例的陈述、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处事能力,好比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而案例反推式教学是通过在课堂上围绕某个主题构建案例,这就好比是有了"树干",要不断地"添枝加叶"。
(一)对教员的要求
准备一堂案例反推式教学课,教员必须结合实际授课内容与对象,精心选择好"树干",即反推的主题,主题要贴近实际,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确实有话可说,对于提出的主题确实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主题不可太过细致,避免给学生造成固定方向的引导,不利于思维的发散及案例最终的发展。授课前,教员应当对学生们可能进行的讨论、提出的问题进行预测,并进行分类评价,哪些是正面的、可以引用的,哪些是消极的、需要纠正的,以帮助教员掌控课堂讨论过程的主旋律。
在互动讨论中,可能出现一些教员预想不到的话题或情况,这对教员掌控课堂的能力和知识的储备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对于讨论情况不激烈的处理,教员提出主题和要求以后,可能出现学生反映不强烈,讨论不深入的情况,这样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员应当多加引导,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二是讨论方向偏差严重的情况,在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经历、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观点,对此,教员首先应当保持欢迎和鼓励的态度,即使观点有不合适的地方,也应当对其积极讨论的态度给予肯定,以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针对有问题的观点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教员讲解、组织其他学生共同讨论等等。
(二)对学生的要求
由于是通过一个主题,对案例进行反推式的讨论教学,所以,对于授课对象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对所讨论的主题有所了解、有所兴趣,在相关方面有一定的实际生活、工作经验,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任职教育等一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育层次,这样既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也能建立起更好的案例以供参考。
二、案例反推式教学法的运用
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案例反推式教学法除了希望通过讨论授课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培养一定的能力以外,还希望通过推导案例最终形成一个或多个具有现实性、典型性、应用型、指导性的完整案例,使树干真正成为参天大树。
(一)课前准备
在确定了相应的主题之后,可以提前将其通知给学生,进行课下讨论、查阅资料等活动,有助于提高课上讨论效率。同时,应当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二)授课过程
一堂案例反推式教学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讲解课程目的、提出讨论主题、分组进行讨论、互动发言及观点分析、形成一个或多个完整案例与结论分析。
讲解课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这种授课模式,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并提出最终需要形成案例的要求。
提出讨论主题时,在说清问题的基础上,应当尽量简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
分组讨论阶段,教员可以参与到其中若干小组中去,每个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方便讨论为原则,结合教学场地实际具体安排。
互动发言及观点分析阶段是教学的重点,这一阶段是教员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教员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相应的分析或组织集体再讨论,同时注意对观点方向的把握,是否背离课程主题,如果出现较大偏差,应及时指出,同时利用板书、多媒体等方式,将学生的观点显示出来,注明学生姓名或组别,给学生最大化的参与感。
最后的结论分析以教员为主、学生为辅,结合主题与学生提出的多项观点形成最后的完整案例。
(三)课后总结
课程结束之后,教员应当认真整理学生提出的观点,对课上形成的案例进一步加工、完善,做好备案,通过多次讨论后形成的较为成熟的案例应当及时形成文档,存入教学案例库,案例应当向学生公开,使其享受自己参与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其处理具体事情的能力。
三、实例分析
以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的一堂课为例,具体说明案例反推式教学法。
(一)授课背景
此例中的教学对象是来自全军基层单位的预提政治指导员,他们学习结束之后将回到本单位,成为连队的政工主官,此时他们已经具有两到三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了解基层官兵所思所为,思维也相对活跃。
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应选取与之工作息息相关,又是他们十分感兴趣、迫切想了解的主题,本例中选择了"一个精神出问题的年轻干部"这样一个主题,这样的标题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部队也或多或少有这方面的问题,在部队相关医院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病人,他们有的年龄并不大,这些年轻的军官为什么会出现精神的问题,出问题之前有哪些征兆,有什么方法可以杜绝类似的问题,都是本课希望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这些学生当了连队主官之后,就要面对基层年轻干部的管理工作,对其以后的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当然,不可能所有学生的单位都出过有精神问题的干部,所以,在方向把握上也可以向存在思想不稳定、不合群等问题的干部上引导,有利于最终形成的案例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二)授课过程
课程的主题可以事先通知学生,上课时再次提出主题,提出一些推理方向,比如,出问题干部的性格、家庭背景如何?出问题前有什么征兆和表现?出问题前后领导、同事对他的态度如何?如果康复了以后,如何处理这样的同志?这样的事情对部队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等等。如果有学生提出一个真实的事例,可以此为基础进行讨论分析,效果更好。讨论出现的观点示例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