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2014-07-04齐君婷
齐君婷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确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维续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性快速、稳定增长的重要前提。当前,关于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问题讨论探索工作总体进展良好,但始终缺乏理论的系统性研究。众所周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性研讨问题,同样,现如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是不可回避的国情之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特殊阶段,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下我国必然要正面应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始终存在的差异性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尤其在一些西部地区,尽管区域资源多元丰富,潜在的市场商机也十分可观,但因为体制与部分国家政策等诸多层面的因素使然,即便试图通过诸般努力,其协调性却依然不容乐观,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尽管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恰如其分地实行开展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并且以此显著地推动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但相对来说,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也正在被明显拉大,直到如今,这种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始终显现出持续扩大的态势,由此而延伸出的我国东、西部区域的经济怎样实现协调发展的问题已上升到了全国整体经济是够依然能够保持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
伴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信息交流的普遍大范围应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正在朝着“殊途同归”的方向进行着,因此,在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背景下的竞争、交流、合作的局面也必然会反复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无疑会给我国东、西部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带来更为深远的潜在影响。一方面,我国当前的市场资源配置与竞争日渐白热化,其形式也错综复杂;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依然属于机制转型与组织结构整合的过程中,许多机制还没有进行定型规范,矛盾还需要协调[1]。
2.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
2.1非经济因素
2.1.1区域文化差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区域文化属于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并且只是进行特定状态下的单方面的协调而已,而是协调区域之间各式关系的全部。因此,无论是对区域之间文化组织的协调,还是经济的协调,都只是协调发展的一部分,而并非内容的综合。无论是欧盟、日本抑或是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其开展经济发展的阶段中,都把市场规范化、统一化当成制衡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每个区域在发展阶段无一不首先明确其区域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展开反复的分工,且利用提升区域之间的分工以及合作的方式进而改变由最初的行政分工所引起的略显封闭与各占山头的情况。以宏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区域文化的差异并不会从根本上左右发展形势。
2.1.2自然环境因素
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自然因素,无论是从语言学抑或是其本身的行为来说,都是一个动态概念,因此必须辩证理解。自然环境的客观存在证明,发展是协调的前提,只有相对于发展才有协调,协调是关于两方面的内涵:第一,对待区域背景下的协调发展必须要以辩证视角进行判定。因此,“协调”的意义也可以理解成为发展阶段中的“规定”,一旦远离了发展这个层面,所谓的协调便消灭;第二,协调需要具备自然环境客观条件。区域之间的组织与联系必然无法停留在一种形态,在特定条件或是历史作用下,部分组织与联系状态是最健康的,同样伴随着客观条件与历史作用的不断变化,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现状也会变为亚健康,甚至不健康。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当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进行理解。
2.1.3地方政府调控
现阶段市场潜在运行规律已经逐渐远离了行政化的干扰,当前市场已经可以自主的应用各自要素在其区域内展开自由的流动,使得能够完成资源上的合理分配。但与之相对的是,市场普遍存在的盲目性又导致市场时常出现“失灵”的状态,这个时候,政府便要为区域协调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上述所提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在进行对统一市场生成的阶段,政府都相对的利用了部分行政干预。例如,欧盟会定期地举办欧盟成员国之间的首脑会议,对可能影响欧盟经济发展每个层面的因素展开相互协商,并且为其成员国进行经济上的协调发展提供政治保障[2]。同样,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也会利用定期举行“洽谈会”反复地实施制度创新,使之更具针对性与具体性,最终能够达到省市之间的经济能够协调发展的作用。日本的区域经济圈正是因为对传统行政分割的消灭,才能够让原本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的各个区域能够在空间上紧密结合。我国的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也正是基于关注政治领域的合作放能够使得其区域合作范围得到不断地拓宽,让协调水平得到反复提升,经济得到不断快速地发展,使之一跃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典范。
2.2经济因素
2.2.1人力成本因素
人口问题对于我国区域经济来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之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善往往导致区域内人口素质低下,而人口素质长期低下又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出现阻碍。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人口数量素质的和谐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问题。例如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因此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更加渴望。但是东部地区高待遇、高福利等因素吸引着大量人才,人才外流使得区域内的人力资源素质整体下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力资源的需求。
2.2.2区域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任一一方的区域的发展都不应当以侵害另一方的发展而作为其前提条件,而是让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转换成为另一区域经济发展的便利背景。也可以说,任一的区域进行经济发展行为都需要视另一方的区域为约束条件,以此来推动与适应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让全部区域都可以获得发展更新,其组织得到反复优化以及形成一种相互依赖、推动,最终让每个区域经济获得持续性稳定快速发展。
2.2.3市场化程度
现阶段,人们常常谈论起的“企业家精神”便是说一群拥有创造能力的人、组织所拥有的具备开拓意识与冒险精神,正是由于有这种精神的作用,放能够让其化身为破除传统,打碎常规,愿意去进行风险挑战的历史变法者,才可以打破来源于固有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和僵
化制度的捍衛者的困难阻碍,向传统略显愚昧的制度发起强有力的现实冲击。此外,制度装置的内涵旨在激励人们进行制度创新所安排的外部性的装置,换言之,惟有先一步安置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制度装置功能,才可能够让创新者创新出新的制度。
3.结束语
如果进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创新所实现的潜在收益能够超过进行制度创新的成本,那么显然,其创新的热情及动力都会得到极大地提升。制度创新的内涵必然需要制度竞争,而制度竞争则是表示利用制度之间的优势与劣势的相互比对比进而发生的变革压力,而如果这种优劣区别比较愈显著,则需要进行制度革新的压力也会相对地增大[3]。例如,在我国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明显丧失基本的竞争力时候,实施必要的创新,其压力便大幅度地上升,而这正是我国过去所进行经济制度改革的本质因素。
参考文献
[1]孙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差异化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覃成林,郑云峰,张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103,(01):9-14.
[3]胡春春.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以广东省四大区域为例[J].商业时代,2013,(27):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