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指导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素质结构分析
2014-07-04齐莹
【文章摘要】
辅导员的素质日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随着高职教育“2+1模式”的广泛开展,学生超过三分之一时间的在社会实践,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作用日渐凸顯。本文根据顶岗实习指导工作的要求,辅导员注重学生思政教育关心关爱,保障教育工作过程的开放性和延续性,从校企合作角度,进行高职院校辅导员素质结构分析,从而推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
顶岗实习;高职院校;辅导员;素质结构
高职教育顶岗实习作为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辅导员作为具体学生管理和施行者,在实习期间的教育工作中,不但要做好传统学生在校管,还要研究现代学生到企业学习情况下出现的各种问题。
辅导员要加大知识储备,要切实转变教育工作意识,提升指导学生所素质结构,促进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面对繁杂的职场,学会自我保护和生存技能,使学生学有所成,在职场中生存和成长,同时也自身的双师素质和辅导员职业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1 辅导员基本定义分析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职责决定了对其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我国辅导员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传播文化精神为使命,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指导为帮助,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引者,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辅导员要逐步地向专家化专业化发展,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心理方面的专家学者,从而更好地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计划、端正学习和人生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寻求方法,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心理方面的专家和学者。
2 辅导员的顶岗实习期间素质结构
顶岗实习指导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技术及技能,更要将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相关的知识融入到顶岗实习指导中,去分析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实习车间的教育指导和关怀学生,充分利用企业实习地点特殊性的优势,发挥交心、关爱、励志、成才、责任、合作等多功能的教育性,进而有效地实施教书育人和素质教育,使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得以提升。
2.1企业与生产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学生顶岗实习走出校门走向企业,从一名在校学生转变为企业生产人员。顶岗实习指导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得心应手的基础上,逐渐地适应实际岗位工作,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高职生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和准确的判断的能力,增强对岗位适应和胜任能力,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发展潜能。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努力倡导发现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顶岗实习指导的时间和空间;依据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于现代职业教育和学生需要的教材体系。
2.2合理多元的知识结构,具有双师型素质。
顶岗实习指导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自身文化内涵,增加沟通交流能力、现场协调能力等广博的综合能力,并能对知识体系加以合理综合运用。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习和掌握创造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并有意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中,要能担负起对学生在企业生产、生活出现问题的引导和启发的重任,并擅于运用教育新观念和总结分析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广泛的安全生产、职工保险、维权保障、心理指导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2.3敬业爱生的奉献精神,健全的人格素质。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性、实用性、应用性高级技工、高级技师。未来的工作环境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高。顶岗实习目标都是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进与社会接轨的顺畅、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奠定良好的基础,既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品质。又能树立从学生到社会劳动者的转变,并且保证完成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言行,都是真正的教育内容,其影响力是强大而深远的。辅导员教师,要在人格素质方面加强修养,人格素质健全的教师使学生感悟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优良的道德素质、创新精神。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不怕吃苦,树立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学会理智地控制情绪,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
2.4辅导员进行企业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双师素质
顶岗实习要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创造性等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在素质教育和辅导实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高职院校辅导员只有具备较强的企业实践安全指导能力,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辅导员教师群体中要加大科研能力的力度,建立与科研工作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切实增强辅导员素质结构,全面提高辅导员师资队伍素质。
在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新形势下, 迫切需要完善法律规章, 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责任与义务, 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 加强管理和服务,促进工学结合教学培训活动的正常开展,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当前,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宏观背景下,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加强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以及环境氛围建设,通过统筹安排、按需施教、学训一体,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浅谈在实践中对辅导员角色的重新定位[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2(1).
[2]潘昊.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制度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0(12).
[3]杨之毛.略论辅导员工作应具备的观念[J].人力资源管理,2010(02).
[4]郭龙峰.学校体育改革背景下师资队伍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0).
【作者简介】
齐莹,1972.9,吉林四平,思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