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粗鄙”语言使用探究
2014-07-04谢筱楚
谢筱楚
【文章摘要】
“脏话”作为不被主流话语体系所接纳、却拥有旺盛生命力的一种语言。本文采用定性调查方法,通过大学生对“粗鄙”语言使用行为的研究,试图探究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行为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粗鄙语言;使用;原因
0 前述
“脏话”作为不被主流话语体系所接纳、却拥有旺盛生命力的一种语言,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影视剧作品和网络上,都广泛存在,并时时处处影响人的生活。语言的背后是人的行为及心理,通过针对“粗鄙”语言使用行为的研究,能够了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行为模式。对规范语言使用环境,对大学生语言使用加以适当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对大学生“粗鄙”语言使用行为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查阅、座谈会的方法。在网上通过“大学生”“脏话”“行为研究”等关键词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在学校中通过方便样本抽取了女生组6位被访者,男生组6位被访者和混合组2位男性和4位女性被访者进行小组座谈会。
1 “粗鄙之语”使用情况
首先,面对熟人朋友和深交好友,“粗鄙”语言出现的更加频繁。
社交功能是脏话这种语言扭曲延伸出来的另类功能。脏话在成为口头禅,成为习惯之后,骂人的成分就淡化了,而成为了语言的附加成分。当两个人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对方能够理解你所说的“粗鄙”语言并无所指,没有任何讯息的传递,它仅仅表达一种情感。这样,脏话也就扮演了社交的角色,它不仅不会伤害对话双方之间的感情,反而会拉近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然后,生气惊讶烦闷等情绪作用下“粗鄙之语”更易脱口而出。
情感功能是脏话最重要的、最显著的功能。人们说脏话,最重要的目的是宣泄自己的情感——愤怒、不满、郁闷等。因而一般来说,脏话的语气都非常的短促有力,语调也可长可短,重音突出,把当事人的情绪能充分的表达出来。当脏话纯粹的是情感的宣泄,没有强加到他物身上,那么脏话则无所指,无所谓意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粗鄙之语”也容易脱口而出。
其次,为了营造气氛融入周围的环境,“粗鄙”语言成为轻松氛围的一大工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粗鄙之语”是具有一定的功能价值的,在特定的情境下,它可以帮助个人获得群体的认同感,取得必要的社会资源。如果作为一个外群体的人,想要融入这样一个群体之中,就需要不自觉的遵守默认的群体规范,通过共同使用“粗鄙”语言来提升群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一群人聚集时,大家更容易一起“掉节操”“刷下限”。
再次,网络上使用“粗鄙”语言的情况明显要少于现实生活,并且多用变体简称。
从脏话的语言构成来看,它比较简短,多由一个字、两个字或者三个字构成,这就决定了其多以单个名词、单个的动词或者非主谓式出现。这种语言形式利于语气、语调的突出,所以读音也多短促有力,重音突出;同时也利于声调的变化,声调可长可短,可高可低。这样说话者就能毫不费劲的脱口而出,使这些“粗鄙之语”多存在与口语使用的范畴之内。而在网络上,大多数内容以文字形式呈现,粗鄙语言一旦书面化会使人直观看见文字展露的意义内涵,给人以不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因此大多数人避免在网络上使用“粗鄙之语”。
最后,对异性说出“粗鄙之语”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在男性面前说脏话更无所顾忌和开放,而男性在女性面前则更会照顾到女性的情况,考虑她们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说法会有所收敛甚至坚决不说。
这种差异很有可能是因为许多“粗鄙之语”中的性暗示的臆想对象直指女性。正如时下流行的“Kao”“Cao”等,虽然没有具体到指向,但我们能够明白它所指对象就是女性。当男性使用这些带有暗示性的词时会考虑到其原有含义对女性可能带来的伤害和不敬,因此在使用之前会更多顾虑对方的感受和接受程度。
2 “粗鄙之语”原因探析
外界环境的渲染——在大家的描述中,几乎每组都能看见周围人的影响:抑或因为身边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习惯;抑或是为融入大家的圈子,拉近与朋友的距离;抑或是身边“导师”的悉心教导……外界环境对个人使用“粗鄙”语言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实中,人与人的交往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接受来自环境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推动,从而不知不觉地使自己的行为发生变化。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的,必然与周围的人相互作用。除此之外,大学生处于学校这个大环境,周围都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学,为更好的融入自己所属的集体,他们必然会潜意识的保持自己与群体内部的一致性,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与周围人相同的语言习惯。
情感倾泻的出口——由于“粗鄙”语言的短字、单音节构成形式使其读起来短促有力,重音突出。在表达人的强烈情绪时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因此能较恰当的把人的情绪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这种真实表露,让人有一种痛快感。也正因為这样,虽然大家知道“粗鄙之语”的粗俗和不文明,但当情感溃堤时,第一反应仍然是它。
一词多义的表达——除了上面所说的表达情绪方面的优势,它言简意赅、一词多义的特性也使其实用性大大增强。“粗鄙之语”虽然篇幅短小,但根据不同的声调,不同的语境能够衍生出很多种不同的涵义。当大家形容或说明某件事情、某个物体,而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的时候它能都很好的弥补语言上的匮乏。
语气气场的增强——当“粗鄙之语”没有赋予实际的内涵而强加于他人身上,只是纯粹的情感语气的表达,从语言学上来看也就没有实际的恶意。但是这种强烈的语气却为表达增加了气场,为大家所运用。这时的“粗鄙”语言是一种直达事物实质和了解现实真实的快感,它剥掉了粉饰修砌外衣,让直白的话语形成强烈的冲击,给人以增强气场的感受,也让说话者的情感表达方向更加明确。
陈光磊先生指出:要求说话合乎实用的文化规约,也就是说的话在社会的人际关系的表达方面是正确的、合适的——这讲究的是语用的得体性。语言本身没有好坏,只要应用在合适的环境。大学以其价值观的多元为各种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温床,自然也培养了这类俗语言。大学生对他人的评价方式越来越宽容与多样,对待语言也展现出更多宽容的态度,多种价值判断的角度,多种解读语言的方式带来的是人与人之间更多的理解与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