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良性发展的思考及对策
2014-07-04熊劲松
【文章摘要】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然而近年来我省高职院校面临生源减少,竞争压力加剧,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在竞争中不被击垮不惜盲目扩招,高职院校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大打折扣,培养的学生毕业不适应社会的就业需要。甚至职教被看成了“落榜生的收容所”生源质量和发展形势令人担忧。本文就高职院校如何应对挑战,走出现状借用了一些高职院校成功范例作为参考,提供了一些决策方案,希以此为依据推进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现状;建议
1 引言
高职院校教育本该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并非是培养理论性和学术型人才,更非就是“天之骄子”。然而由于各种压力的逼进,使得高职院校不惜花费巨大资本引进生源,导致培养经费的缺失,扭曲了高职院校的育人本质,学院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因此培养的学生质量较低,适应社会能力弱,并且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社会的歧视,最终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影响高职院校教书育人本质。
2 高职院校的现状分析
2.1生源与招生比例的不协调
湖南省目前有公民办高职院校67所,涵盖工学、文史、财经、贸易、医药卫生、机械、电子信息等几十个专业。近年的生源情况与招生计划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湖南省生源持续下降,而整个的招生计划年年加大,录取比率增加。但一些民办非正式院校(培训机构、自考助学点)还要与高职院校抢生源,因此高职院校仍然吃不饱,不得不分散精力去和其争抢生源。
2.2生源质量下降造成教学和就业困扰
由于招生计划和录取比例失调,导致招收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基础差,学生来校目的不明确,来混日子厌学的多,真正愿学、肯学的少,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任课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同样困惑,据笔者随机调查某校不同系部的高职任课教师及其所在班级的考勤表和工作日志表(期限两个月)。
调查发现理工类专业到课率低于文史财经类专业,到课差的课程涵盖了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学生的到课情况与学院的管理、教学等有关外,另外一主要因素就是这些学生本身的素质也有很大的关系。在调研中发现学生不认真听讲的90%以上的是玩手機,微信时代给教育带来了考验。正因学生学到的真技能、真本领少,就业也不容乐观,老师们也正在思索新的应对方法争取让学生在校掌握一技之长。
2.3滞后的“宽进宽出”制度及教学质量与生源具体情况的矛盾
2012年高职专科批文史205分,理工类200分。2013年最低控制线是文史类:高职专科批200分;理工类:高职专科批200分。在招生困难的情况下一些地方高职院校以及一些名气小的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都是最低档次。由于录不满不得不另外采取降分录取政策。然而这样进来的学生,按时毕业率达到98%以上。单招本身是为了招到有一技之长,或者有某方面的优势的学生进入高职学院进修学习。然而高职学院单招大多只是为了招揽生源,没有特长和优势的学生同样可以报读,这就扭曲了单招,改变了单招的初衷。由于各个学院的竞争压力,近年来高职学生录取分数低,本身就达不到预计的毕业质量要求,再加上单招生同样质量不高,这样的生源情况要谈教学质量无异于是给教师出难题。
2.4高职学院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难以实现均衡
笔者调查发现湖南省的高职学院存在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不均衡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学院学生不像本科学校那么稳定,缺乏一个有力的保障机制促使生源的稳定性,高职学院填报志愿的学生中由于一些没有上规模档次的、没有自己的场地的自考助学机构和其他性质的培训学校的挖掘,约占三分一的计划会落空,即使招生好的专业也不敢及时补充好教师队伍和资源条件。再加上学校是瞄准就业市场而招生,比如电子商务按社会发展和市场情况来看是比较热门的专业,然而比如某学院去年原计划招生100人,实际招28人;会计电算化学生报考人数多,但实际就业不是很理想,学院只好忍痛割爱放弃招生。
3 促进高职院校良性发展的建议
3.1以“特”取胜走出生源困境(以湖南都市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生源难现已成为一种行情,如何走出困难,其中一个关键是办学方自身的理念和办学方针问题。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职业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近8000人,预计到2015年步入万人学院。在我国公办院校优于民办院校的思想根深蒂固,然而该学院做到了民办不亚于公办的事实,得益于该校独特的办学远见。该校所创办的印刷系是湖南省高职院校中的一枝独秀,并且取得了中央财政的重点扶持与拨款,这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也是少有的。该系是学院的重点系部,是校企合作的示范系部,其中包装与印刷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校真正掌握了一门谋生技能,市场供不应求,社会声誉良好。该院于2012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民办高职院校论坛;2013年成功进入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4年湖南省建筑行业会议5月在该校举行。这些有利优势正为该校走向更大的成功夯实了基础。
3.2整合高职院校师资和资源条件共建社会紧缺专业
各校在招生中往往会出现部分专业火爆,而某些专业则人数就少。一些以文史财经为主的院校理工类专业招生少,以理工科为主的学院则就文史财经类专业招生就少,而进教师编制则是以以前的实际情况招聘的,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计划赶不上变化,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比例严重失调。解决这一问题各校往往采取的是外聘方式,而外聘的主要来源是本科院校中的在校研究生来担任教学工作。在校研究生缺乏教学工作经验,无法达到对高职学生培养的预期效果。因此笔者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按照企业、高校因地制宜、就近原则,对高职院校师资的整合,在保证本校教学工作外,对专业富于的教师资源实行互派制度,实施教师与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在派遣学院工作照常算教学工作量,切实做到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所需。再就是真正落实企业与学院之间的对接。
3.3建议发展“职业教育圈”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强强联手(长沙市职业院校为例)
据笔者调查,湖南长沙市的高职院校地理分布有一定规律。
在这几个教育圈内按就近原则通过教师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切实做到专业共建。特别是湖南安全职业学院和湖南机电职业学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与长沙环保职业学院校区只有一墙之隔学校之间有许多共同的专业,完全可以走在职教圈的前列,实现师资、实训等条件共享切实保证学生学到职业技能。
3.4没有自己的办学场地的“社会助学机构”应不是国民教育的重要补充
民办学校不应和民办助学机构混淆概念。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各省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直至2009年高考学生维持在五十万以上,公办学校无法满足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教育部门提出了“民办院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补充”。也确实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许多的贡献。近年生源的直线下降,社会上也出现了一批以招生作为职业的代理,他们都假借名校教师名义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招生。特别是一些没有上规模上档次,没有自己的办学场地的以助学形式的社会助学机构为了生存,近年不得不采取了在招生代理手中重金购买生源,“挂羊头卖狗肉”,打出“名校”的幌子等方式来招揽生源,致使一些学生上当受骗。教育市场被搞得乌烟瘴气留下了负面的影响。教育部门也开始采取了一些行动,比如2013年起严禁高考学生信息外流等手段来抵制这一现象。然而只是起到了治标不治本,始终没有达到根治。笔者认为民办助学机构应不再是国民教育的重要补充,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没有上规模的这一类型学校发展方向科学引导,尽快帮助发展转型,抛开小利益换取大发展。进一步在高考生志愿指导书中公布学校招生有关信息;对自考、成考系列设立专門栏目予以区分;也同时打击那些打着“名校教师”的招牌到处招摇撞骗的招生代理。从根本上解决对高职学院的生源威胁。
4 结论
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问题;同时也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社会声誉和地位。一所成功的高职院校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优势、师资优势;其次要有一支能够勇于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再次是靠政府的科学引导宏观调控,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育人为根本;最后应加强对高职学生思想引导高职就是以职业为主,就是瞄准就业。那些歧视技工岗位、“大学---天之骄子”的思想本身就有问题。总之只有正视高职定位才能真正做到高职院校长远久安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熊劲松.湖南桃江县人,1983 02--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讲师.民盟湖南大学委员会盟员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