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7-04李慧敏
李慧敏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使农村文化建设逐步走向正规。但是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没有适应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只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实,广大农民群众才能真正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广大农村的风貌也才能有一个大的改观。
1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极不平衡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所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普通大众也不断需要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因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影响了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再加上资金投入的不足,所开展的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次数无法满足大众的需要,尤其是在农民比较清闲的时节,更缺少相应的文化活动。很多偏远地区的文化活动少之又少,之前的娱乐活动场所往往被占作他用,没人关心群众的文化生活,尤其是那些长期在该地区居住的人也从来没有开展过正式的文化活动。
1.2基础活动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农村的各项事业不断更新,学校和医院建设、道路交通、通讯设施、传播媒介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和升级,但是唯独文化活动设施还不够齐全。有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中对文化基础设施没有按照“先建后拆、边建边拆”的要求,致使部分乡镇文化站失去了原有的活动场所。除此以外,在举办文化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如:音响、电视、桌椅、报架、书籍、报刊等也都不够齐全。乡镇文化站目前的状况依然是“一块牌子、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条汉子”,许多文化站都不具备齐全的文化活动设施,无法正常开展活动,以上因素都使得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1.3文化专干人员不专
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人员精简,文化专干不专职,身兼数职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乡镇文化站干部兼任团委书记、计生办主任、妇女主任、办公室主任等多种职务,长时间游离于文化工作之外,单位时间内用于文化工作的时间极少。在精力上、时间上都不可能有效地投入到文化工作中,带来的后果是文化工作人力资源隐形不足,事业发展受到影响,工作衔接不上。且文化专干更换频繁,给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困难。
1.4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农民思想落后
许多农村地区很少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农民缺乏有利的思想教育,使得有些农民因为思想空虚,又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最终导致犯罪。不仅如此,一些封建迷信在农村广泛传播,还开展了一些邪教活动。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辛勤劳作的农民没有机会看一场电影,莘莘学子没有上课用的桌椅,但一些神庙却修建的富丽堂皇而且常年有供奉的烟火。
2 发展农村文化的基本途经和措施
2.1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提高对农村文化工作的认识
现在,很多乡村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党委书记都错误的认为,要实现小康社会只需要加大物质文明建设就足够,不能认识到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即便能够认识到,也不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很多农村的电影放映机没有播放过一部电影,设有文化站但没有举行过一次文化活动。针对这种现象,各级党委要提高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把此项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将此项活动经费纳入预算,作为扶贫攻坚计划的一部分,并把与此项建设相关的成绩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促使农村文化建设顺利有效的进行。
2.2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全民
农村的文化站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部门,是为人民提供文化知识、娱乐活动、健康教育等的重要场所。要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乡镇领导的带头作用,需要村民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农村文化活动的网络得以普及。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将文化站建设列入乡镇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各級政府还可以不断丰富文化站的相关建设,配备专人负责开展书籍借阅、电影播放、健康宣讲、文体活动、科技传播等一系列的活动。文化活动场所有专人负责,供多种活动所用。还可以将学校的在学校闲置校舍改造成文化活动的场所。使中小学发挥其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可定时向村民开放,让农村中小学成为开展、宣传文化活动的中心。
2.3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紧密结合群众的生活实际开展文化活动,以自愿参与、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广泛流传为原则,使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在我区就是要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重点抓好“一节”( 春节)“一会” (物资交流会)文化活动。组织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与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思想保持一致,鼓励农民多读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技能,在全村推广农业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讲。通过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方式,让农民群众认识科学的重要性,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使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让广大农民健康文明的生活。不断丰富文化活动的内涵,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使活动具有时代特点,并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4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通过建设特色文化名区,使农村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得以发扬光大,并得到有效保护。对于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颁发“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等荣誉称号,举办以“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对于某些村庄或特定区域对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现象,要继续加以保持,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逐步得到完善。为剪纸、绘画、制陶、雕刻、编织等沿承民族传统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为戏曲、杂技、花灯、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创造更多的舞台,并开展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使特色文化品牌得到广泛传播,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人、名品。
2.5加大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缺少举办经费是导致文化活动无法举行的主要因素。各级政府都需要为本乡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现阶段,政府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寻找合理的筹资方法,鼓励个人或小企业参与到活动的筹办中来。服务于一线的文化工作者,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力、物力及政策上的支持,促使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艺术产业得到广泛传播。在为文化活动提供一定经费的同时,还需要为活动举办方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在土地的使用、税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