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2014-07-04郑筱妍

关键词:倦怠感特教职业倦怠

郑筱妍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安徽 芜湖 241000)

职业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费登伯格在1974年提出,用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1].1981年,学者冯勒诗等人在经过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具体表现或具体症状,即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2].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以及工作满意度过低,工作能力下降,对工作、他人日渐冷漠,无工作成就感等一系列负面症状.有研究表明,当今社会中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容乐观,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职业成就感以及教育教学质量[3].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教学方式的复杂性,特教教师便成为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倦怠的状况不仅会影响着其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会更加直接地影响着那些生理有缺陷的学生们的心理、个性以及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本研究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职业倦怠状况作为重要的探讨内容.

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是个体根据对外部环境的认识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定情况,结合自我感受,对自我的各个方面所作的评价与情感体验.如果评价是积极的,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外在的行为表现,即自我接纳或者自我悦纳.自我接纳的个体会使自我的内部和外部相融合,从而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人格.也就是说,自我接纳的个体应当不会产生过度的职业倦怠,因为他们往往会注重调节自己.

社会支持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同事、党团组织等由个人、团体、组织给予个体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实质上,社会支持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有学者认为,社会支持一方面为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4].

鉴于以上,个体的自我接纳品质和社会支持状况应该是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试图从消解或者缓解职业倦怠这一目标出发,选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对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关系进行考察与分析,以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有效消除或缓解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一定的科学研究依据和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来自安徽省芜湖、合肥和马鞍山3市的3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50名特教教师参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94.6%,调查对象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1:

表1 被试人口统计学变量分布情况

1.2 研究工具

(1)自我接纳问卷

自我接纳问卷(SAQ)由丛中,高文凤编制,问卷包含自我评价(SE)和自我接纳(SA)两个因子,每个因子个有8个题目,每个题目采用四级评分制:A.非常相同,B.基本相同,C.基本相反,D.非常相反.A、B、C、D分别记1、2、3、4分,其中第1、4、7、8、11、13、14、16题需反向记分,两因子得分之和为量表总分,总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自我接纳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该问卷通过实际检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5]

(2)社会支持问卷

本研究采用肖水源修订后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分(3 条)、主观支持分(4条)、对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三个维度,计10个题目,每个题目采用四级评分制:A.非常相同,B.基本相同,C.基本相反,D.非常相反.A、B、C、D分别记1、2、3、4分,总分即10个条目计分之和.

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编制者曾用本量表对12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量表总分为34.46±3.73分,两个月后重测总分一致性R=0.92(P<0.01),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6].

(3)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采用MaslachD 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D),并参考了台湾学者的中译修订版.问卷共22个题目,包括三个维度,即情绪衰竭(EE)、去个性化(DP)和自我成就感(PA).问卷采用4点记分法,从“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到“经常如此”,分别记1-4分,其中个人成就感维度各题为反向记分.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如果情绪衰竭维度和去个性化维度得分越高,同时成就感得分越低,则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

有研究表明,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7].

1.3 研究过程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取团体施测的调查研究方式,分别于2012年的4、5、6月在三地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主试为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数据采集与分析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以及差异分析

根据问卷记分规则,142名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各因子分及倦怠总均分统计如表2.

表2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由表2可知,调查对象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其中情感衰竭维度表现最为明显,达到严重程度.

结合已有的研究,根据倦怠总分,将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为三个等级,即0—44 分:没有职业倦怠;44—55分:存在职业倦怠;55—66分:职业倦怠严重.经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统计处理,142名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教师职业倦怠等级情况分布

从表3可知,142名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状况并不严重,无倦怠者占到被调查总数的67.60%,当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也不容忽视,毕竟倦怠严重的被试还有6.34%,这些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发现: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性别、所在地区等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职称方面,职业倦怠感随着职称级别的升高而趋于下降;从任教时间看,5年以下的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最高,20年以上教龄的次之,而6-10年教龄的倦怠感最低;从婚姻状况上来看,离婚者倦怠感最高,未婚者次之,已婚者最低;在年龄上,25-30岁这一阶段出现第一个倦怠高峰期,之后在31-35岁处于最低谷期,而后倦怠感逐渐上升,到50岁以上进人另一个高峰期;从有无子女的情况看,无子女的教师倦怠感均分较有子女教师的高;无行政兼职教师的倦怠感均分要远高于有行政兼职的教师.

2.2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自我接纳的相关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梳理特教教师社会支持、自我接纳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如表4.

表4 社会支持、自我接纳和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由表4可以得知,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自我接纳、社会支持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自我接纳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成正相关,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此外,自我接纳与社会支持之间也呈负相关的关系.

2.3 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自我接纳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别以社会支持和自我接纳为自变量,以职业倦怠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进入模型的自变量为自我接纳总分和社会支持总分.

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F值为10.682,F分布的相伴概率为0.000,说明回归效果显著,表明了因变量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和自我接纳、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表5 系数检验

由表5显示,各回归系数的t值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说明了两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显著.并且由表可知回归方程(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0.553X1-0.382X2.综合表5可知,自我接纳对于职业倦怠具有较好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6<0.05),而社会支持对于职业倦怠具有较好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4<0.05).

3 讨论

3.1 关于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

所调查的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状况并不是很严重,但情况也不容忽视,其中情感衰竭维度达到严重程度,并且存在倦怠和倦怠严重的人数分别达到了26.06%和6.34%,这一状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存在严重职业倦怠的教师将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对特教学校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而那些存在倦怠的教师如不加以调适自己,将会很快滑向严重职业倦怠状态.

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及他们的自身因素等密切相关.从职业因素来看,由于特教教师所面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付出比一般教师更多的爱心,要更具有耐心和细心,但教育成效却不明显,工作没有成就感.从学校的因素来看,学校管理制度繁琐,使教师疲于应付,是特教教师压力感增强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因素来看,社会对于特教教师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到位,导致社会支持的力度不够,甚至学生家长也不能给以充分的配合,使得特教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从自身来看,特教教师自我个性中的不足,如:自尊水平低,缺乏积极的自我观念、自我效能感和内在控制信念等,也会导致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3.2 关于特教教师职业倦怠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及总分都与自我接纳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特教教师个体的自我接纳程度越高,其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样本比较小,代表性有待于进一步检验,二是更主要的原因,即特教教师的行业独特且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但是社会待遇却普遍较低,另外特教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难以教诲.因此这一结果恰反映了关于职业倦怠的基本假设,凡是与人打交道,但是又缺乏掌控感的职业,如教师、医务工作者、空姐,均有职业倦怠的倾向.而自我接纳程度越高的教师,他对来自外界的肯定可能要求更高,但现实的反差却很大,因此更加容易倦怠.

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及总分都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了特教教师个体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其职业倦怠程度越低,这较符合我们一般的常规理解,可以理解为特教教师从别人,包括家人,朋友、邻居、领导直至整个社会那里得到的心理、物质、精神等的支持越多,他们越能更好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更有利于战胜工作中的不愉快和辛苦,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越有利于克服工作中倦怠感的产生和积累.

以上的结果分析,恰恰与本研究的数据达成相互印证,彰显本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使得特教教师避免职业上的倦怠感觉,享受工作过程,一方面要优化其外部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如果特教老师觉得自己专业上有特长,但不能解决其待遇、工作环境上的问题,其不公平的感觉可能更加强烈,越发诱发其职业上的倦怠感;另一方面需要特教教师个人坚定自我教育信念,学习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与保健策略等,以克服或降低自我职业倦怠.这是本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我们认为特别有价值的结论.

[1]SCHNOB R L.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J].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Sikulan Editor.Macmillan,1996:53-54.

[2]DONHAN J,VARMA V.Stress in teacher:past,present and future[M].Whurr:Publishers,Ltd,1998:61-63.

[3]沈翰.教师职业倦怠——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4]THOIT P A.Dimesion of life events that infkuence psychological distress:an evaluation and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C]//Kaplan H.et(eds):Psychological Stress.1st ed.New York,Acdemic Press,1983:33-103.

[5]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8(1):20-22.

[6]汪向东,姜长青,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0:128-130.

[7]ENZMANN D,SCHAUFELI W B,JANSSEN P,et al.Dimensiona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burnout measure[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8,71(4):331-352.

猜你喜欢

倦怠感特教职业倦怠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