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导向的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4-07-04张千帆蔡淑琴
张千帆,蔡淑琴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0 引言
信息素养是利用信息源和信息工具使问题得到解答的一种技能,涉及到信息的获取、评价、使用、表达、创新、社会进步和伦理等众多方面[1,2]。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信息技术中较典型的代表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在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和移动化方面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医学和教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信息技术改变了管理模式和方法,信息素养导向的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作为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的融合点,以及培养学生管理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已成为现代管理类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1 管理类专业信息素养的内涵
文献[3]将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控制能力、知识构建能力、知识延展能力、智慧能力等七个层次,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但是这种普适的分类方法,并没有体现管理类学生对信息素养的特殊要求。管理决策能力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需求。此外,针对高等教育信息素养培养中信息道德、法律意识相对缺失的现状,有必要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增加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本文把管理类专业的信息能力由低到高整合为四个层次,即基本信息素养、职业信息素养、综合创新信息素养和自我实现信息素养,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类专业的信息素养层次结构
(1)基本信息素养教育旨在使学生能够有效且高效地确定信息需求,进行信息的检索和交流,从适当的信息源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源能力。
(2)职业信息素养教育是在基本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上,把信息素养的培养与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把信息资源用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活动中去。
(3)综合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是在职业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创新意识为主,使学生具备在一个新的领域中构建个人知识库并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
(4)自我实现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素养培养的最高层次,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主动深入了解行业的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有智慧地使用信息,并将通过创新取得的信息成果转化为科技生产力,以创造实际的价值服务社会。
2 信息素养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
1)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
信息素养对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和课程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素养对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
2)管理类专业课程模块的划分
根据信息素养对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分为通识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和信息类课程三大模块。其中通识类课程包括人文类、法律类、数理类、外语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包括所有管理类专业都要学习的管理基础课程和各专业的核心管理课程。前者如管理学、宏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会计学原理、财政学等课程。各专业的核心管理课程因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而有所区别。
3)管理类专业信息类课程的设置
信息类课程对管理类课程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是信息素养导向的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性内容。管理类专业信息类课程按照功能分为工具使用、方法应用、建模、辅助管理和平台型/环境构建等类型,满足基本信息素养、职业信息素养的需求[4]。在此基础上,按照综合创新信息素养和自我实现信息素养的要求,新增加信息分析、信息资源整合、综合管理、创新创业等四类信息类课程。信息素养导向的管理类专业信息类课程设置见表2。
表2 管理类专业信息类课程的设置
(1)信息工具使用—本类课程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及优化、网络通信及电子商务等主要信息技术和工具软件的基本思想和组成,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拆装机与网络实验等课程可以提高学生高效利用网络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
(2)信息方法应用—把信息技术和工具软件引入管理类课程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管理方法及其应用。例如,管理系统模拟是管理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纽带。
(3)管理问题建模—把数学建模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例如使用Lingo和Excel等软件解决数学建模问题,既简化了数学建模,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和了解。
(4)信息分析—它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决策分析、商业数据分析与挖掘、管理定量分析与软件应用等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求解决策问题的能力。
(5)信息平台/环境构建—平台型实验,如沙盘模拟和管理类综合实验ERP等课程将企业管理的核心流程优化后整合在平台软件中,学生操作平台软件,仿真管理过程,既可以整合管理知识,又能够提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6)信息资源整合—组织管理已经进入信息资源整合阶段,亟需具有信息资源整合能力的人才。例如,工作流管理技术成为组织挖掘信息系统潜能和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的重要使能技术。信息资源管理课程使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7)综合管理—借助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物流管理等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应用软件,通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模拟、参与、控制管理决策过程,了解组织的信息化管理实践,学以致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8)创新创业—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主要是读研继续深造和就业走向社会。从人才类型来看,前者是研究型人才,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智慧能力。后者是应用型人才,更注重实践和创业。无论创新,还是创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将智力成果转化为科技生产力,以创造实际的价值服务社会都是同等重要的。
3 结语
信息素养教育为管理类本科教学创新提供了方向,信息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重视管理类课程和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还要培养从信息视角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信息素养导向的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诸如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教学方法、实践和实验教学和教学考核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没有涉及。
[1]Shirley J·Behrens.A conceptua1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literacy[J].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1994(4):309-322.
[2]Anderson,B.B.To be hypermedia is to be literated:reading,writing,arithmetic and hypermedia literacy as basic skills[J].EMI,1997,33(3):110-113.
[3]Bruce,C.S.Faculty-librarian partnerships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critical dimensions[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1(2):106-115
[4]蔡淑琴.管理类本科专业信息类课程实验教学研究报告[R].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报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