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高职院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现状及对策

2014-07-02张亚

科技视界 2014年10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张亚

【摘 要】新生高职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发展历程较年轻,成绩与不足并存,个性化就业指导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在分析新生高职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运行机制、指导体系、课程建设、指导模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新生高职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新生高职;个性化就业指导;现状;对策

随着义务教育的推广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将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近年来合并升格的新生高校逐年增加。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各高校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为了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各高校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作为新生的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条件下立足。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年级特点、性格特点等。推进个性化职业指导,强调以充分满足大学生个体的职业需求为导向,展开全程性、发展性的职业指导,注重面向毕业生,强调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从而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提供全面保障。但是,现实却并不是那么理想。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现对新生高职院校的个性化职业指导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而一些看法。

1 新生高职院校的个性化职业指导的现状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个性化职业指导重视学生对自我职业意识与职业发展的认知与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课程,以促进学生在职业指导教学中获得深刻感悟,学会进行自我职业规划,并在无形中提升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过,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大多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不同专业不同系别的学生教学的内容相同,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甚微。为了推进高职院校个性化职业指导,应开设专业化的职业指导课程,以满足学生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需求。没有适用的教材,指导内容理论性太强,不注重实际,缺乏模拟性的求职面试等训练,不能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指导过程缺少互动性,过于呆板;指导体系系统性不强,时间安排不合理,对低年级学生指导量不够,对毕业班学生则是一拥而上,大搞临时突击;个性化不够,泛泛而谈。因此,学生很难有实质性的收获,就业指导的效果也就得不到保障。

1.2 个性化就业指导的认识不深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尚未到位,一是对就业指导与专业教学、招生、学校长远规划等工作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的认识;二是对就业指导的管理、指导和服务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上述两个重大关系的认识缺失,制约着就业指导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

1.3 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队伍不够固定,但专业化程度不能满足要求

目前,新生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队伍一般由专职、专兼职和兼职三部分人员组成,从数量上看已基本能满足要求,但其专业化水平却不够,无法接受到系统、全面的训练,只靠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或相近专业背景开展工作。同时,个性化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在整支队伍中所占比例很少,工作量巨大,无暇顾及专业知识的钻研;而兼职人员则更愿意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主要工作和专业中去。

1.4 个性就业指导的实际工作发展较快,但相关研究工作未能及时跟上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在最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实践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作为新生高职院校,基于实践工作的需要,也开展了一些理论研究工作。但是,由于我国整个高职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理论探索还远远跟不上工作实践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的现状缺乏深度的调查研究,使就业指导政策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不强;二是,对当代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发展状况缺乏系统的研究,使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三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人才的要求、高职学生就业的特点和规律以及高职学生就业原则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缺乏理论研究,使就业指导工作得不到系统的理论指导。总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着眼于高职实际的理论研究大多初级而零散,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有自身特色的就业指导理论框架。

结合目前新生高职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所处的现状,和作者本人工作的实际。浅谈改变目前新生高职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开展一些对策。

2 积极探讨个性化就业指导思路

2.1 定位准确,建立有效和谐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机制

首先,应从思想认识上下手,处理好就业与招生、发展规划等相关工作之间的关系,提高就业与学校其他工作之间的联系;处理好就业指导内部三项工作职能之间的关系,将指导职能置于首要地位来加以发展。此外,高职院校还要从机构和人员上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建设:应完善校、系级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机制,使系级领导小组发挥更大作用;应兼顾专职、专兼职、兼职三支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大专职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升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应深入推进就业指导“全员化”工程,提升全体教职员工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解,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

2.2 提高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的系统性。

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自身的工作范畴、规律和模式,又与学科及专业建设、教学与课程改革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不开。新生高职院校应立足职业教育实际,根据就业指导课程、专题讲座、个别与团体咨询、专项竞赛、社团活动等各种形式在系统中的位置,综合考虑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相应地对各种形式开设时间的早晚、长短和内容的侧重点作出科学的安排。应使个性化就业指导从注重"出口"转向专注"过程",使学生及早做好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准备。此外,应把个性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重视人生观、价值观对职业选择和成长道路的指引作用,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加强择业观、就业和成才等方面的教育。

2.3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注重个性化就业指导,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新生高职院校应从师资、教材、实施和教科研等几方面强化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注重个性化发展。强化校内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引进和培训力度的基础上,适时地聘请经验丰富、资深的校外专家来校兼课或讲学;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研究编写适合新生高职院校教育的校本教材;就业处、教务处要规范管理,选好教材、合理制订教学大纲和计划、课程考核和教学督导等环节。采取具有专业特色、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适应个性化就业特色,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就业。

2.4 改变传统就业指导模式,提高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根据现在高职学生的素质和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吸引力强个性化就业指导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适应自我职业发展的能力;二要,实现从主体的转变,增强互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三要,加大实践类指导的力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四要,重视个性化就业心理辅导环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心理自我调控能力。

新生高职院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提前从思想、行为、能力上做好职业准备,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职业需求,提高其就业成功率。但是,新生高职院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完善任重而道远,仅仅依靠院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规划、政策、资源、督导等方面发挥引导、推进和监督功能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与支持。

【参考文献】

[1]池忠军.简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及其模式架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2(5).

[2]杜月菊.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5).

[3]高晓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责任编辑:薛俊歌]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