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南9号木薯品种冬季扦插繁殖技术

2014-07-02陆柳英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繁殖技术木薯

陆柳英等

摘要:以华南9号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的二级及以上分枝为试验材料,在冬季进行大棚扦插繁殖,并对不同茎粗的扦插材料在出芽、生根、移栽、大田生长过程中的相应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平均直径1.64 cm的木薯粗茎段生根率达94.4%,移栽存活率为89.3%,移栽后植株长势良好,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极显著高于中(平均直径为1.10 cm)、细茎段(平均直径为0.69 cm)处理;而中茎段生根率为76.7%,移栽存活率为59.9%;细茎段的生根率仅为29.1%,移栽存活率仅为6.8%。因此,在未采用其他措施人为控制温室大棚内温度的情况下,直径大于1.10 cm的木薯茎段可作为越冬扩繁扦插材料,而直径小于0.69 cm的细茎段不宜作为越冬扦插材料。

关键词: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华南9号;冬季扦插;繁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6-1259-03

The Cutting Propagation Techniques of Manihot esculenta Cassava (cv. SC9) in Winter

LU Liu-ying1,2,XIE Xiang-yu1,2,ZENG Wen-dan1,2,LAI Da-xin1,CHEN Yu-chong1,YAN Hua-bing1,2

(1.Cash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530007,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and Biotechnology of Guangxi, Nanning 530007,China)

Abstract: Using the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assava(cv. SC9) young cuttings of the two or more branches as materials, the comparative tests on various cutting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rooting rate, survival rate and the growth vigor of the plantle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for the thick cuttings with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1.64 cm, the rooting percentage and survival rate reached to 94.4% and 89.3%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vigor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th the middle(average diameter 1.10 cm) and thin cuttings (average diameter 0.69 cm). The rooting percentage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middle were 76.7% and 59.9%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rooting percentage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thin were only 29.1% and 6.8%, respectively. Therefore, without the artificial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 inside the greenhouse,the cuttings with the diameter of over 1.10 cm were more suitable as the materials for propagation in winter, contrasting to the thin cuttings with the diameter of less than 0.69 cm.

Key words: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assava (cv. SC9); stem cuttings in winter; propagation techniques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大戟科木薯属植物,世界上木薯总产量的65%用于人类食物[1]。在中国,随着人们对均衡营养和特色食物的高质量追求,以特色风味和绿色健康食品为特点的木薯重新走进人们的饮食生活。木薯品种华南9号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2005年从海南地方种质中选育出的鲜食木薯品种。该品种适宜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栽培,栽植后7个月可收获,一般每公顷鲜薯产量可达30 t左右。华南9号氢氰酸含量低,纤维少,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钙等营养物质含量高,蒸煮后细嫩松粉,香甜可口[2]。徐娟等[3]对6份木薯种质营养成分与食味进行分析与评价,其中华南9号食味综合评价最高。木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生产上采用茎作为种植材料。木薯种茎贮藏一般选择粗壮的主茎,采用露天堆放法、沟藏法或窖藏法等进行越冬贮藏[4]。刘惠杰等[5]通过人为设置8、5、2 ℃ 3个低温条件,分别在短时间内(最长处理时间为14 d)处理木薯种茎,测定抗寒性指标后经温室沙培进行发芽试验。樊吴静等[6]采用露地堆放和室内堆放法对成熟种茎进行处理,观察测定种茎发芽情况、生理生化特性和幼苗茎叶生长情况等。而采用二级及以上的较纤细和幼嫩的分枝作为越冬贮藏材料保存和繁育的研究报道较少。

木薯品种华南9号主茎较短,分枝较多,一般为三级分枝,分枝数为3~4个。由于繁殖系数较低,该品种目前仅有少量种植,没有较大面积推广。因此,为了扩大种茎繁殖系数,加快食用型木薯的推广应用,必须发展食用木薯健康种苗繁育技术。本研究针对该品种特性,将冬季收获鲜薯后保留的茎选取二级及以上分枝的不宜贮藏的枝条作为试验材料,在冬季进行大棚扦插繁殖,并对不同茎粗的扦插材料在出芽、生根、移栽、大田生长过程中的相应指标进行测量,研究繁殖材料作为第二年春季用种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采用木薯品种华南9号收获期的二级及以上分枝。将茎段用枝剪剪成长度约15 cm,含2~8个芽不等的茎段,下端成45°的斜面,上端为平面。根据茎直径大小分为3个处理,分别为粗茎段(平均直径为1.64 cm)、中茎段(平均直径为1.10 cm)、细茎段(平均直径为0.69 cm)。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前准备 将温室大棚内扦插池内的珍珠岩进行消毒,扦插试验前1 d将池内基质全部浇水淋透。

1.2.2 扦插处理 2012年12月13日,将准备好的试验材料分别用双吉尔-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北京双吉尔生物技术开发中心)0.1 g/L 溶液浸泡30 min[7],按株行距约10 cm×15 cm扦插到珍珠岩基质的种植圃上。浇水,保持基质湿润并定期检查材料情况。

1.2.3 调查研究 2013年3月14日,对各处理出芽及生根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各处理材料总数、出芽数、生根数、萌发芽芽长等;3月15日,将扦插苗移栽于大田;4月15日,进行大田移栽存活率调查;5月15日,对木薯生长势情况进行调查,各处理随机选择连续9株(数目不足9株的全部测量)材料调查株高、茎粗(萌发芽5~10 cm茎段处的茎直径)、叶片数、叶面积(采用YMJ叶面积测量仪,测量倒数第三片成熟功能叶中间裂叶的叶面积)等。其中,出芽率=(出芽植株数/扦插植株数)×100%;生根率=(生根植株数/扦插植株数)×100%;移栽存活率=(移栽成活苗数/移栽苗数)×100%。

1.2.4 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SAS等软件进行计算和多重比较分析。以上各对比试验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所有试验数据为3次重复平均值,并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薯茎粗对扦插出芽和生根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木薯不同茎粗材料在植株出芽和生根的主要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木薯不同茎粗材料的扦插苗平均芽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平均芽长达6.4 cm,中茎段扦插处理平均芽长为4.3 cm,细茎段扦插处理平均芽长仅2.4 cm。木薯不同茎粗材料的扦插苗出芽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出芽率为96.3%,而细茎段扦插处理出芽率仅为30.4%。木薯不同茎粗材料生根率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生根率为94.4%,而细茎段扦插处理生根率仅为29.1%。不同茎粗的扦插苗根系生长数量和长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图1)。

2.2 木薯茎粗对扦插苗移栽存活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木薯不同茎粗的扦插苗移栽存活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移栽存活率为89.3%,中茎段扦插处理移栽存活率为59.9%,细茎段扦插处理移栽存活率仅为6.8%。

2.3 木薯茎粗对移栽苗生长势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茎粗扦插处理在移栽苗生长势的主要指标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茎粗扦插处理的移栽苗种植生长2个月后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平均株高达31.9 cm,中茎段扦插处理株高为17.2 cm,细茎段扦插处理仅为4.1 cm。测量各处理倒数第三片成熟功能叶中间裂叶的叶面积发现,粗茎段扦插处理平均叶面积达37.2 cm2,中茎段扦插处理为24.3 cm2,细茎段扦插处理仅为5.3 cm2。

3 讨论

李莲芳等[8]在红豆杉山地扦插育苗试验中,对当地的气温条件和温棚内温湿度进行比较,发现温棚对增温保湿效果明显。邓华平等[9]采用大棚遮光扦插、大棚套小棚扦插和全光雾插3种扦插设施进行金丝楸嫩枝扦插试验,发现大棚遮光扦插存活率最高。通过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有效控制扦插苗床培养温度和湿度,绝大部分茉莉花品系扦插枝的生根率达75%以上,2个淮山品种微体扦插藤的生根率也分别达98.3%、95.8%[10,11]。本试验在2012年冬季大棚中开展,未采取其他措施进行人为控制温度,如果能建立智能化植物非试管快繁苗床,再进行温湿度控制,将有可能提高扦插存活率和木薯繁殖系数。

试验用于扦插移栽苗生长的大田土质黏性较重,不利于木薯植株生长,但由于试验是在统一条件下进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行性。华南9号作为食用品种种植时,在栽培管理上,需要注意移栽种植的土地最好是土壤疏松、湿润、有机质丰富的透水透气良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提高移栽存活率,同时也能提高块根产量和产品品质,还有可能降低皮层氢氰酸含量[12]。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未采用其他措施人为控制温室大棚内温度的情况下,木薯品种华南9号二级及以上分枝的枝条,直径大于1.10 cm的茎段可作为越冬扩繁扦插材料,在出芽、生根、移栽和大田生长中表现效果较好,而直径小于0.69 cm的细茎段不宜作为越冬扦插材料。

参考文献:

[1] 方 佳,濮文辉,张慧坚.国内外木薯产业发展近况[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353-361.

[2] 黄 洁.“华南9号”开创木薯新时代[J].中国农村科技,2007(8):77.

[3] 徐 娟,黄 洁.6份木薯种质营养成分与食味的初步分析及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2):373-376.

[4] 许瑞丽,黄 洁,李开绵,等.良好操作规范的木薯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3):39-42.

[5] 刘惠杰,禤维言,叶 艺,等.低温条件下木薯种茎发芽性能与生理指标相关性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8):866-869.

[6] 樊吴静,罗兴录,阮 榆.不同贮藏方式对木薯种茎发芽及其相关生理特性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65-70.

[7] 陆柳英,严华兵,甘秀芹,等.木薯单芽扦插快繁技术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3,33(1):25-27.

[8] 李莲芳,王达明,杨 军,等.云南红豆杉山地大批量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9,19(4):201-207.

[9] 邓华平,王正超.不同扦插设施条件下金丝楸嫩枝扦插生根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9,24(4):381-384.

[10] 严华兵,闭志强,蒙宗健,等.茉莉及其家族成员非试管快繁技术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2):190-193.

[11] 严华兵,梁春秀,杨丽涛,等.2个淮山品种的微体扦插繁育技术[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6):793-797.

[12] 黄 洁,单荣芝,李开绵,等.优质鲜食木薯新品种华南9号[J].中国热带农业,2006(5):47-48.

木薯品种华南9号主茎较短,分枝较多,一般为三级分枝,分枝数为3~4个。由于繁殖系数较低,该品种目前仅有少量种植,没有较大面积推广。因此,为了扩大种茎繁殖系数,加快食用型木薯的推广应用,必须发展食用木薯健康种苗繁育技术。本研究针对该品种特性,将冬季收获鲜薯后保留的茎选取二级及以上分枝的不宜贮藏的枝条作为试验材料,在冬季进行大棚扦插繁殖,并对不同茎粗的扦插材料在出芽、生根、移栽、大田生长过程中的相应指标进行测量,研究繁殖材料作为第二年春季用种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采用木薯品种华南9号收获期的二级及以上分枝。将茎段用枝剪剪成长度约15 cm,含2~8个芽不等的茎段,下端成45°的斜面,上端为平面。根据茎直径大小分为3个处理,分别为粗茎段(平均直径为1.64 cm)、中茎段(平均直径为1.10 cm)、细茎段(平均直径为0.69 cm)。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前准备 将温室大棚内扦插池内的珍珠岩进行消毒,扦插试验前1 d将池内基质全部浇水淋透。

1.2.2 扦插处理 2012年12月13日,将准备好的试验材料分别用双吉尔-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北京双吉尔生物技术开发中心)0.1 g/L 溶液浸泡30 min[7],按株行距约10 cm×15 cm扦插到珍珠岩基质的种植圃上。浇水,保持基质湿润并定期检查材料情况。

1.2.3 调查研究 2013年3月14日,对各处理出芽及生根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各处理材料总数、出芽数、生根数、萌发芽芽长等;3月15日,将扦插苗移栽于大田;4月15日,进行大田移栽存活率调查;5月15日,对木薯生长势情况进行调查,各处理随机选择连续9株(数目不足9株的全部测量)材料调查株高、茎粗(萌发芽5~10 cm茎段处的茎直径)、叶片数、叶面积(采用YMJ叶面积测量仪,测量倒数第三片成熟功能叶中间裂叶的叶面积)等。其中,出芽率=(出芽植株数/扦插植株数)×100%;生根率=(生根植株数/扦插植株数)×100%;移栽存活率=(移栽成活苗数/移栽苗数)×100%。

1.2.4 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SAS等软件进行计算和多重比较分析。以上各对比试验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所有试验数据为3次重复平均值,并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薯茎粗对扦插出芽和生根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木薯不同茎粗材料在植株出芽和生根的主要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木薯不同茎粗材料的扦插苗平均芽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平均芽长达6.4 cm,中茎段扦插处理平均芽长为4.3 cm,细茎段扦插处理平均芽长仅2.4 cm。木薯不同茎粗材料的扦插苗出芽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出芽率为96.3%,而细茎段扦插处理出芽率仅为30.4%。木薯不同茎粗材料生根率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生根率为94.4%,而细茎段扦插处理生根率仅为29.1%。不同茎粗的扦插苗根系生长数量和长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图1)。

2.2 木薯茎粗对扦插苗移栽存活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木薯不同茎粗的扦插苗移栽存活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移栽存活率为89.3%,中茎段扦插处理移栽存活率为59.9%,细茎段扦插处理移栽存活率仅为6.8%。

2.3 木薯茎粗对移栽苗生长势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茎粗扦插处理在移栽苗生长势的主要指标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茎粗扦插处理的移栽苗种植生长2个月后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平均株高达31.9 cm,中茎段扦插处理株高为17.2 cm,细茎段扦插处理仅为4.1 cm。测量各处理倒数第三片成熟功能叶中间裂叶的叶面积发现,粗茎段扦插处理平均叶面积达37.2 cm2,中茎段扦插处理为24.3 cm2,细茎段扦插处理仅为5.3 cm2。

3 讨论

李莲芳等[8]在红豆杉山地扦插育苗试验中,对当地的气温条件和温棚内温湿度进行比较,发现温棚对增温保湿效果明显。邓华平等[9]采用大棚遮光扦插、大棚套小棚扦插和全光雾插3种扦插设施进行金丝楸嫩枝扦插试验,发现大棚遮光扦插存活率最高。通过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有效控制扦插苗床培养温度和湿度,绝大部分茉莉花品系扦插枝的生根率达75%以上,2个淮山品种微体扦插藤的生根率也分别达98.3%、95.8%[10,11]。本试验在2012年冬季大棚中开展,未采取其他措施进行人为控制温度,如果能建立智能化植物非试管快繁苗床,再进行温湿度控制,将有可能提高扦插存活率和木薯繁殖系数。

试验用于扦插移栽苗生长的大田土质黏性较重,不利于木薯植株生长,但由于试验是在统一条件下进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行性。华南9号作为食用品种种植时,在栽培管理上,需要注意移栽种植的土地最好是土壤疏松、湿润、有机质丰富的透水透气良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提高移栽存活率,同时也能提高块根产量和产品品质,还有可能降低皮层氢氰酸含量[12]。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未采用其他措施人为控制温室大棚内温度的情况下,木薯品种华南9号二级及以上分枝的枝条,直径大于1.10 cm的茎段可作为越冬扩繁扦插材料,在出芽、生根、移栽和大田生长中表现效果较好,而直径小于0.69 cm的细茎段不宜作为越冬扦插材料。

参考文献:

[1] 方 佳,濮文辉,张慧坚.国内外木薯产业发展近况[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353-361.

[2] 黄 洁.“华南9号”开创木薯新时代[J].中国农村科技,2007(8):77.

[3] 徐 娟,黄 洁.6份木薯种质营养成分与食味的初步分析及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2):373-376.

[4] 许瑞丽,黄 洁,李开绵,等.良好操作规范的木薯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3):39-42.

[5] 刘惠杰,禤维言,叶 艺,等.低温条件下木薯种茎发芽性能与生理指标相关性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8):866-869.

[6] 樊吴静,罗兴录,阮 榆.不同贮藏方式对木薯种茎发芽及其相关生理特性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65-70.

[7] 陆柳英,严华兵,甘秀芹,等.木薯单芽扦插快繁技术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3,33(1):25-27.

[8] 李莲芳,王达明,杨 军,等.云南红豆杉山地大批量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9,19(4):201-207.

[9] 邓华平,王正超.不同扦插设施条件下金丝楸嫩枝扦插生根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9,24(4):381-384.

[10] 严华兵,闭志强,蒙宗健,等.茉莉及其家族成员非试管快繁技术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2):190-193.

[11] 严华兵,梁春秀,杨丽涛,等.2个淮山品种的微体扦插繁育技术[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6):793-797.

[12] 黄 洁,单荣芝,李开绵,等.优质鲜食木薯新品种华南9号[J].中国热带农业,2006(5):47-48.

木薯品种华南9号主茎较短,分枝较多,一般为三级分枝,分枝数为3~4个。由于繁殖系数较低,该品种目前仅有少量种植,没有较大面积推广。因此,为了扩大种茎繁殖系数,加快食用型木薯的推广应用,必须发展食用木薯健康种苗繁育技术。本研究针对该品种特性,将冬季收获鲜薯后保留的茎选取二级及以上分枝的不宜贮藏的枝条作为试验材料,在冬季进行大棚扦插繁殖,并对不同茎粗的扦插材料在出芽、生根、移栽、大田生长过程中的相应指标进行测量,研究繁殖材料作为第二年春季用种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采用木薯品种华南9号收获期的二级及以上分枝。将茎段用枝剪剪成长度约15 cm,含2~8个芽不等的茎段,下端成45°的斜面,上端为平面。根据茎直径大小分为3个处理,分别为粗茎段(平均直径为1.64 cm)、中茎段(平均直径为1.10 cm)、细茎段(平均直径为0.69 cm)。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前准备 将温室大棚内扦插池内的珍珠岩进行消毒,扦插试验前1 d将池内基质全部浇水淋透。

1.2.2 扦插处理 2012年12月13日,将准备好的试验材料分别用双吉尔-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北京双吉尔生物技术开发中心)0.1 g/L 溶液浸泡30 min[7],按株行距约10 cm×15 cm扦插到珍珠岩基质的种植圃上。浇水,保持基质湿润并定期检查材料情况。

1.2.3 调查研究 2013年3月14日,对各处理出芽及生根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各处理材料总数、出芽数、生根数、萌发芽芽长等;3月15日,将扦插苗移栽于大田;4月15日,进行大田移栽存活率调查;5月15日,对木薯生长势情况进行调查,各处理随机选择连续9株(数目不足9株的全部测量)材料调查株高、茎粗(萌发芽5~10 cm茎段处的茎直径)、叶片数、叶面积(采用YMJ叶面积测量仪,测量倒数第三片成熟功能叶中间裂叶的叶面积)等。其中,出芽率=(出芽植株数/扦插植株数)×100%;生根率=(生根植株数/扦插植株数)×100%;移栽存活率=(移栽成活苗数/移栽苗数)×100%。

1.2.4 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SAS等软件进行计算和多重比较分析。以上各对比试验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所有试验数据为3次重复平均值,并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薯茎粗对扦插出芽和生根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木薯不同茎粗材料在植株出芽和生根的主要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木薯不同茎粗材料的扦插苗平均芽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平均芽长达6.4 cm,中茎段扦插处理平均芽长为4.3 cm,细茎段扦插处理平均芽长仅2.4 cm。木薯不同茎粗材料的扦插苗出芽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出芽率为96.3%,而细茎段扦插处理出芽率仅为30.4%。木薯不同茎粗材料生根率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生根率为94.4%,而细茎段扦插处理生根率仅为29.1%。不同茎粗的扦插苗根系生长数量和长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图1)。

2.2 木薯茎粗对扦插苗移栽存活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木薯不同茎粗的扦插苗移栽存活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移栽存活率为89.3%,中茎段扦插处理移栽存活率为59.9%,细茎段扦插处理移栽存活率仅为6.8%。

2.3 木薯茎粗对移栽苗生长势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茎粗扦插处理在移栽苗生长势的主要指标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茎粗扦插处理的移栽苗种植生长2个月后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粗茎段扦插处理平均株高达31.9 cm,中茎段扦插处理株高为17.2 cm,细茎段扦插处理仅为4.1 cm。测量各处理倒数第三片成熟功能叶中间裂叶的叶面积发现,粗茎段扦插处理平均叶面积达37.2 cm2,中茎段扦插处理为24.3 cm2,细茎段扦插处理仅为5.3 cm2。

3 讨论

李莲芳等[8]在红豆杉山地扦插育苗试验中,对当地的气温条件和温棚内温湿度进行比较,发现温棚对增温保湿效果明显。邓华平等[9]采用大棚遮光扦插、大棚套小棚扦插和全光雾插3种扦插设施进行金丝楸嫩枝扦插试验,发现大棚遮光扦插存活率最高。通过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有效控制扦插苗床培养温度和湿度,绝大部分茉莉花品系扦插枝的生根率达75%以上,2个淮山品种微体扦插藤的生根率也分别达98.3%、95.8%[10,11]。本试验在2012年冬季大棚中开展,未采取其他措施进行人为控制温度,如果能建立智能化植物非试管快繁苗床,再进行温湿度控制,将有可能提高扦插存活率和木薯繁殖系数。

试验用于扦插移栽苗生长的大田土质黏性较重,不利于木薯植株生长,但由于试验是在统一条件下进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行性。华南9号作为食用品种种植时,在栽培管理上,需要注意移栽种植的土地最好是土壤疏松、湿润、有机质丰富的透水透气良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提高移栽存活率,同时也能提高块根产量和产品品质,还有可能降低皮层氢氰酸含量[12]。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未采用其他措施人为控制温室大棚内温度的情况下,木薯品种华南9号二级及以上分枝的枝条,直径大于1.10 cm的茎段可作为越冬扩繁扦插材料,在出芽、生根、移栽和大田生长中表现效果较好,而直径小于0.69 cm的细茎段不宜作为越冬扦插材料。

参考文献:

[1] 方 佳,濮文辉,张慧坚.国内外木薯产业发展近况[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353-361.

[2] 黄 洁.“华南9号”开创木薯新时代[J].中国农村科技,2007(8):77.

[3] 徐 娟,黄 洁.6份木薯种质营养成分与食味的初步分析及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2):373-376.

[4] 许瑞丽,黄 洁,李开绵,等.良好操作规范的木薯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3):39-42.

[5] 刘惠杰,禤维言,叶 艺,等.低温条件下木薯种茎发芽性能与生理指标相关性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8):866-869.

[6] 樊吴静,罗兴录,阮 榆.不同贮藏方式对木薯种茎发芽及其相关生理特性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65-70.

[7] 陆柳英,严华兵,甘秀芹,等.木薯单芽扦插快繁技术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3,33(1):25-27.

[8] 李莲芳,王达明,杨 军,等.云南红豆杉山地大批量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9,19(4):201-207.

[9] 邓华平,王正超.不同扦插设施条件下金丝楸嫩枝扦插生根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9,24(4):381-384.

[10] 严华兵,闭志强,蒙宗健,等.茉莉及其家族成员非试管快繁技术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2):190-193.

[11] 严华兵,梁春秀,杨丽涛,等.2个淮山品种的微体扦插繁育技术[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6):793-797.

[12] 黄 洁,单荣芝,李开绵,等.优质鲜食木薯新品种华南9号[J].中国热带农业,2006(5):47-48.

猜你喜欢

繁殖技术木薯
清、民国木薯在广东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初探
四方联动将刚果(布)打造成木薯全产业链提升的案例国
柬埔寨拜灵木薯喜获大丰收,市场价格保持稳定
大叶黄杨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荷叶铁线蕨生长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尼日利亚木薯农民合作联盟签署协议促进木薯生产
木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