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是书香能致远 从来开卷有益多

2014-07-02徐雁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4期

徐雁

摘 要 作者在2013年度有关好书榜和畅销书榜单的基础上,主导师生遴选出了36种优选图书,作为2014—2015阅读年度的校园推广读物。论文介绍了书目的来由,分析了该书目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依据本书目如何进行校园读物推广的基本建议。

关键词 好书榜 校园读物推广 推荐书目 阅读年度

分类号 G252.1

Elegant Books Last forever, Reading Enriches the Mind:Analysis of The Promotion of Campus(2014-2015)

Xu Y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various kinds of Top Ten Books and bestseller lists, the author asked some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to select 36 books as The Promotion of Campus(2014-2015).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election reason, analyses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bibliography,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bibliography.

Keywords Top Ten Books. The Promotion of Campus. Recommended bibliography. Reading annual.

去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有多达百余名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二届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

在此“全民阅读”被广泛关注的形势下,江苏省有关部门以奋发率先的精神,积极行动了起来。今年2月,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2014年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今年上半年“书香江苏”建设的重点工作,其中要求以江苏省教育厅为主,各地有关学校配合,开展“书香校园”的试点工作,要“建设阅读指导教师队伍”。

但在当今这个杂花生树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仅就图书出版而言,全球各国的总量是年产200多万种左右,而中国出品则高达40多万种。面对学科林立、品种繁多、浩如烟海一样的馆藏文献资源,面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图书市场,作为以读书求知为天职却又缺乏辨别力的学生,“乱花渐欲迷人眼”,不免以如何择善而读为难事。而要建立起一支“好读书,善读书”的导读教师队伍,更非一朝一夕之事。或如台湾作家王鼎钧所言:“读书要有选择,不仅仅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程度、性情、理想跟兴趣的,尤其要选择有益的,排除有毒的,这种选择对年轻人最为重要……读书最适当的地方仍然是学校,因为学校是专门供人读书求学的地方,这正如吃饭要在饭馆,洗澡要在浴室。”笔者以为,在近阶段如能借助目录学方法,采用在新书中好中荐优的方法遴选出适量的好书加以推广,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推广方法。

1 “2014—2015阅读年度校园读物推广好书榜”的产生

2014年3月,为迎接第十九个“4.23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及时公布江苏省全民阅读12本好书书目,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图书处搜集了“2013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2013年度《中外书摘》十大好书”“《作家文摘》2013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中华读书报》2013年度100佳图书”“《新京报》2013年度好书”“2013凤凰网年度好书及年度提名好书”“2013年度新浪好书榜”,以及“开卷2013年度畅销书榜”“当当网2013年度畅销书排行榜”“京东商城2013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等16个知名的好书和畅销书榜单,汇编了多达221种的2013年度书目,旨在从中选出“2014年度江苏省全民阅读12本好书推荐书目”。

基于“分众阅读”的认知,笔者以南京大学选修“阅读文化学”“图书评论与写作”等课程的本科生、研究生为主体,部分地征求了包括江苏其他高校图书馆馆员、馆长在内的30余位专业人士,在221种书目基础上,进一步遴选产生了“2014—2015阅读年度校园读物推广好书榜”(见表1),共36种。

所谓“阅读年度”,是指上一年度的“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到下一年度的“世界读书日”的起讫时间,这也是笔者多年来在全民阅读推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份创意性思考成果。

因为每到岁末年终,图书行业界、大众媒体界都乐于进行“年度好书”的盘点、评优活动,无论是群众性还是专业人士的票选成果,都足以成为推荐书目、导读书目的依据。因此,站在阅读推广和读者接受的角度,提出“阅读年度”的新概念,虽说时间跨度仍是为12个月,但其好处是能充分吸收、借鉴前一年度的票选优胜书目,使之成为继续被推荐和推广的读物。

如在“2014—2015阅读年度校园读物推广好书榜”上名列前茅的书中,柴静的《看见》为“2013年度《中外书摘》十大好书”之一;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为“当当网2013年度畅销书排行榜”上有名之书;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为“《作家文摘》2013年度十大影响力图书”之一;饶平如的《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为“北京《新京报》2013年度好书”之一等,这样就将图书上市后赢得的社会知名度、好评度,与师生联合推荐阅读的主观意愿实现了融合,由此产生的推荐书目也就较有可能被学生群体所认同接受,从而实现上榜书目被广泛选读这样一种社会效益,发挥出“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的精神文明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