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
2014-07-01李峰
李峰
护理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
李峰
目的评价护理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日常管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护理康复训练项目,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健康调查简表(SF-36健康问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MRSS量表研究组训练后3个月活动量表、社交量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6个月依赖量表、活动量表、社交量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3个月活动量表、社交量表评分均低于入组时(P<0.05),训练后6个月依赖量表、活动量表、社交量表评分均低于入组时(P<0.05);训练后6个月依赖量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训练后3个月(P<0.05)。SF-36健康问卷研究组训练后3、6个月时社会功能、角色情绪、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并且均明显高于入组时评分(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社会功能的独立性,能有效促使患者回归社会,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慢性精神分裂症护理康复训练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时间住院与外界隔离直接造成行为限制、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形成住院综合征(孤僻、懒散、少语、被动等),患者对生活要求和兴趣减少、无进取心、依赖性增强,被动适应医院环境,日常和社会各方面能力下降[1]。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精神症状消失,面向社会时出现社会行为退缩、难以承担角色任务和责任,致使社会角色适应能力差,社会功能下降,无自我价值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康复和社会康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本研究目的为探讨通过护理康复训练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精神疾病的复发率、促进患者回归社会的可行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3];(2)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50分;(3)年龄20~55岁;(4)具有小学五年级或以上文化程度;(5)无严重躯体疾病。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入选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研究组:男3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9.23±10.5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95± 5.42)年,平均病程(10.82±4.33)年;对照组男3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1.85±10.1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9.8±3.6)年,平均病程(10.45±4.73)年。由于部分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放弃继续治疗,部分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选择去其他医院就诊失去联系而脱落,研究组患者入组时70例患者,3个月后剩余68例,6个月时剩余62例;对照组患者3个月时剩余66例,6个月时剩余60例。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两组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日常管理,两组患者均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除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外)自我管理意识,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患者不是睡眠越多越好,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摄入,饮食适量,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或家务劳动。在认真评估精神症状同时,还要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躯体不适,睡眠、饮食和排泄是否正常,注意患者是否出现新的躯体疾病或原有的躯体疾病病情发生了变化。督促患者按时起床,避免长期卧床,以防止压疮发生。
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护理康复训练项目,包括“三方面”训练。根据病情分三阶段实施,科主任负责全面工作,担任组长。由经过培训的主管护师职称的护理人员具体负责,并制定训练计划,主治医师负责评定量表,科主任监督,将研究组患者70例分7组,每组10例,各组暂定1例患者为组长。根据训练过程中患者的具体表现,可由组员重新选举。每周一、三、五下午训练,每次60 min。训练整个过程要求护士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反复强化引导患者,直至掌握其训练技巧。具体实施办法如下:(1)第一方面: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即自行行为矫正,需要时间为2~3周,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洗刷、铺叠被褥、主动去餐厅用餐、洗碗、换洗衣服、修剪指甲等日常事务,整个过程要耐心、细致、积极引导。(2)第二方面:人际交往能力训练,需要3~4周,目的是让患者掌握基本的人与人之间交流技巧,懂得文明礼貌、文明用语。首先让患者之间进行交往,如见面时面带微笑,打招呼并要注意肢体语言,如点头、眼神交流等;需要帮助时用谦逊的语言,如“劳驾”“谢谢”等;其次鼓励医患之间进行思想交流,让患者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接受别人的批评,并由护理人员组织患者上街购物,观察患者交流能力,及时反馈信息,适时改正不足,目的是更好的增加患者的自信心。(3)第三方面:职业技能训练,这一过程要求患者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延缓生产能力的衰退。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并结合生病前所从事的行业给予分工,在专职人员指导督促下参加劳动,包括清理院内环境,患者被服的送取,负责本病区食物的发放、送水、为患者分饭,经过训练让患者修剪花草树木,并给予施肥、浇水、除草,编织工艺品、缝补病员被服、衣裤,定时更换黑板报内容等,让患者亲身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并给予适当的精神及物质奖励。
1.2.2 评定方法由主治医师采用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与健康调查简表(SF-36健康问卷)调查。分别对入组时及训练后3个月、6个月来做评定分析。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χ2检验与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MRSS量表比较研究组训练后3个月活动量表、社交量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训练后6个月依赖量表、活动量表、社交量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训练后3个月活动量表、社交量表评分均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6个月依赖量表、活动量表、社交量表评分均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6个月依赖量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训练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内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SF-36健康问卷比较研究组训练后3、6个月时社会功能、角色情绪、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均明显高于入组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内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MRSS评分比较(x±s)
表2SF-36健康问卷调查(x±s)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4]。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精神疾病的治疗除了选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外,越来越认识到合并使用各种康复治疗措施较单纯药物治疗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精神康复,也是目前精神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5]。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是现阶段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首要任务[6]。药物治疗和采取干预措施相结合是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原则。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纯依赖药物治疗虽能达到临床痊愈,但患者的角色功能若不经过系统训练,出院后有可能难以适应社会环境[7]。加上多次反复住院,患者逐渐出现精神衰退,最后丧失生活劳动能力,导致精神残疾。通过系统技能训练,能使患者保持持久的劳动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相互间的协作能力[8]。
近年来,对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多以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多见[9]。有研究表明,三方面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延缓衰退,是促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的有效措施[10];三方面转换技能训练能明显减少痊愈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11],与本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护理康复训练是一种习得技能,相关研究表明,习得技能的保持和应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够很好地保持[12],护理康复训练使患者在团队氛围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实现自我整合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完善患者的社会角色,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3]。
本研究针对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研究组MRSS量表训练后3个月时依赖量表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后6个月末依赖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活动能力社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研究组经过实施技能训练,随着时间的延长,依赖性下降,活动及社交能力都有了较好的改善,而不是处于被动督促下整理自己的事情。SF-36健康问卷的结果显示研究组在社会功能、角色情绪、精神健康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基本技能训练能更好的改变患者的行为,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随时间的改变,患者的生活技能由被动变为主动,继而形成一种习惯。通过患者之间的互相劳动、协作以及劳动过程中的语言交流,能促进患者之间的友谊。Barneveld等[14]研究表明,正确处理及有效地进行日常活动,可促使患者走向社会寻求工作,避免社会性退缩,有效保证社会功能的恢复。
总之,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并掌握劳动技巧,才能提高患者对劳动的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改善患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1]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
[2]朱金玲,蒋良函,卫昭华,等.国内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现状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6-48
[3]沈渔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7-201
[4]刘春平,袁雪风.手工折纸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阴性症状和退缩行为改善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 (8B):2107-2108
[5]郭田荣,邢善勇,王素红.角色转换技能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7(4):11-13
[6]Yamashita C,MizunoTM,Nemoto T,et al.Social cognitive problem-solving in schizophrenia:Associations with fluency and verbal memory[J].Psychiatry Research,2005,134: 123-129
[7]宋春爱,李淑香,李勃.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1(10): 571-572
[8]刘爱华,张德利,付玉香.康复期精神分裂症48例自我量化管理与行为治疗效果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l7(4):51-53
[9]Prouteaua A,Verdouxa H,Briand C,et al.Cognitive predictors of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outcome in schizophrenia:A followup study of subjects participating in a rehabilitation program[J].Schizophrenia Research,2005,7(7):343-353
[10]Farreny A,Aguado J,Ochoa S,et al.Repyflec cognitive remediation group training in schizophrenia:Looking for an integrative approach[J].Schizophr Res,2012,142(3): 137-144
[11]杨文丽,武克文.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9(44):819-820
[12]王继禹,段媛卿.9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21(2):112-113
[13]李佳翠.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8,12(23):28-29
[14]Barneveld PS,de Sonneville L,van Rijn S,et al.Impaired response inhibit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 marker of vulnerability to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J].Int Neuropsychol Soc,2013,2(21):1-10
R749.4
A
1009-7201(2014)-01-0050-03
10.3969/j.issn.1009-7201.2014.01.017
2013-10-28)
200435,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