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好干部培养选拔链
2014-07-01范锐平
范锐平
一、培养选拔好干部的实践认知和目标定位
培养选拔好干部,既有着自身的规律特点,也富有鲜明的实践意义。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五条标准”和“三个怎样”命题具体化、路径化、落地化。
(一)以需求为导向,解决“选什么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标准的五句话要求,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用人标准、用人原则,也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好干部的时代内涵和应有的责任担当。中共四川省委强调要让好干部成为全省干部的共同追求,特别指出,四川作为西部人口大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要有效应对宏观经济下行、自然灾害频发、藏区反对分裂与维护稳定等严峻挑战和考验,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大力培养选拔“思想解放、敢闯新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奋敬业、甘于奉献,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注意充实配备熟悉经济、金融、工业、城市、科技等方面的干部。这是好干部标准在四川的具体体现,是我们选贤任能、排兵布阵的重要遵循。
(二)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除什么弊”的问题。这些年来,我们按照中央要求,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但是,干部人事工作、干部培养选拔也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干部选拔任用视野不宽、来源渠道不畅,社会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党政干部队伍。二是干部能力素质不适应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综合类“万金油”干部居多,具有战略眼光、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储备不够。三是选拔任用中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的问题使干部导向出现偏差,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四是重选拔轻管理,许多制度空转、执行不力,等等。省委认为,这些都是当前影响好干部培养选拔的要害问题。只有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在干部工作中不断兴利除弊,才能真正把好干部选好、用好、管好。
(三)以目标为导向,解决“朝哪里改”的问题。在总体思路上,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解决重大和关键问题为导向,立足用好机制选好干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原则遵循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方法和目的的一致性,坚持有效管用、简便易行,坚持兼顾当前可行和长远效应,着力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确保稳妥有序推进。在着力重点上,紧紧抓住组织培养这个关键,以好干部“五条标准”和省委“32字要求”为目标,以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为抓手,着力构建体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要求,适应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符合党政群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人才集聚、能力建设、培养历练、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六大制度体系。
二、系统构建培养选拔好干部的制度链
(一)畅通渠道,扩大视野广聚人才。我们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打破体制壁垒和干部部门化,注重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跨身份交流,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一是广开渠道“引”,破视野之限。通过直接引进、公开招考、市场化选聘、定向考核等办法,畅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岗位和公务员队伍渠道。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完善优秀人才引进、评价、激励、约束相互配套的政策体系,建立鼓励扶持科技人才和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机制。二是优化配置“选”,破部门之障。注重打破干部地域限制、部门所有、单位划线等壁垒,有计划地从省直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和地方一线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推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横向交流、机关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面向省内外公开选聘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充分盘活干部人才资源。三是政策激励“导”,破基层之困。通过政策倾斜、激励引导,促进教育卫生、科教文化等方面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艰苦岗位流动,向生产一线流动。通过降低门槛、定向考录、定向招聘、直接考核招聘等办法,解决艰苦边远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干部人才招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等问题。
(二)集中培训,三位一体学习提能。坚持“抓什么训什么、管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注重从以下方面全方位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以党校教育为主导,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学习培训,引导年轻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端正人生目标、增强政治定力、强化党性修养。二是以专题培训为重点,提升能力水平。围绕省委“三大发展战略”,集中一年时间,分“五大经济区建设”等12个专题进行培训。今年还将举办全面深化改革系列专题培训,着力提升干部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能力。三是以在线学习为平台,拓宽知识覆盖面。运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设置九大内容模块、600多门课程,引导干部远程教育学习。
(三)实践锻炼,基层一线培养历练。培养选拔好干部一定不能拔苗助长,要让他们在经磨难、“接地气”、“墩墩苗”中成长成才。我们注重从三个方面加强干部的培养历练。一是抓源头培养。制定实施“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考虑用5年时间,省市县三级选拔培养6万名左右优秀干部和人才。去年省级层面首批遴选了200名厅级后备干部,集中3个月进行党校理论武装、高校能力训练、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适时选拔使用到重要岗位上,丰富和深化后备干部工作。二是抓多岗锻炼。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通过交流任职、异地挂职、选配科技副职等形式,完善省级机关与市县、党政机关与企事业、高校之间干部人才交流制度。注重挑选年富力强、有一定行政管理经验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到党政机关或主干线挂职,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三是抓基层历练。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以上机关及规模以上企业、基层主干线、民族地区特别是藏区维稳一线和后进村进行实践锻炼,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四)跟踪考评,综合研判辩才识才。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科学辩才识才,归结起来最根本的有两条:一是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把干部政绩考准考实;二是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综合分析了解干部,把功夫下在平时。我们结合四川实际,一是实行差异化考评。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区别不同岗位、不同区域、不同选任方式,建立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差异化分类考核体系、综合考评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引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二是注重日常性考察。坚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换届考察、任前考察、绩效考核为重点,纪检、巡视、信访、审计等相关情况为补充,多方面了解评价干部。三是强化综合性研判。坚持每季度对地方、部门、国企、高校班子进行定期分析研判,实行关键岗位干部调整前的专项分析、一届两轮的基础分析和有突出问题班子的针对分析,及时准确掌握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一贯表现,作为班子调整和干部配备的重要依据。
(五)择优使用,紧扣发展选贤任能。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一是建立非定向民主推荐制度,让“推”与“提”适度分离。改进民主推荐制度,变过去推“职务”为推“资格”,每年按一定比例非定向推荐产生各地各单位后备干部人选,作为干部动议提名的重要基础。二是完善动议提名制度,让“管”与“任”有效结合。综合班子建设需要和岗位要求,结合非定向推荐情况,酝酿提出提名方向和提名人选,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的权重,克服简单以推荐得票确定考察对象的做法。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的选拔方式,厘清干部权力授受关系,引导干部端正“对谁负责”的行为取向。三是改进任职考察制度,让“票”与“绩”高度一致。加强干部履职过程分析,将干部考察的谈话推荐环节前置,试行“先谈话推荐、后会议推荐”,克服任前考察中可能出现的唯票取人和拉票现象。改进干部竞争性选拔方式,加大实绩量化的权重,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坚决纠正唯分取人现象。四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让“人”与“岗”相匹配。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目标定位,分类建立领导班子结构模型,进行“要素化”管理和“差异化”选配,增强班子配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动态调整,从严管理激发活力。一是建立从严管理制度。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运行制度,规范议事规则,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规定。完善一把手和关键岗位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明确要求“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等工作,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选人用人离任检查力度。建立新任职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和任职承诺制,加强经常性教育提醒。二是建立动态调整制度。在强化日常管理和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不团结不协调的班子和不胜任现职、不在状态的干部及时作出调整。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决策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实行终身问责追究,对工作失职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实行严格问责。四是建立激励保障制度。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开展干部全覆盖谈心谈话,实行灾区干部以训代休,实施藏区和贫困地区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统筹做好交流干部特别是艰苦偏远地区、民族地区乡镇干部周转房建设。强化正面激励导向,树立兰辉、菊美多吉等一批长期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
三、培养选拔好干部应注意把握的几个关系
一是党管干部与发扬民主的关系。党管干部与发扬民主本质是一致的。培养选拔好干部必须体现这二者的有机统一。实践中,我们注重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于整个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干部推荐提名、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管理监督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同时注重在干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到基层群众中、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的行为表现。推出非定向民主推荐制度,将发扬民主的关口前移,提高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较好地实现了党管干部与发扬民主的有机统一。
二是区分委任制干部与选任制干部选拔的关系。不同类型干部的同质化管理和选拔培养,是这些年干部人事工作中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区分实施委任制干部与选任制干部的选拔方式。在实践中,我们对选任制干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组织把关,注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引导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发展、惠民生上。对委任制干部,更多强调对党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充分听取党委(党组)的意见,主要采取“实绩晋升”原则,引导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比执行、比落实上,真正让干出实绩的干部得到重用。
三是培养选拔与从严管理监督的关系。培养选拔和从严管理是干部工作天平上的两端,同等重要,不可偏颇。但目前在干部工作中仍然存在“重选拔、轻管理”的倾向,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党员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以致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实践中,我们认真落实从严治吏的要求,切实把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贯穿于干部“选、育、用、管”各个环节,采取全覆盖谈心谈话、新任职干部双承诺等措施,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帮助、早纠正,确保好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