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和黄埔军校的关系浅析

2014-07-01李蓉

红广角 2014年6期
关键词:黄埔军校关系毛泽东

李蓉

【摘 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毛泽东不平凡的政治生涯中,毛泽东与黄埔军校有过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从毛泽东与黄埔军校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对后人有什么启示?这对深化历史研究,包括国共两党历史和关系研究、黄埔军校历史研究、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对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很有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黄埔军校;关系

1924年6月16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①在广州东郊黄埔正式宣告成立,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校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在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前,该校亦称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史上、国共两党关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毛泽东不平凡的政治生涯中,毛泽东与黄埔军校有过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从毛泽东与黄埔军校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对后人有什么启示,这些问题对深化历史研究,包括国共两党历史和关系研究、黄埔军校历史研究、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对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都很有意义。

一、毛泽东和黄埔军校的关系

黄埔军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在苏联政府的帮助和国共合作的形势下,毅然决定创建的。黄埔军校的建立,为推动大革命的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人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建设,并为之作出了巨大努力,初步积累了从事军事工作的经验,培养了革命的武装力量,对黄埔军校民主传统的形成及各方面建设作出了不懈努力。所以,黄埔军校也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军校。在此过程中,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对革命武装的重视和培养,对中国共产党也很有启发和帮助。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以孙中山为师,建立革命武装,学习黄埔经验,办学培养干部。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中,黄埔军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还是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黄埔军人给予了特殊的关注,提出了正确方针,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搜集的部分资料可以看到,毛泽东与黄埔军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参与黄埔军校招生,选拔优秀人才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毛泽东参加大会并被选举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会后,毛泽东被派遣到上海执行部,指导和监督当地党务。2月中旬,毛泽东从广州到上海。除组织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设立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并主持这项工作、组织旧党员登记等事务外,毛泽东还代理文书科主任,并按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决定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招生事项,于3月14日在环龙路44号,接待由中共北方组织派遣来沪参加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考试的中共党员张隐韬、杨其纲等。同月,毛泽东还负责黄埔军校上海地区考生复试工作,他接待了郭一予、陈作为等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各省的考生。考生在3月底进行数、理、化各科复试,录取者发给旅费和证明书,赴广州参加全国总复试。郭一予考取了黄埔军校第一期,他在回忆《毛泽东负责上海地区考生复试》一文中说:“我们到了上海后,由陈作为、赵自选两同志和我等将湖南党考取的军校一期学生公函和名单一起交给了毛委员,并请他照顾。毛委员当即告诉我们:这次复试考生人数很多,很认真,凭考试成绩取录,你们赶快准备功课复试”,“我们于三月底参加长江流域和以北各省考生的复试,也是秘密进行的。”①毛泽东自己也回忆了此事。他在1954年10月18日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也说到:我还曾经在上海为黄埔招过一期学生,地址是上海环龙路四十四号。②

其实,毛泽东不仅在上海为黄埔军校招生,还至少推荐过5人报考黄埔军校,即后来在被誉为“黄埔三杰”之首的蒋先云,以及伍文生、李汉藩、张际春、赵楠。5人都是湖南人,都是共产党党员。他们在《陆军军官学校第一至第四队详细调查表》上亲笔填写的“入校介绍人”一栏中,填写的都是“毛泽东”。③还有研究者认为,毛泽东当时介绍了6位学员,除了上面提到的蒋先云、伍文生、李汉藩、张际春外,还有赵枬、李焜。④不论是5人还是6人,都可以看出毛泽东为完成黄埔军校招生任务所作的努力。按照考试成绩录取,这不仅给报考黄埔学校的学生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而且保证了生源的质量。黄埔学校之所以在以后产生重要影响,和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大批党政骨干、领导人是分不开的。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授予十大元帅为例,其中有5位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

(二)亲临黄埔军校演讲,培养革命人才。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自任军校总理,委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并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苏联军官担任军事顾问和教官。6月16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发表重要讲话。毛泽东对黄埔军校的创立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1924至1927年,国民党“为了反帝反军阀之目的,对内联合了工农与共产党,对外联合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建立了有名的‘三大政策,因而创设了黄埔,建立了党军,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所有这些,不但表现了国民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发展,也表现了三民主义的发展”。⑤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1924年11月,刚从欧洲归国不久、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的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此前,黄埔军校有过两任政治部主任,他们是国民党员戴季陶和邵元冲。周恩来上任后,借鉴苏联军队的经验,结合国民革命军的实际,开始建立政治部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工作制度,加强对军校学生的政治教育,指导校军教导团的政治工作和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恽代英、萧楚女、熊雄、聂荣臻等共产党人也参与其中。黄埔军校还邀请毛泽东、邓中夏、刘少奇等人到黄埔军校讲演,这对加强学校的政治教育,提高军队的革命精神和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进行革命宣传,毛泽东经常应邀发表演讲。1926年8月20日至9月中旬,时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的毛泽东,应聘为国民党广东省农委举办的调查员训练班讲课,讲授共产国际、苏俄、土地问题。这个调查员训练班是国民党广东农委为加强调查工作,训练做调查工作的人材,以改变缺乏调查工作、不了解农民详情的状况而举办的。毛泽东在训练班并非讲如何调查,调查什么内容和调查方法之类具体问题,而是相当宏观地介绍“共产国际、苏俄、土地问题”,共产国际、苏俄支持和帮助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包括创办黄埔军校,而土地问题则是调查员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问题。为此,毛泽东还于9月1日为《农民问题丛刊》写了题为《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序言,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希望有大批同志下决心 “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甚么,问他们要些甚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引导他们与城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联合战线;引导他们参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他还希望在不久的时期内“从各地的实际工作实际考察中引出一个详细的具体的全国的调查来”。①

1926年9月3日,毛泽东应邀到黄埔军校讲演。毛泽东参与黄埔军校招生,对黄埔军校的宗旨、学校教育的目标有相当的了解。这一办学理念清楚地体现在军校校门张贴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之中。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讲到:“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他又说: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要求诸君,从今天起,共同担负这种责任”。②黄埔军校培养的是救国救民的革命者,而不是希望升官发财者。虽然毛泽东这天在黄埔军校讲演的具体内容目前还未见文字记载,但却有一定的线索。经毛泽东介绍到黄埔军校的蒋先云知其要来黄埔军校演讲的消息后,这天早早地到了会场,而且在毛泽东讲演完后又单独请教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农民运动问题,他问得最详细。③毛泽东到黄埔军校讲演无疑是为着培养革命者而来。

(三)出席国民党二大,驳斥黄埔军校代表无理要求

1926年1月,毛泽东以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身分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讨论中国国民党党务报告关于容纳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时,来自黄埔军校的代表袁同畴提出:“本席考虑,以为几件事是要望共产党党员同志做到的:(一)共产党员加入中国国民党时,声明自己是共产党。(二)共产党员,要将在国民党内的活动公开。(三)中国国民党党员加入共产党时,要得该地党部之许可”。对于这个在国共合作条件下限制共产党活动的意见,毛泽东进行了坚决而有力的驳斥。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决不怕声明自己是共产主义者。但是共产党在未取得法律地位的条件下,是不能不秘密的。如果公开,就马上要被解散消灭,这于国民革命前途是不利的。关于国民党党员加入共产党要得到该地党部之许可问题,毛泽东说:无论何党,党员出党入党应有绝对自由,实不必有若何的限制。经过共产党人张国焘、毛泽东、高语罕、范鸿劼等的坚决斗争,袁同畴收回自己的意见。大会通过“承认先总理容纳共产党员加入本党共同努力”的条文。这次大会还通过了党务、政治、财政、军事、宣传、外交、工人、农民、妇女、青年、商人等决议案,选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决定继续贯彻执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给参加西山会议的右派分子以党纪制裁。毛泽东对在国共合作条件下限制共产党活动意见的反驳,也为继续国共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争取黄埔军人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对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人印象很深。在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之后,毛泽东对学习苏联建军治军经验培养起来的黄埔军人仍有着一种特殊情结。在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紧急关头,毛泽东把黄埔生作为争取对象。1936年10月18日,他同张闻天、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并致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及徐向前、陈昌浩,指出:“我党致国民党书已在全国各地及国民党军队中发生极大影响,得到国民党中及各阶层中广大同情。日本侵略日亟,亦不能不影响国民党军队之干部”,“总观各方情况,目前时局正处在转变交点,我应不失时机,善于运用,争取国内和平转向对日抗战。请照昨电意旨由朱总司令致书王均、毛炳文,向前同志致书胡宗南及其他黄埔生,贺龙同志致书何柱国各部及胡部,发展我们影响。书中一本诚恳相劝之意,不作任何自夸语,自能发生效力”。①电报中提出徐向前致书胡宗南及其他黄埔生,就是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扩大共产党的影响。

西安事变发生后,毛泽东在12月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应以西安为中心,以西北为抗日前线,来影响和领导全国,形成抗日战线的中心。围绕这一环,我们要向人民揭露蒋介石的罪恶,稳定黄埔系、CC派,推动元老派、欧美派以及其他杂派赞助西安事变。国民党内派系林立,而黄埔系、CC派历来被称为蒋介石的嫡系。所以,毛泽东提出,在具有积极意义的西安事变发生时,在拥护这次革命的、抗日反卖国贼的事变时,要揭露蒋介石的罪恶,稳定黄埔系、CC派。12月21日,毛泽东致电受张学良邀请到西安的周恩来,要他派人做黄埔系胡宗南等人的工作,告之“亲日派实欲置蒋于死地之阴谋,愿与谈判恢复蒋自由之条件,黄埔系不要受亲日派、阴谋派所愚,并发传单揭破日本与何应钦派联合害蒋之阴谋”。②因为中国共产党积极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最后接受了抗日要求,黄埔系也追随蒋介石,结束了内战。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共同御侮。在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退步的过程中,毛泽东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又团结又斗争的原则以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1940年11月16日,毛泽东提出并阐述了对黄埔系军人进行统战工作意义重大的观点。他指出,“我党我军中过去把黄埔生看作一个笼统的反共集团的传统观念是错误的、有害的。在目前严重时局,急须改正此观念,利用一切机会与黄埔生军人进行统一战线的工作不要刺激他们,而应以民族至上的观念来打动他们,使他们不肯投降日寇,使他们对反共战争取中立或消极态度,这对挽回危局有重大意义”。③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国民党中央军中的黄埔生不再作为一个笼统的反共集团,而是划入了中间势力一方,即作为可以争取的对象。毛泽东认为,在抗日战争期间,本质上属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地方实力派、开明绅士乃至于国民党内的绝大多数党员、中央军中的多数军官、蒋介石嫡系黄埔生等都应划入中间势力的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这个观点的转变,对于争取中间势力参加和坚持抗日,意义重大。

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国民党的顽固派又乘机掀起反共逆流,发出 “打延安”的叫嚣。面对国共关系的再次紧张,抗日统一战线面临威胁的局势,毛泽东于10月5日撰写文章予以批驳。他指出:一切赞成“打延安”的国民党人,不一定都是主观上打定了主意的投降主义者,“他们中间有些人也许是这样想:我们一面反共,一面还是要抗日的。许多黄埔系军人可能就是这样想。但是我们共产党人要向这些先生们发出一些问题:你们忘了十年内战的经验吗?内战一开,那些打定了主意的投降主义者们容许你们再抗日吗?日本人和汪精卫容许你们再抗日吗?你们自己究有多大本领,能够对内对外两面作战吗?你们现在名曰有三百万兵,实际上士气颓丧已极,有人比做一担鸡蛋,碰一下就要垮”。④毛泽东的这番分析和质疑,对于黄埔系军人是一个很好的警醒。这里的黄埔系军人是指国民党军队中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和军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曾经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也包括一部分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教官的人。他们中有的人就是在抗日和反共两者间摇摆。因为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坚决揭露和有力阻止,第三次反共高潮还没有掀起便被制止。

全国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把争取和平民主作为重要方针。毛泽东为此亲自到重庆谈判。但国民党反动派却一意孤行,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人被迫进行自卫战争。在此情况下,争取和欢迎黄埔军人反蒋反战,投奔人民解放军,成为争取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47年6月21日,新华社发表时评《哀号无济于事》。毛泽东在修改此文时加写了两段话,指出:“黄埔军人中现在正发展厌战情绪,其中有些人正在酝酿反蒋反战,投奔人民解放军。这种情况,随着今后蒋军的失败,必定会有可观的发展,中国人民衷心欢迎这一发展。真正的黄埔革命精神,仅仅属于站在人民立场上的革命军方面,这就是事物的根本变化。”①不少的黄埔军人在解放战争时期举行起义,站到了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一边。毛泽东称颂的“真正的黄埔革命精神”,也是和人民的立场紧密相连。

(五)高度评价黄埔军校培养干部的实践经验

毛泽东注意总结和弘扬黄埔军校的办学经验,认为黄埔军校的创办对于培养干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931年9月,毛泽东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后,赣南、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包括21个县,250万人口,进入了全盛时期。同年秋,为培养红军干部,创办红军干部学校,毛泽东找何长工、邓萍谈话,说:我们决心调你们两个军长和四个师长,还有十几个团长和政委来办个学校。北伐时有“黄埔”,我们要办个“红埔”,开办个培养干部的基地。根据蒋介石其人的本性,估计战争会越打越大。毛泽东还强调指出:培养红军干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向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经过学校培养的军政素质好的红色指挥员。还说:新旧军阀很懂得有权必有军,有军必治校这个道理。蒋介石中央军的构成有几个系统,一是陈诚为头子的保定系,一是汤恩伯为头子的日本士官系,一是胡宗南为头子的黄埔系,还有其他各省的讲武堂毕业的讲武系。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为了战胜反动派,也要学会办校、治军,培养自己的建军人材。②谈话后不久,何长工、邓萍等便奉命到瑞金筹建红军干部学校。何长工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的代理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

1932年1月上旬,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叶坪找何长工谈话,说:你的工作需要变动一下,宁都起义部队相信日本士官生、留洋生和保定、黄埔军校的人,因此,我们要搞些“假洋鬼子”去,否则压不住台。从毛泽东的这番话可以看出,当时的黄埔军校学生、日本士官生、留洋生和保定军校学生,都是在军队中很有影响的学校。所以,毛泽东派曾经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又到比利时的何长工到红五军团第十三军当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就是想让改造部队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毛泽东充分肯定北伐时期的黄埔军校有民主传统。他曾指出:“内战时期的中国红军,保存了并发展了北伐时期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民主传统,曾经扩大到几十万人”。③毛泽东谈到由红军改编而来的八路军、新四军,“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④北伐时期黄埔军校的民主传统是什么呢?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心任务是改变军队的政治精神和政治工作。模范的前例,就是在北伐战争时代的国民革命军,那是大体上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军队,恢复那时的精神是完全必要的”。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正是继承和发扬了黄埔军校的民主传统和精神。

1939年5月26日,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会上,把黄埔军校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政大学相提并论,认为:“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①黄埔军校在1924年至1927年间,大约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而抗大在抗日战争期间培养的抗日干部达到10万人。毛泽东将黄埔和抗大这两所名校进行比较,称赞其先后辉映,彼此竞美,也反映出对两所军校的厚爱。其实,不光是毛泽东,许多中国共产党人也对黄埔军校独有情钟。据《解放日报》报道:1941年10月4日下午,在延安的黄埔同学百余人举行集会,宣布成立延安黄埔同学分会。朱德和叶剑英出席会议,徐向前担任会议主席。这次会议的宗旨是加强国共团结,坚持对日抗战。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表讲演说:“黄埔军校在革命创造上、革命军队上、革命学术上有其贡献,它特别是国共合作的好学校,我非常钦佩它的光荣的历史地位”。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第三条战线的斗争相互配合,经过战役防御、战略反攻阶段,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在辽沈战役中,在人民解放军强有力的打击下,1948年10月19日,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及新七军军长李鸿率部放下武器,长春解放。得知这一消息,毛泽东非常高兴。他在当天的电文中嘱咐:“郑洞国为黄埔高级军官,此次又率部投降”,“应给以礼遇”。②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黄埔学生的关心和关照。

二、毛泽东与黄埔军校的关系有着突出的特点

毛泽东与黄埔军校的关系,可以说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一个侧面和缩影,也是毛泽东生平事迹和黄埔军校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备如下特点:

(一)同国共关系、统一战线有着密切关系。因为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毛泽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在上海执行部负责黄埔学生的复试等工作。以后,他应邀到黄埔军校发表演讲,也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而到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重,毛泽东1936年提出给黄埔系胡宗南写信并诚恳相劝,在西安事变中提出要稳定黄埔系,在抗日战争中不能把黄埔军人都归入反共集团等等,都是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抗日力量,以赢得对日作战的最后胜利。

(二)同军事斗争、革命武装有着密切关系。毛泽东深深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离不开武装斗争。无论是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还是动员组织团结抗日力量抵抗日本侵略,都离不开武装斗争。在毛泽东看来,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全民抗战,把劳动人民推上了战争舞台,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这个战争的最自觉的领导者。而国民党的历史也说明,它是非常注意和重视战争手段的。从孙中山组织革命小团体,进行多次反清的武装起义,到同盟会时期的武装起义,直至辛亥革命武装推翻了清朝。中华革命党时期,进行了武装反对袁世凯运动。后来的海军南下,桂林北伐和创设黄埔,都是孙中山的战争事业。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代替孙中山,创造了国民党的全盛的军事时代。蒋介石视军队如生命。过去十年蒋介石是反革命的。为了反革命,他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央军”。有军则有权,战争解决一切,这个基点,他是抓得很紧的。对于这点,我们应向他学习。“在这点上,孙中山和蒋介石都是我们的先生”。③

(三)同革命事业、培养人才有着密切关系。毛泽东为黄埔军校招生学生,向黄埔学生发表讲演,主要是为了培养革命事业所需要的政治、军事人才。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十分注意总结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总结黄埔军校的办学经验,其目的同样是为着革命事业,为着培养人才。

(四)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密切关系。1923年召开中共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1924年初,为了使黄埔军校如期开办并保证招收学员的质量,中共中央曾指示各地方组织选送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并积极动员进步青年前往报考。1925年和1926年,中共中央又分别发出66号和钟字22号通告,要求各地“均应鼓动”革命青年报考。

毛泽东与黄埔军校的关系和许多国民党或共产党领导人的角度有所不同。如周恩来等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职,直接参与创建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制度和国民革命军的工作。毛泽东和黄埔军校的关系似乎不那么直接,但毛泽东把黄埔军校的工作作为党的一项工作任务,尽其所能,对黄埔军校给予关心和帮助。这是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应忽视和缺少的内容。

三、考察毛泽东与黄埔军校关系得出的有益启示

通过毛泽东与黄埔军校关系的历史回顾和考察,可以给今天的人们留下深刻而有益的启示。

(一)为更好地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为实现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而致力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建立。他积极参与国共合作大业,支持和帮助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参与创建上海等地的国民党地方组织,并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孙中山逝世后,毛泽东仍坚持新三民主义。在国共合作过程中坚持统一战线的立场,尽可能的争取和团结一切革命的力量,包括中间力量,最大限度的孤立和打击敌人。

(二)为争取革命力量的发展和革命的胜利,必须重视培养干部和人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任何一个国家、政党,一支军队,培养干部、培养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治国理政,办学治军,干部队伍的状况至关重要。毛泽东对黄埔军校的重视,也是着眼于长远之计,着眼于革命队伍的培养,革命力量的积蓄。

(三)必须坚持原则立场,保持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性。大革命时期在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得到一定的发展。“黄埔有五百余党员”,“只要我们强硬,国民党左派是拥护我们反蒋的”。但是,当时共产国际和党的主要领导人都主张向蒋介石退让。退让的结果是让蒋介石得寸进尺,羽毛逐渐丰满,最后叛变革命。如果中国共产党当时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态度强硬些,如在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对蒋介石进行反击,形势可能会大不一样。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正确地保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不仅使党的队伍空前发展壮大,也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四)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充分发挥其借鉴、警示作用。孙中山的革命历史,国民党的建军经验,给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毛泽东回顾党创立初期的历史,认为我们党从1921年宣告成立到1924年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三四年中,不懂得直接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的重要性。1924年至1927年,“乃至在其以后的一个时期,对此也还认识不足”。但是,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经过援助国民党的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党已掌握了一部分军队。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们党彻底地认识军队的重要性的极端紧要的时期。” ①没有党吸取教训坚持进行红军的战争,以后的抗日战争及其长期支持是不能设想的。

总之,在黄埔军校创立90周年之际,回顾毛泽东和黄埔军校的关系,更使我们认识到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黄埔军校发展所作的努力。我们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①1926年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通称黄埔军校。

①郭一予:《毛泽东负责上海地区考生复试》,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7-38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25页。

③④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永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纪念蒋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编辑委员会:《蒋先云纪念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第402页、第383页。

⑤《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403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第169页。

②《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文史资料出版社,第3页、第12页。

③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永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纪念蒋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编辑委员会:《蒋先云纪念文集》,第302页。

①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第598页、第621页、第628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658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16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98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第355-366页。

③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8页、第1039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70页。

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460-461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下卷),第198、第363-364页。

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42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47-548页。

猜你喜欢

黄埔军校关系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1949,毛泽东点将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熊雄在黄埔军校二三事
黄埔军校初期的办校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