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电影与电影抗战

2014-07-01沈向阳

党史纵横 2014年5期
关键词:隐喻抗战

沈向阳

中国早期抗战影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

上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数以百计反映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影片登上银幕,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拍摄于1932年1月下旬的《十九路军抗日战史》,是第一部用镜头记录日本海军陆战队企图登陆上海、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的抗战影片,上映后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第十九路军也因此声名大噪。随后,众多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推出了《上海抗战》、《上海浩劫记》、《暴日祸沪记》、《淞沪抗日将士追悼会》、《上海之战》、《共赴国难》等抗日题材影片,成为中国抗战电影的先声。

《恶邻》直指“东洋鬼子”

1933年,上海月明影业公司拍摄的黑白默片《恶邻》,讲述了一个出身书香门第、为人笃诚忠厚的人,经常受到东西两邻无端欺侮,他一再忍让,而东邻却视其好欺,得寸进尺。后来,他勇敢地同恶邻进行斗争,终于战胜了恶邻。该片以隐喻的手法告诉观众:东边的“恶邻”日本是强盗,我们大家要起来战斗,最终一定能将它打回去。

1936年底,上海联华影业公司推出的黑白有声故事片《狼山喋血记》,则是一部更为明显的隐喻影片:一个山村闹狼患,经常有人被狼咬死,只有两家猎户在打狼,但常被人说三道四。因为村里有人认为狼是“山神”管的,是打不完的,只能靠画符驱狼,还要大家到土地庙去求神许愿,结果导致光天化日之下,狼群肆意横行。最终,全村人忍无可忍,团结一致共同打狼,人们在《打狼歌》的歌声中投入了战斗。显然,电影在告诫国人:对待敌人,不能软弱,不能迷信,要万众一心共同抗争,才能够取得胜利。就在这部电影上映8个月后,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军民全面抗战开始。

当时,国民政府抱着与日本媾和的幻想,屡出“训令”,严禁拍摄有关宣传抗战的影片。上述两部具有代表性的抗战影片,巧妙地使用隐喻,不仅有效回避了“训令”的约束,同时达到了生动、简洁和暗示的宣传效果。

《风云儿女》吹响抗日号角

1935年由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出品的《风云儿女》,以抗战为背景,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以青年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从沉溺的爱情生活中觉醒,走出彷徨,投笔从戎,奔赴抗战前线。影片由田汉、夏衍等左翼作家联盟成员编写,史称“左翼电影”。片中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热情,激昂的战斗旋律,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吹响了抗战的进军号角,让电影观众热血沸腾,影响远远超过影片本身。随着影片的公映,《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最著名的抗战歌曲。而一部电影的主题歌后来竟成新中国的国歌,可谓中外电影史上罕见。

当年的左翼电影,大都与抗战紧密相联,影片总是这样形象地告诉观众:你看,敌人已经打进来了,大家快醒醒吧!再不醒我们就要成为亡国奴了。这种声音,当时政府不让说,电影却说了。左翼电影无论主题、情节和结局,都是在抗日的、民族的前提下表现出极其鲜明的抗战主题。

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战电影掀起高潮,抗击日本侵略公开成为电影的主旋律。1937年,由费穆导演的《北战场精忠录》,作为第一部直接表现抗战的故事片在全国公映。从此,抗战影片不再“隐喻”了,大量直接表现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寇的电影接连上映。在史东山、应云卫、孙瑜、夏衍、阳翰笙、田汉、司徒慧敏等著名电影人的带领下,《民族的吼声》、《四万万人民》、《保卫我们的土地》、《还我故乡》、《长空万里》、《气壮山河》、《中华儿女》、《塞上风云》、《八百壮士》、《老百姓万岁》等众多情节生动、催人奋进的抗战电影,有力配合了全国军民浴血抗战。尽管战时的创作环境极其艰难,但这并不妨碍艺术家们以“一寸胶片一粒炮弹”的信念,肩负起“电影抗战”的时代重任。事实也正是如此,抗战电影收到了显著的宣传鼓动效果。电影散场后,常常出现伤兵立刻要求重返前线、农民主动要求参军参战的感人情景。可以说,整个抗战期间,电影真正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种抗战力量。

从保存下来的这一时期抗战电影中不难看出,抗战影片题材十分广泛,并且类型各异,从气势磅礴的正面战场到沦陷区军民的游击战,从远征军壮士赴缅参战到表现日军战俘的故事,从激烈的空战到情节曲折的间谍疑案,构成了全景式战争题材影片的庞大场面。

“隐喻”在“孤岛”延续

当直接表现抗战的影片成为当年中国电影的主流后,一度被日军占领的上海等沦陷区,“隐喻”影片仍然上演着。尤其是在被称为“孤岛”的上海,先后出现了《明末遗恨》、《葛嫩娘》、《岳飞尽忠报国》等一大批以古喻今的隐喻影片,身处“孤岛”的电影人在侵略者铁蹄下,不畏强暴,继续推出抗战电影,用另一种方式在战斗着。

这期间,卜万苍导演的古装片《木兰从军》,借助巾帼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古代故事,号召国人参加抗战。于伶创作的《花溅泪》、柯灵创(转63页)(接49页)作的《乱世风光》等一批“隐喻”影片,都反映了对做亡国奴现实生活不满,要求抗日救亡的心声。

孤岛时期上海电影人拍摄的“隐喻”影片,正如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所说的:“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在抗战的峥嵘岁月里,中国电影人不怕牺牲,不畏艰难,不讲条件,只为拍摄更多更好的抗战电影,在银幕上揭露日寇侵略行径,讴歌军民抗敌豪情,力求以最直观的方式激励将士浴血抵抗,号召民众参军参战。在武汉,中过电影制片公司仅存在了6个多月,却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3部故事片。这些作品及时反映了中国军民拼死抵抗日寇进攻的英勇壮举,以及各界民众积极支援抗战的爱国热情。影片不仅在国内受到热烈欢迎,在菲律宾、缅甸、法国和瑞士等国家放映亦反响强烈。与此同时,“中制”还拍摄了50余部反映抗战的新闻片、纪录片、卡通片。中国早期电影工作者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勇猛自觉地挺立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充分运用手中的特殊武器,为激励中华儿女奋起抗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他们用“电影抗战”的独特形式,在华夏大地上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猜你喜欢

隐喻抗战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